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换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8944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沸腾换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沸腾换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沸腾换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沸腾换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沸腾换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沸腾换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沸腾换热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7-2 沸腾换热现象(Boiling Heat Transfer),蒸发:液汽界面上液体汽化的相变过程,沸腾:液体内部产生汽泡的剧烈汽化过程,2,根据热力学理论:只要液体内部的温度等于或高于对应压力下液体的饱和温度,该处液体就会发生相变,并可能产生沸腾现象,液体沸腾可以分为两大类:容积沸腾、表面沸腾,容积沸腾(均相沸腾,homogeneous boiling):沸腾直接发生在液体容积内部,且不存在固体加热壁面,表面沸腾(非均相沸腾,heterogeneous boiling):沸腾发生在与液体接触的加热面上,表面沸腾(非均相沸腾)分类:,大空间沸腾(或大容器沸腾、池沸腾):,热表面沉浸在具

2、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的沸腾,有限空间沸腾(或受迫对流沸腾、管内沸腾):,3,4,饱和沸腾:液体主体温度为ts,而壁面温度 tw ts,即:tw tfts,壁面附近有很大的温度梯度;绝大部分液体的温度略高于饱和温度,5,过冷沸腾:液体主体温度低于ts,而壁面温度 tw ts,即:tw ts tf,6,一、大空间沸腾换热(Pool boiling),1、饱和沸腾过程与沸腾曲线,Nukiyama(拔三四郎)1934年镍铬合金丝熔点:1500K铂(白金)丝熔点:2045K,沸腾温差:饱和沸腾时t=tw-ts沸腾曲线:沸腾时热流通量(热流密度)q随沸腾温差变化的关系曲线,7,8,大容器饱和沸腾的特点:加热

3、表面上有汽泡生成,随着汽泡长大和脱离壁面,容器内的液体受到剧烈扰动,换热强度很高。,4个阶段:,饱和沸腾曲线:,qwt,(1)自然对流,(2)核态沸腾AC,(3)过渡沸腾CD,(4)膜态沸腾D,9,核态沸腾,10,过渡沸腾,11,膜态沸腾,12,沸腾危机:,(DNB: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偏离核沸腾点,安全警界点,13,7.4.3 汽泡动力学简介,汽化核心:加热表面上能产生汽泡的地点。,(1)气泡得以存在的力学条件,气泡受到两种力作用:,表面张力、压强 p,表面张力使气泡表面积缩小,要使气泡长大,气泡内压力需克服表面张力对外做功,14,假设:气泡体积膨

4、胀了微元体积dV,相应地表面积增加了dA.,作功量为:,当气泡处于平衡状态时:,球形气泡:,15,气泡能够存在而不消失的条件:,如果压强差作用力大于表面张力,气泡就能继续长大,16,(2)气泡被加热的途径,热量一方面由壁面与气泡直接接触的表面传给气泡;另一方面热由壁面传给液体,再由液体传到气泡表面,气泡内饱和蒸汽压力pv相对应的饱和温度为tv;为使气泡长大,气泡壁须不断蒸发,所以气泡壁周围的液体温度tl大于或至少等于tv(tltv),17,气泡内饱和蒸汽压力pv相对应的饱和温度为tv;为使气泡长大,气泡壁须不断蒸发,所以气泡壁周围的液体温度tl大于或至少等于tv(tltv),与pl相对应的是饱

5、和温度为ts:tvts,tw tl tv ts,tl ts,气泡存在和长大的动力条件是液体的过热度,气泡膨胀长大,受到的浮升力也增加;当浮升力大于气泡与壁面的附着力时,气泡就脱离壁面升入液体,附着力与液体对壁面的湿润能力有关。,18,气泡难于脱离壁;传热量低,19,(3)气泡的生长点及最小气泡半径,气泡能够存在不消失并继续长大的力学条件:,半径R越小的气泡需要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可得出:,20,加热壁面上总是存在各种伤痕、裂缝和加工的痕迹。这些地点中容易残留气体,这种残留气体就自然成为产生气泡的核心。所以,增加表面上狭缝、空穴与凹坑成为工程中开发强化传热的基本目标。,a)

6、最小的气泡在壁面上;即:壁面上的凹缝,空隙等是生成气泡核的最好地点。,气泡量增多,c),气泡核增多,21,7-5 大容器沸腾传热实验关联式,7.5.1.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换热计算公式,(1)米海耶夫公式(适用于水在1054106压力下大容器饱和沸腾):,为过热度,p为绝对压力。,22,(2)罗森诺公式:,l 为饱和液体的动力粘度(Pas);,r 为沸腾液体的汽化潜热(kJ/kg);,为液体与饱和蒸气界面上的表面张力(N/m);,l、v 分别为饱和液与饱和蒸气的密度(kg/m3);,cpl 为饱和液体的比定压热容(J/kgK);,t 为壁面的过热度,即沸腾温差();,s 为经验指数,对水s=1,

7、对其它液体,s=1.7;,23,Cwl 为根据加热面与液体种类选取的经验常数;,24,25,(3)库珀(Cooper)公式(适用于制冷剂):,Mr为液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pr为对比压力,即液体压力与其临界压力之比。,Rp为表面平均粗糙度,单位为m。对于一般工业用材料表面,Rp=0.30.4 m。,26,朱伯(N.Zuber)给出了大空间核态饱和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计算公式:,适用条件:大空间核态饱和沸腾,加热表面的特征尺寸远大于汽泡平均直径。,临界热流密度的数值与压力密切相关,在比压力(液体的压力与其临界压力之比)大约等于0.3处临界热流密度具有极大值。,7.5.2 大容器沸腾的临界热流

