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8195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6.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第五章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第一节烧伤和烧死,烧伤(burn):火焰、灼热的物体等作用于人体形成的损伤;因烧伤致死者,称烧死(death from burn)烫伤(scalding):由高温液体和蒸气形成的损伤;死亡者称烫死(death from scalding)。,第一节烧伤和烧死 烧伤(burn):火焰、灼热的物体等,一、烧死的征象,()外表征象 1一度烧伤:红斑。表皮损伤,真皮浅层充血,间质水肿。2二度烧伤:水疱。表皮坏死,真皮充血、水肿,表皮与真皮分离形成水泡。,一、烧死的征象()外表征象,一度和二度烧伤,一度和二度烧伤,二度烧伤,水泡完整,二度烧伤,

2、水泡完整,()外表征象,3三度烧伤:坏死。皮肤全层坏死,表面结痂,痂皮周围充血,底部血管扩张。4四度烧伤:炭化。高热使组织炭化、变黑,组织收缩、变硬、裂开,可达深层及骨头。,()外表征象3三度烧伤:坏死。皮肤全层坏死,表面结痂,,三度烧伤,三度烧伤,三度烧伤底部可见扩张的凝固血管枝,三度烧伤底部可见扩张的凝固血管枝,炭 化,炭 化,高压电击伤,组织炭化坏死,高压电击伤,组织炭化坏死,()外表征象,5其他征象:(1)火烧时,被烧者因反射性的发生眼睑闭合,外眼角皱折处可免于烧伤,而呈现条纹状正常的皮肤。由于眼睛紧闭,睫毛仅尖端被烧焦,称为睫毛症候。(2)衣着残片的检查,有助于认定死者。(3)尸体重

3、量减轻、身长缩短。(4)拳斗姿势。(5)破裂创。,()外表征象5其他征象:,拳斗姿势,拳斗姿势,衣着残片,衣着残片,尸体重量减轻、身长缩短,尸体重量减轻、身长缩短,死者内脏脱出,骨破裂,死者内脏脱出,骨破裂,(二)内部征象,1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 2心脏及血液的改变 3胃内有咽下的炭末是烧死的重要依据 4硬脑膜外热血肿 5内脏器官有退行性变,(二)内部征象,烟灰和碳末沉积于呼吸道黏膜表面。呼吸道烧伤表现为喉头水肿,咽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坏死。,烟灰和碳末沉积于呼吸道黏膜表面。,呼吸道有烟灰和碳末沉积,呼吸道有烟灰和碳末沉积,硬脑膜外热血肿,硬脑膜外热血肿,冻死者胃黏膜的暗红或褐

4、色出血点,烧死者烟灰与炭末沉积于呼吸道黏膜表面,冻死者胃黏膜的暗红或褐色出血点 烧死者烟灰与炭末沉积于呼吸道,二、烧死的死亡机制,1休克 2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中毒 3自身中毒 4并发症和继发感染烧 5损伤,二、烧死的死亡机制 1休克,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鉴定烧死主要依据生活反应。应仔细检查体表皮肤上各种程位的烧伤,注意有无炎症反应,鉴别要点见表5-1。破裂创、拳斗姿势、骨破裂及硬脑膜外热血肿均无烧死的法医学意义,,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二)烧伤时间的判断 主要依据炎症反应程

5、度及痂皮形成:烧伤后1小时,烧伤部位开始有少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48小时,炎细胞浸润明显;2472小时,组织发生坏死;若继发感染,36小时可出现化脓。,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二)烧伤时间的判断,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三)烧伤程度的评定 影响烧伤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为:温度的高低;接触时间的长短;受损面积的大小。烧伤面积的估计,沿用我国医学界通用的新九分法(详见外科学)。,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三)烧伤程度的评定,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四)自杀、他杀与意外烧死的鉴别:多数烧死属于灾害事故。自杀与他杀者少见,但是利用火烧而焚尸灭迹以掩盖其杀人罪行者较常见。,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四)自杀、他杀与

6、意外烧死的鉴别:,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五)个人识别 可根据残存的牙齿、骨骼、脏器、耻骨联合及其他证物等,推断死者的年龄、性别、身长。也可根据指纹、毛发、血型、痣疣及病变情况作参考,做进一步个人认定。,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五)个人识别,第二节冻伤和冻死,低温所致的体表局部损伤称为冻伤(frostbite)。当环境温度过低,个体保暖不足,人体散热量远大于产热量,超过了体温调节的生理限度,严重影响物质代谢与生理功能引起的死亡,称为冻死(death from cold)。,第二节冻伤和冻死 低温所致的体表局部损伤称为冻伤(fro,第二节冻伤和冻死,冻伤的程度可分为四级:1一级冻伤(红斑)伤及皮肤

