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分布与区划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9953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分布与区划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牧草分布与区划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牧草分布与区划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牧草分布与区划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牧草分布与区划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牧草分布与区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分布与区划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牧草的分布与区划,张新全、彭燕、孙飞达主讲,第一节 牧草的分布地球上约有39万种植物,可利用的植物约25003000种,其中作物2300种;可食用的900种;经济作物1000种;栽培牧草400种左右。,一、牧草区划的概念,牧草区划是根据生态环境、农业经济技术条件及畜牧业对牧草的需求而进行的牧草区域规划。科学的牧草区划,可以为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及农业三元结构中的饲草饲料作物选择适当的草种,从而避免盲目引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我国区划的地形依据,三、牧草的类型,按分类系统划分:豆科双子叶,荚果,直根系,根瘤菌禾本科多数草本,平行脉,颖果,须根系其他科直根或须根,灌木、草本,种类繁多

2、,按温度适应性划分:,暖季型:春季或初夏开始生长 生长集中在最热的月份冷季型;秋季或早春开始生长 产量形成于春秋,过度型:介于冷暖之间,产量较暖季分布均匀,按生育特性划分:,寿 命:一年生;越年生;多年生 再生性:放牧型;刈割型;牧刈型,常见牧草一般分类,第二节 中国牧草区划,(1)东北羊草、苜蓿、沙打旺、胡枝子栽培区(2)内蒙古高原苜蓿、沙打旺、老芒麦、蒙古岩黄芪栽培区(3)黄淮海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栽培区(4)黄土高原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栽培区(5)长江中下游白三叶、黑麦草、苇状羊茅、雀稗栽培区(6)华南宽叶雀稗、卡松古鲁狗尾草、大翼豆、银合欢栽培区(7)西南白三叶、

3、黑麦草、红三叶、苇状羊茅栽培区(8)青藏高原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苜蓿栽培区(9)新疆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木地肤栽培区。,一.东北羊草苜蓿沙打旺胡枝子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环境特征,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东部湿润,西部干旱,北部、西北部气温低,无霜期短。年降水量450650mm,湿润系数在0.6以上,空气湿润,风速小。土壤有黑钙土、暗棕壤、沼泽土、火山灰土和白浆土等。,主要栽培草种,有羊草、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二色胡枝子等。适宜的品种有吉生1号、2号、3号和4号羊草、公农1号、龙牧801、龙牧803、肇东苜蓿、早熟沙打旺等。,二.内蒙古高

4、原区,本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北坝上地区。,环境特征,主要特点是无霜期短,热量明显不足,冬季严寒有暴风雪,春季有大风沙为害,干旱少雨,全年降水量50-450mm,但水热同期,全年70%左右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份。,主要栽培草种,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羊草、冰草、蒙古岩黄芪等。适宜的品种有耐寒性强的草原1号、2号、润布勒苜蓿、适应沙地栽培丰产性较好的中草1号塔落岩黄芪、耐旱性较强的蒙古冰草、诺丹、沙生冰草、山丹新麦草等。,三.黄淮平原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苏北、豫东和皖北。本区是由黄淮海三大水系冲击而成的华北平原,北部、西部有燕山、太行山隆起。,环境特征,平原地势平坦,水土

5、条件较优越,气候属暖温带,无霜期达140-220天,年降水量达500-850mm,但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雨少,夏季雨水集中,形成春旱夏涝,对生产不利。沿海地区多盐碱地,适宜开发草业。,主要栽培草种,有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及葛藤、二色胡枝子、鸭茅、长穗冰草等。适宜的品种有耐盐性较强的中苜一号苜蓿、沧州苜蓿、无棣苜蓿、林肯无芒雀麦等,利用冬闲田可种植冬牧70黑麦、中饲237小黑麦等。,四、黄土高原区,本区包括山西、河南西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环境特征,海拔1000-1500m,土层厚达几十米至几百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貌支离破碎。气候温和干燥,降水量在35

6、0-700mm,但地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栽培草种,有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及苇状羊茅、鸭茅、红豆草、扁穗冰草等。适宜品种有晋南苜蓿、偏关苜蓿、关中苜蓿、陕北苜蓿、陇东苜蓿等地方品种,甘农1 号、2号杂交苜蓿、黄河2号、早熟沙打旺、宝石、宾吉夫特小冠花、卡尔顿无芒雀麦、甘肃红豆草等,也可种植333/A狭叶野豌豆、苦荬菜、红苋等一年生牧草。,五.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江西、浙江、上海及湖南、湖北、江苏、安徽4省的大部及河南小部。,环境特征,本区位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水热资源丰富,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温带牧草不容易过夏,热带牧草又不容易越冬,土壤为黄棕壤

