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8978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大豆、玉米生产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多发重发期。抓好这一时期的生产管理,对高质量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目标非常关键。为指导各地切实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田间管理,实现丰产丰收目标,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一、田间管理大豆、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应重点抓好水肥管理、病虫防控、控旺防倒等措施,全力提高大豆、玉米单产水平。(-)水肥管理。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需水较多,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应立即浇水,宜浇小水,不宜大水漫灌。对前期施肥量不足、长势较弱的地块,可结合病虫防控

2、和化学调控,及时喷施尿素或液体氮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补充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加快灌浆速度,增加粒重,提产量。(二)病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合理进行统防统治。可安装杀虫灯、信息素诱捕器和释放赤眼蜂等进行绿色防控,病虫害发生较重地块可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防治12次。大豆重点防治点蜂螺蜡、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蛎虫、食心虫、病毒病、叶斑病等,特别注意大豆“症青”的监测和防治;玉米重点防治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桃蛀螟、褐斑病、锈病等。(三)控旺防倒。对于播期较晚且出现旺长的地块,可在大豆盛花期前用多效理甲哌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防止植株旺长,

3、预防后期落花落荚。控旺调节剂不得重喷、漏喷或随意加大剂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如喷后6小时内遇到降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补喷。大豆结荚鼓粒期应避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二、防灾减灾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下半年我县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偏多,高温、干旱、阴雨、寡照、渍涝等气象灾害多发。各地应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干旱。干旱对大豆开花结荚、玉米穗发育影响较大,各地要积极做好中后期抗旱准备工作,出现高温干旱且近期无有效降雨,应千方百计调度水源及时灌溉。(二)大风。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遇到大风天气出现轻度倒伏,植株可以重新直立的,应及时

4、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若大风导致严重倒伏、植株折断影响产量,要及时去除或做青贮,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渍涝。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渍涝,要采用机械排水或挖沟排水等措施,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受涝地块土壤养分容易流失,排涝后应及时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追复合肥(N-P-K:15-15-15)10公斤,或适当喷施叶面肥,减少对产量的影响。三、适期收获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进行收获。(-)先收玉米后收大豆。玉米在完熟期收获。4:2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等于1.5米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3、6:3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2.1米的3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若大豆出现倾斜或倒伏情况,应在玉米收获机上加装分禾器。(二)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有响声时收获。4:2、4:3模式应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米、机宽小于2.3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6:3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2.45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若玉米植株出现倒伏,在大豆收获前对倒伏玉米进行人工清理。(三)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成熟,可用现有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