7、浅层,局部红肿充血,自觉发热瘙痒、疼痛。2二级冻伤(水疱)伤及皮肤全层,除局部红肿外,有大小不等的水疱形成,内含黄色或血性液体。3三级冻伤(坏死)皮肤全层坏死,逐渐由苍白变成紫褐色,最后成为黑褐色,周围形成炎症分界线。重度坏死时,可累及皮下组织及肌肉。4四级冻伤坏死深达骨骼,多呈干性坏疽。,第二节冻伤和冻死 冻伤的程度可分为四级:,一、影响冻死的因素,()个体因素 1年龄:老年人、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低,冻死率较高。2机体状况:空腹、营养不良,产热,饮酒过多,血管扩张,散热(二)环境因素 1潮湿:可使体温散发加快。2风速:能促使传导散热,促进冻伤(死),一、影响冻死的因素()个体因素,二、冻死

8、的过程及死亡机制,1兴奋增强期:寒颤、心跳呼吸加快、血压 2兴奋减弱期:体温心跳呼吸减慢,血压意识障碍。3完全麻痹期:体温在25以下,昏迷、反射消失,心跳呼吸抑制。冻死的主要机制是在低温下,血管扩张、麻痹、血流缓慢乃至停止所造成的后果。在此之前可发生心室纤颤。,二、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制,三、冻死的尸体征象及法医学鉴定,()尸体所见 1外表征象:衣着单薄,身体蜷曲。也有呈反常性脱衣现象(paradoxical undressing),面部呈苦笑面容(图)2内部征象:右心房扩张、腔静脉淤血;肺充血、水肿;胃黏膜下出血斑;全身内脏充血、血液呈鲜红色。,三、冻死的尸体征象及法医学鉴定()尸体所见,反常

9、性脱衣现象,反常性脱衣现象,苦笑面容,苦笑面容,三、冻死的尸体征象及法医学鉴定,(二)冻死的法医学鉴定1、现场观察2、死者表面情况检查 2、尸体解剖检查3、实验室检查,三、冻死的尸体征象及法医学鉴定(二)冻死的法医学鉴定,第三节电流损伤,几个概念: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可感知的物理效应,称为电击。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皮肤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称为电损伤(electrical injury)。因电流作用导致人体死亡者,称为电击死(death from electricity,electrocution)。电刑(judicialelectrocution)在某些国家,是处决死刑犯的一种手段。,第三节电流损

10、伤 几个概念:,第三节电流损伤,一、电击伤(死)()影响电流损伤的因素 1电流的性质: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2电压:1000V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电。高压电引起的休克比低压电引起的容易救治。这是由于高压电选择性地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呼吸器官,通过有效的人工呼吸可以治愈。低压电作用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往往引起致命性心室纤颤。交流电致死压为 25300 V。触电休克后死亡,多发生在电压为220250V者。,第三节电流损伤一、电击伤(死),第三节电流损伤,3电流强度:电流强度越大,对机体的损伤越严重。男性能耐受21.5mA,8.89.4可使其紧握电源,女性能耐受14mA,6mA可使其紧握电源。直流电 100m

11、A,交流电7080mA时,对人体可致命。,第三节电流损伤3电流强度:,第三节电流损伤,4电阻:电阻与电流强度呈反比。干燥皮肤电阻可达1-2百万,湿皮肤可降到1200,11V交流电可以致死。损伤皮肤仅为380。5电流作用于机体的时间:作用时间愈长,损伤愈严重。0.5秒以内一般无生命危险。6电流通过机体的途径:电流入口与出口之间即为电流通路。电流通过心、脑、肺时最危险。,第三节电流损伤4电阻:电阻与电流强度呈反比。,第三节电流损伤,7电源导体接触机体的情况 单极性触电:多为从手到脚;双极性触电:多为从手至手;跨步电压触电:多为从脚到脚;高压弧光放电和水中触电:机体可不与电源接触。8机体状态 包括体

12、质、情绪、(心血管)疾病等。,第三节电流损伤7电源导体接触机体的情况,第三节电流损伤,(二)电击伤与电击死的机制 1、电击损伤的机制 a、热效应组织烧伤 b、对生电的干扰对心电、脑电、肌肉的影响 c、电解化学效应 组织、细胞分解 d、电泳机械效应电击穿孔、电使细胞内外离子和大分子运动紊乱。,第三节电流损伤(二)电击伤与电击死的机制,2、电击死的机制,电击后立即死亡的机制是由于心室纤颤,或由于脑干受损,呼吸麻痹。电击死者大多数是由于呼吸麻痹。呼吸麻痹可以是中枢性的,因电流损害系及脑干及颈髓上部;也可以是由于电流直接作用于呼吸肌,使其发生强直性痉挛,造成窒息而死亡。呼吸麻痹后可呈现假死状态,即所谓