7、、红壤和黄壤,多呈酸性,pH值4-6.5,缺磷少钾,土壤肥力较低。,主要栽培草种,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小花毛花雀稗、宽叶雀稗、狗牙根、鸭茅、红三叶等。适宜的品种有鄂牧1号白三叶、南农1号羊茅黑麦草、法恩苇状羊茅、盐城牛尾草、岸杂1号狗牙根、宁杂3号美洲狼尾草、皖草2 号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冬牧70黑麦、盐城多花黑麦草、上农四倍体多花黑麦草、赣选1号多花黑麦草等。,六.华南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云南南部。,环境特征,本区是我国水热资源最充足的地区,北回归线穿越大部分地区,光照强烈,海洋性季风使得雨量充沛,绝大部分地区呈现长夏无冬、温热多雨的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土壤为山地红

8、壤、赤红壤、砖红壤,pH值多在4.5-5.5之间,氮含量低,磷普遍缺乏。,主要栽培品种,圭亚那柱花草、有钩柱花草、大翼豆、银合欢、宽叶雀稗等。适宜的品种有抗炭疽病较强的热研2号、907圭亚那柱花草,含羞草素含量较低的热研1号银合欢,受养鱼户欢迎的摩特矮象草、热研4号豆草(杂交狼尾草),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年生的多花黑麦草,可以在冬春提供优质的饲料,夏季种植一年生的墨西哥玉米、华农1号青饲玉米、苏丹草,可以用作青饲和青贮。,七.西南白三叶黑麦草红三叶苇状羊茅区,地理位置:包括秦岭、大巴山及其间汉水上游河谷地,分属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西北部及四川、云南北部、贵州和广西部分地区,是一个自然条件复杂多

9、样的地区。山地面积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90%,山间盆地和河谷不足10%,其中最大的为四川盆地、陕南汉中盆地,其余为沿汉江、丹江、嘉陵江等河流分布的小块平原。,环境特征,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天然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海拔8009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热量资源充沛,全年10积温43005000,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极端最低温-5-8,年降水量为8001200mm,适宜亚热带林木生长;广大山区具有暖温带和亚热带两个气候特点。,土壤,黄泥土;山地石渣土;山地褐土;山地棕壤为主;,适宜栽培牧草,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苜蓿、鸭茅、白花草木樨、草高粱、野大麦、燕麦、饲用甜菜

10、、白豌豆、多花黑麦草、紫云英、黄香草木樨、紫羊茅、短柄鹅观草、糙毛鹅观草、黑麦、串叶松香草、牛鞭草、百脉根、多花黑麦草、园草芦、紫穗槐、草地早熟禾.,适宜栽培的优良牧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苇状羊茅、扁穗牛鞭草、园草芦、鸭茅、聚合草。,八.青藏高原区,本区包括西藏全部、青海大部、甘肃的甘南、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气候最冷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环境特征,为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寒夏凉,日照长,雨水少,太阳辐射强。整个气候寒冷干燥,无霜期短,生态环境严酷。,主要栽培品种,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无芒雀麦、苜蓿、沙打旺、扁蓿豆、红豆草等。适宜品种有川草1号、2

11、号老芒麦、甘南垂穗披碱草、早熟沙打旺等,亦可种植丹麦444燕麦、苏联燕麦作为饲草。,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高原湖泊,高寒草甸,低地草甸,海拔最高的梯田,九.新疆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畜牧业发达,有农牧结合和实行季节轮牧的传统。利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了著名的绿洲农业。农区种植苜蓿有良好的基础,不仅增加牲畜饲草,并可肥田养土。,新疆,环境特征,地处欧亚大陆,远距海洋,四周高山环绕,天山横列中部将全疆分为南疆和北疆自然条件有明显差异的两部分,气候干燥而温暖,全疆年均降水量150mm,北疆各地150-200mm,南疆只有20 mm,山区、迎风坡降水量较多。,主要栽培品种

12、,有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木地肤、沙枣、红豆草等。适宜的品种有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新牧1号杂花苜蓿、新牧2号紫花苜蓿、阿勒泰杂花苜蓿、新雀1号无芒雀麦、奇台无芒雀麦、紫泥泉新麦草、巩乃斯木地肤、伊犁蒿等。,第三节 西南牧草区划,一、四川盆地丘陵平原白三叶黑麦草苇状羊茅扁穗牛鞭草聚合草亚区二、川陕甘秦巴山地白三叶红三叶苜蓿黑麦草鸭茅亚区 三、川鄂湘黔边境山地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鸭茅亚区 四、云贵高原白三叶红三叶苜蓿黑麦草园草芦亚区,一.四川盆地丘陵平原亚区,本亚区包括四川盆地东部及西部边缘山地,大约以盆西北广元、盆西雅安、盆南叙永、盆东奉节四点连线的中间部分,共121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