8、密度计算公式,27,7.5.3 大容器膜态沸腾换热的计算公式,膜态沸腾中气膜的流动和换热类似于膜状凝结中液膜的流动与换热,可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分析,得到的解的函数形式也很相似:,定性温度:l 和 r采用饱和温度ts,其余物性参数用tm=(tw+ts)/2。对于球面,系数0.62改为0.67。,28,7.6 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化,1.不凝结气体,与膜状凝结不同,溶解于液体中的不凝结气体会使传热得到某种强化。,2.过冷度,如果大容器沸腾中流体主要部分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则这种沸腾称为过冷沸腾。,3.液位高度,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沸腾传热表面传热系数与液位无关。,当液位降低到

9、一定值时,沸腾传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会明显地随液位降低而升高。,29,5.管内沸腾,水管锅炉及制冷系统中的管式蒸发器中的沸腾,管内沸腾时,由于沸腾空间的限制,沸腾产生的蒸汽与液体混合在一起,构成汽液两相混合物两相流,垂直管内沸腾时的流型:单相流、泡状流、块状流、环状流,30,水平管内沸腾:流速较高时,情形与垂直管类似;流速低时,由于重力的影响,气液将分别趋于集中在管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管内沸腾换热还取决于管的放置位置、管长与管径、壁面状况、液体的初参数、流量、汽液的比例等。比大空间沸腾复杂,31,7.6.2 强化沸腾传热的原则和技术,1、强化大容器沸腾的表面结构,1)烧结、钎焊、火焰喷涂、电离沉积等

10、物理与化学方法在换热表面上造成一层多孔结构,2)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在换热表面上造成多孔结构,32,33,7.6.3 热管,1942年,美国俄亥俄通用发动机公司的Gargler首次提出热管设想1964年,美国Los Alamos 科学实验室的Grover等发明了第一根传统热管,34,热管的工作特点:,重力热管示意图,(1)传热能力强:一根钢水热管的传热能力大致相当于同样尺寸紫铜棒导热能力的1500倍;,(2)传热温差小;,(3)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传输距离长;,(4)热流密度可调(通过改变加热段和放热段的长度或加装肋片);,(5)采用不同的工质可适用不同的温度范围(2002200度),35,(6)

11、热管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密封性、热管管材与工质间的相容性。,36,热管(Heat Pipe)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由于其良好的传热特性,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加以广泛应用。,1967年热管首次空间试验成功,美国第一次将热管用于卫星的温度控制。70年代以后,在空间应用热管成功的基础上,热管在地面民用领域的应用也快速发展起来,热管被大量用于工业余热回收、空调低温余热回收、空气预热器等等。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从空间到地面,从军工到民用,在航天、航空、电子、电机、核工业、热工、电力、建筑、医疗、温度调节、余热回收以及太阳能与地热

12、利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7,热管的工程应用:,(1)温度控制(如:航天器);,(2)热量传递;,大功率晶体管冷却,38,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传统热管的广泛应用与局限,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热管换热器,39,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CPU纯铜热管散热器,40,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显卡热管散热器,41,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热管在高寒地区的应用,42,North China Ele

13、ctric Power University,传统热管的局限性,运行极限加热位置受限制微型化难度大,传统热管的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汽、液工质传输特性的影响。由于运行极限的存在,使它的传热率受到一定的限制,达到这些极限值时,传热量无法再增加,否则会出现毛细芯的干涸和过热现象。,由于传统热管凝结液的回流是依靠重力和毛细力的作用,所以冷热端的位置也受到限制,通常必须底部加热。,随着热管管径的减小,热管单位面积的传热能力也越来越低。另外由于内部有吸液芯,微型化难度大。当流通截面直径为1mm2时,传输极限为50W/cm2。,43,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

14、ty,1994年日本学者H.Akachi发明了脉动热管(Pulsating Heat Pipe),振荡流热管(Oscillating-Flow Heat Pipe),振荡流热管原理,当管径足够小时,在真空下封装在管内的工质将在管内形成液、汽相间的柱塞。在加热段,汽泡或汽柱与管壁之间的液膜因受热而不断蒸发,导致汽泡膨胀,并推动汽液柱塞流向冷端冷凝收缩,从而在冷、热端之间形成较大的压差。由于汽液柱塞交错分布,因而在管内产生强烈的往复振荡运动,从而实现高效热传递。,44,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振荡流热管的优点,管径小,体积小,强化传热,易于实现微型化。不需要毛细芯,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液体回流自适应性强,不易烧干。可以随意弯曲,应用范围广。可以采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和加热位置。启动迅速。,45,Intel Pentium 42.8 GHz CPU 无风扇散热器,46,笔记本电脑冷却器,47,双极晶体管冷却器,48,振荡流热管换热器(一),49,振荡流热管换热器(二),50,干燥机余热回收器,铜管内径2 mm,8弯,32 组,51,微小型振荡流热管,52,微小型振荡流热管实验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