13、电流性昏睡此时心脏仍保持微弱不易觉察的跳动,及时进行人工呼吸,触电者可望复苏。此外,高压电可造成电烧伤,伴继发性休克、脂肪栓塞或内部器官破裂而死亡。触电后,还可由于高坠造成死亡。,2、电击死的机制电击后立即死亡的机制是由于心室纤颤,或由于脑,第三节电流损伤,(三)电击伤及电击死的形态学变化(1)电流斑(电流入口):电流斑(electric mark)又称电流印记。是因与带电导体接触,电流通过完整的皮肤时,由于皮肤电阻甚高,局部产生的焦耳热及电解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皮肤损伤。,第三节电流损伤(三)电击伤及电击死的形态学变化,典型的电流斑,典型的电流斑,典型的电流斑,典型的电流斑,手指环形电流斑,手

14、指环形电流斑,电流斑:周围表皮解离、脱落水泡形成,电流斑:周围表皮解离、脱落水泡形成,电流斑的组织学变化,电流斑中心表皮变薄,致密,染色 变深,严重时表皮破溃,创面可有 金属碎屑。周围保留皮肤变厚,表皮细胞各层(特别是基底细胞核纵向伸长,呈栅栏状、漩涡状扭曲变形、竖起。毛囊、汗腺、毛细血管内皮也呈现出极性核。真皮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凝固性坏死。,电流斑的组织学变化电流斑中心表皮变薄,致密,染色,正常皮肤的结构,正常皮肤的结构,正常皮肤,电流斑周边皮肤,正常皮肤电流斑周边皮肤,电流斑周边皮肤,电流斑周边皮肤,电流斑:表皮缺损,真皮胶原肿胀融合,电流斑:真皮空泡变,汗腺上皮细长、管腔消失,电流斑

15、:表皮缺损,真皮胶原肿胀融合电流斑:真皮空泡变,汗腺,血管上皮及毛囊上皮极性化,血管上皮及毛囊上皮极性化,皮肤金属化(electriC metaliZation Of skin),或称金属异物沉积,也称电镀现象。,(2)皮肤金属化,皮肤金属化(electriC metaliZation Of,皮肤电击伤:炭化及金属化,皮肤电击伤:炭化及金属化,电烧伤(electric bum)多发生在接触高压电时,在皮肤与高压电源之间形成电弧或产生火花的高温。,(3)电流烧伤,电烧伤(electric bum)多发生在接触高压电时,在皮,(3)电流烧伤,电烧伤:两臂、双手烧伤炭化,(3)电流烧伤电烧伤:两臂、

16、双手烧伤炭化,(4)电流出口,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线状。一般位于上臂及两下肢(特别是足)等处。与电流入口有相似之处,但组织损伤更严重。,(4)电流出口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线状。一般,(5)电击纹,高压电击时,由于皮下血管麻痹、扩张、充血、出血、皮肤表面可出现树枝状花纹称为电击纹。,(5)电击纹高压电击时,由于皮下血管麻痹、扩张、充血、出血、,双行指甲紫绀,双行指甲紫绀,电击死者可见窒息死的一般征象。内脏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心脏及大血管内血液暗红色、流动性。左右心房扩张。电流直接通过脑时,可发生脑撕裂伤,脑组织收缩。最明显的改变是高温使之凝固、变硬。,2、体内改

17、变:,电击死者可见窒息死的一般征象。内脏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心脏,心脏、肺表面充血、出血,心脏、肺表面充血、出血,(四)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1电击死的确认:尸体检验如果发现电流斑,全身窒息征象,排除了其他种类暴力死和疾病死,结合触电的现场,一般不难鉴定死因 2死亡方式的确定:(1)意外电击死;(2)电击自杀死;(3)电击他杀死,(四)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1电击死的确认:尸体检验如果发现,3电击死鉴定应注意的事项:,3电击死鉴定应注意的事项:,(1)凡疑电击死亡案;到达现场后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以防止继续发生电击伤亡事故。(2)及时了解电源电压、电流种类。索取有关资料,检

18、测电路及电器结构、安装情况,有无漏电、漏电原因等。这方面工作,应由职业劳动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负责进行。(3)详细检查死者衣服有无撕裂、烧坏;鞋有无击穿,有无铁钉熔化等。(4)现场对尸体进行初验后,及时进行尸体解剖,仔细寻找电流斑或可疑皮肤电流损伤部位,并取材作组织学检查及金属微量分析等。,3电击死鉴定应注意的事项:,(1)凡疑电击死亡案;到达现场后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现场勘,第三节电流损伤,二、雷击伤(死)雷电支流能从数点击向地面,接触人体可造成伤亡。受雷击而造成的死亡,称为雷击死(death from lightning)1、雷电对人体的作用(1)死亡(2)雷击综合征(3)雷击的迟发性效应

19、,第三节电流损伤二、雷击伤(死),二、雷击伤(死),2、雷击死的形态变化(1)雷电击纹(2)雷电烧伤(3)内部改变3、雷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主要依据雷电损伤,主尤其是雷击电纹。,二、雷击伤(死)2、雷击死的形态变化,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法医学第五章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