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探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探讨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论文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探讨摘要:新能源也称清洁能源。狭义地讲,新能源是指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新能源也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随着“十一五”规划的提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确立,中国迎来了新能源飞速发展的契机。“十一五”规划中将能源、资源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了优先位置上,拟定了能源长期发展规划,其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长期规划中占有重要分量,同时强调了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的原则。而可再生能源法
2、的正式实施,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偿并网合法化,这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打开国内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前景是非常好的。2010年10月,国家高层正式做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希望以此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在这种背景和机遇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关键词: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集聚、空间布局、未来展望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并相继出台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和鼓励政策,我国于2009年正式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大力发
3、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世界众多产业中是具有具有一定发展门槛的产业之一,而且是世界未来绿色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器。政策和资源是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政策和资源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特征明显,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区域等为核心的东部沿海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在中西部的一些区域,如江西、河南、内蒙古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较有优势,也初步形成了中西部新能源产业集群。在区域分工方面,东部地区因为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市场优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中部地区在资源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主要承担着核心材料的研发制造基地;西部地区已
4、成为我国大型能源项目建设基地,重点布局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项目。中国新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东、中、西一体化发展的局面。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格局中,主要布局在七大地区,北京、天津、保定、内蒙古、乐山、武汉、江苏。各地区的特色明显,如北京作为科研基础雄厚的新能源研发中心,内蒙古作为资源优势突出的新能源基地等。在市场范畴内,新能源产业主要有无锡尚德、保定英利等大型能源公司。当今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主要是对外出口,国内市场远远没有得到充足的开发,又由于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发展光伏产业的盲目过热,国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目前,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5、这些细分产业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分工特点。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为制造基地,中西部为原材料供应基地的产业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早的光伏产业基地,随着产业链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阳和四川乐山等地成为国内硅片制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2010年光伏并网发电启动规模不小,达到了400兆瓦。国内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产量迅速增长,目前高居全球第一。风电产业:环渤海区域是国内外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地,长三角区域也培育了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而西北区域是风电场建设的集中区。核电产业: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装备制造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中国已建成的4座核电站与在建的13座核电站均分布在沿海
6、地区,而主要核电常规岛、核岛供应商及其制造基地则主要分布在四川、黑龙江,以及靠近市场的沿海地区。由于今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影响,中国核电站的开发建设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由于国内能源的紧缺和减排的客观事实,未来较长的时间里,风能和光伏产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十一五期间,光伏产业出现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内,光伏产业将会合理调整使其理性的增长。产业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西北和西南地区,长三角地区集中了我国60%的光伏企业,20%以上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环渤海地区集聚了我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西北地区凭借丰富的太阳能和风电资源,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风电项目和
7、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国家提出的建设七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半数分布于西北;西南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图1 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中国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演进趋势分析1、产业整体持续朝政策和资源优势区域集聚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处于成长期,产业集聚区域受到区域政府政策、当地资源条件等条件影响。新能源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性产业,在现在的国际大环境中,国家宏观政策及区域性的地方政策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必然趋向于在原料地建厂。2、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朝市场终端转移考虑到运输距离及设备维护的成本,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布
8、局的时候,趋向于在市场终端布局。3、研发和销售朝资本和人才密集区集聚新能源产业研发条件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支撑。目前,国内诸多新能源企业为提高研发能力,逐步将研发中心向人力资源密集、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转移。当今,我国的新能源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并不高,主要是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将来的一定时期内,东部沿海城市仍会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内市场的开发,新能源产业会逐步出现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4、新能源产业链日益完善目前,在国内各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聚集和地区聚集现象,但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链发展还不成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
9、间。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1) 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虽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规模上是世界第一,但在整个产业链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些关键核心产品的技术仍由西方发达国家掌握,造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2) 国内市场与现有的产业规模不匹配由于国内对新能源产业缺乏战略性、前瞻性的考虑,加之新能源产品在开发及市场应用上的较大成本,使我国出现了新能源产业规模大,但国内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消化严重不足的现象。(3) 现有的旧体制亟需理顺光伏产业、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的终端产品是发电,在现有体制下,国内的电力供应被几家大型央企电力公司垄断,民营企业主营的新能源产业的终端产品电力难以并入
10、现有电网。改革现有电力体制,对发展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有积极的影响。(4) 各地区虽有一定的产业分工,但产业协作不强在东、中、西部,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但各区域间的合作并不广泛。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在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上大快赶上,客观上造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趋同、产能过剩等现象。(5) 区域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差距较大长三角地区聚集了我国60%的光伏产业,90%左右的太阳能及风能发电布局在西北地区,在现阶段,各省、各地区间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的差距较大,对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整体的竞争力有较大的限制。对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1)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缩短各地区的时空距
11、离完善各地区间的联系通道,利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服务产业的发展,如建设空港产业园来适应并推动多晶硅产业的发展,优化基础设施以适应将来新能源产业转移的需要。(2)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市场的创新。在现阶段,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主要是由民营企业推动发展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民营企业并没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潜能和优势,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创新,从而影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规范引导企业的良性发展。(3) 完善行业协会,协调全国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政府既
12、不能过度监管又不能不作为,同时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有一个成熟的行业协会来协调该产业的发展,以实现其集体的理性发展。借用行业协会整合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其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协调各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4)加强产业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新能源产业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产业,它的发展也需要运用到其它产业的研究成果,积极的把其它产业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在纵向方面,延长新能源产业链,向高端制造业及服务业延伸,以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未来展望: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产业,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将会由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十二五期间及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新能源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器。参考文献:1. 赛迪顾问解读中国新能源产业,赛迪公司,2011.2.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2010.3. 新能源发展能否风和日丽我国今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赵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