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9838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ppt课件.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 自我效能理论,18 酒店管理2班 窦晨旭,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班杜拉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在于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既可以看出行为主义的影子,又可以看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他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强调研究人类的行为,强调客观化的研究原则,强调学习中强化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他也探索了内部的心理过程,强调自我因素对行为的中介调节作用。他主张行为和认知的结合;主张必须以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人的

2、行为。,注意:自我效能理论应与习得性无助的区别,习得性无助定义:“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总结:习得性无助是自身对于重复的失败或者惩罚而产生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做出某一行为的判断,也就是人对自身行为的主观推测。自我效能感底下的极致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感。它是指个体在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产生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注意要把二者区分开来。,班杜拉与他的学生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

3、究,发现自我效能的形成依赖于以下五种信息源的影响: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情境条件。,自我效能理论案例,1).行为的成败经验行为的成败经验指经由操作所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影响最大。个体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因为靠自己的经历得到的关于自身的认识最可靠,所以它成为自我效能最强有力的信息源。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任务的难度、个人的努力程度、外界援助的多寡,也会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如果任务难、外援少且自身努力不够,这时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失败也

4、不大可能使之降低。如果任务简单、外援多又费了大力气,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但若失败了则会使之大为削弱;对自己行为有效方面的选择监控,会起到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相反如果过分注意自己行为负的方面,往往与较低的自我效能相联系。,案例1初一(8)班是我任班主任的班。今年晓园中学体育节,在十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召开,这是形成和加强新的班集体凝聚力的一个良好契机,特别是拔河比赛是一个集体性项目,如果能赢得年级第一名将会提高班组织成员的自信。但这一次任务难度大,我们班的男生平均身高不高,体格也看起来没有其他班壮,女生的身体素质虽然不错,但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力量小些,优势也不明显。而且十月份的第一个星期

5、是放假的,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没有教过他们怎样拔河,更没可能实际训练。第一场比赛对一个相对弱一点的班,同学们一开始也心里没底,我们称为自我效能感没有建立。在轻松赢得了这第一场比赛后,同学们的自我效能感被增强。班杜拉也认为:“如果任务难、外援少且自身努力不够,这时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第二场比赛对一个我们认为很强的班,这时班主任在技术上加以指导,在思想上进行言语暗示:“虽然他们班人高大有力,但拔河比赛比得是团结和技术,而不只是几个人的力量,我们班很团结,我们班有技术指导,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另一班的强有力对手,即使他们能赢,那也决不能让他们轻松地赢。”我们班的同学用尽了全力,但这个强大对手却意

6、外地让我们几秒钟解决。这让两个班都想不到。与第一场比赛后聊聊几个人欢呼的情形比起,这一场胜利后我看到本班同学较张扬的欢呼,班级的自我效能感经过亲身经历的两场胜利得到进一步加强。这符合班杜拉的理论:“个体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因为靠自己的经历得到的关于自身的认识最可靠,所以它成为自我效能最强有力的信息源。”,2).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这种通过观察示范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当一个人看到或者想象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

7、。相反,当看到或想象一个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失败时,他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他所付出的努力也将不会太大。,案例2儿子6岁半,某天在小区玩双杠。我看到他的其中一个女同学会做一个反旋转动作,鼓励他也学一学。他试2次,发现很有难度,放弃,鼓励再多练几次,他拒绝。过了几天,儿子与小区另一男同学一起玩双杠,我又鼓励他们俩试试反旋转,那位同学试了两试,没有成功,再试,勉强成功。儿子在旁边直到看到同伴成功,他才再试,这一次他比第一次时多练了几次,第五次时最终也成功完成了这个动作。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看到或者想象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

8、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儿子第二次的表现充分验证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包括他人的暗示、说服性告诫、建议、劝告以及自我规劝。言语劝说用以说服人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确立行动的目标,去做以前不曾做过的事情。因言语劝说与自身经验联系不大,所以对自我效能影响也不很大。并且,经由劝说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在面临困境时还比较容易消失。言语劝说的效果依赖于劝说者的声望、地位、专长及劝说内容的可信性。自我规劝或教导会使人在操作特定的任务时付出更大、更持久的努力。,案例3吴*(女)是2009届我校初三毕业班学生,父母离异,在外婆家吃饭,回妈妈家睡觉

9、。到初三时因与妈妈不和,养成晚归的不良习惯,甚至有一次整夜未归。妈妈如何劝说都没什么作用,我作为她的班主任就晚上不回家这样事跟她长谈,谈到亲情,谈到理想,谈到自爱。之后一个月内都有按时回家,也没有再发生不回家过夜的事。但在谈话中劝说她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一个好的学校这个方面,虽然一开始有些效果,但坚持两三天,便又见她放弃。而每次班主任的劝说都只能让她努力一小段时间。因此在中考时,虽然成绩比平时稍有进步,却不能让她考入理想学校。言语劝说的效果依赖于劝说者的声望、地位、专长及劝说内容的可信性。在案例中,班主任老师的劝说明显就比她妈妈的劝说有效。经由劝说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在面临困境时还比较容易消失。因

10、此激发学习动力,只靠劝说,也远远不够。,4).情绪的唤起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在充满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情绪易于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研究表明,焦虑水平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烦恼、疲劳则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当人处于过度焦虑或恐惧状态下,会产生恶性循环:心情紧张、浑身颤抖会使恐惧加剧,无能感会不断得到加强。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好学生在高考、中考时发挥失常了。,5).情境条件不同的环境所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与控制。当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而易引起个体焦虑的情境中时,会降低自我效能水平与强度。比如:主场比赛和客场比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由于自我效能对个体的行为影响很大,如何加强对其培养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大课题。班杜拉及其学生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培养:适当的外部强化,因为外部强化能促进任务的完成,激励人去不断奋斗,再者,外部强化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及时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一个人达到某一目标,目标的实现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加强归因训练。归因对人的行为、情绪和期待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归因能帮助一个人对自己树立信心,使之在自己的每一次进步中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