13、7.9万平方公里,人口815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7000万,耕地面积7101.5万亩,丘陵是区内的主体,占土地面积的62%,大部集中在盆地中部,以紫色土为主。平坝约占总面积的8%,集中在盆地西部。山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西部边缘和盆地东北部一带,海拔多在1500m以下。以丘陵为主,丘、坝、山兼备的地貌条件,是一个水热条件优越、劳力充足、农业生产基础好、农林牧紧密结合、发展前途大的地区。,环境特征,本亚区处于中亚热带,春旱、夏热、秋雨、冬暖是本区气候的特点,年均温1618,10年积温48005500,极端高温3641,极端低温-3-5,无霜期280340天,年降水量9001200m

14、m,其中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在南部长江河谷和岷、沱、嘉陵江下游地带,温度较高,10的年积温达55006000,无霜期320365天,这与同纬度气候不同有关,因此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在这些地带只宜作短期牧草栽培利用。,适宜栽培牧草,白三叶、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牛鞭草、聚合草、牛鞭草、岸杂1号狗牙根、百脉根、草木樨状黄芪、红三叶、雀稗、多花黑麦草、葛藤、象草。,优良牧草,白三叶;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牛鞭草;聚合草;,二.川陕甘秦巴山地亚区,包括秦岭、大巴山及其间汉水上游河谷地,分属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西北部及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6个县市,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

15、农业人口约1533万,耕地约2443万亩,是一个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地区。山地面积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90%,山间盆地和河谷不足10%,其中最大的为陕南汉中盆地,其余为沿汉江、丹江、嘉陵江等河流分布的小块平原。,环境特征,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天然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海拔8009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热量资源充沛,全年10积温43005000,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极端最低温-5-8,年降水量为8001200mm,适宜亚热带林木生长;广大山区具有暖温带和亚热带两个气候特点。土壤以黄泥土、山地石渣土、山地褐土和山地棕壤为主。,适宜牧草,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苜蓿、鸭

16、茅、白花草木樨、草高粱、野大麦、燕麦、饲用甜菜、白豌豆、多花黑麦草、紫云英、黄香草木樨、紫羊茅、短柄鹅观草、糙毛鹅观草、黑麦、串叶松香草、牛鞭草、百脉根、多花黑麦草、园草芦、紫穗槐、草地早熟禾。,优良牧草,白三叶;红三叶;苜蓿;多年生黑麦草;鸭茅;,三.川鄂湘黔边境山地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鸭茅亚区,包括长江三峡北岸以内,广西边界以北,宜昌、溆浦、城步一线以西、云阳、道真、三都一线以东的地区,分属四川东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共计79个县(市)。土地面积19万km2,农业人口2274万,耕地面积2855万亩,是长江中游平原丘陵向云贵高原山地过渡的地带。本区山峦重叠,丘陵山地占全区土地

17、总面积的95%以上。草山草坡面积大,牧草生长旺盛。,环境特征,本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1月平均温度26;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001600mm;日照百分率2535%;年均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为黄壤和黄红壤,湘西北、黔东北、鄂西南及川东南的土壤呈中性偏碱反应;黔东南及湘西南的土壤呈微酸性反应。海拔400m以下的河谷平坝地区,无霜期超过300天,10年积温超过5500,在引种牧草时应注意小气候的特点。,适宜牧草,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牛鞭草、百脉根、多花黑麦草、葛藤;优良牧草: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四.云贵高原白三叶红三叶苜蓿黑麦草园草芦亚区,位于川西高

18、原以东,四川西南部盐源-泸定-屏山一带以南,云阳-道真-三都一线以西,云南腾冲-峨山-文山一线以北。包括云南、贵州大部和四川西南部,共17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44.10万km2,农业人口4472万,耕地面积5805万亩,是自然条件局部差异显著的高原山地。地貌以中山山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各种地貌类型交错或迭置分布,地形十分复杂。,环境特征,本区云南高原日照充足,年日照一般为22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可达120150千卡/cm2,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mm左右,光照长,光质好,为我国西南少见。冬暖夏凉,春温高,秋冷早,无酷热危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有利于牧草生长发育。,区内气候垂直差异

19、十分明显,大体可分为三个带:(1)海拔2400m以上,约占全区面积20%,气候冷,霜期长,10积温不足3000,属宜林宜牧区;(2)海拔14002400m,约占64%,10积温一般为40005500,雨量8001000mm,是粮油烟及经济林区;(3)海拔1400m以下,约占36%,10积温一般为6000以上,是喜温作物和亚热带经济林区。,适宜栽培牧草:,白三叶、红三叶、苜蓿、多年生黑麦草、园草芦、牛鞭草、白豌豆、百脉根、草高粱、多花黑麦草、毛苕子、雀稗、苇状羊茅、紫花苜蓿、紫羊茅、猫尾草优良牧草:白三叶、红三叶、苜蓿、多年生黑麦草、园草芦,第四节 四川主要牧草生态区,1、成都平原2、盆周山区3、川西北高原4、川南干热河谷5、川东北丘陵,1、成都平原,主要利用目的利用方式主要栽培牧草种植模式,2、盆周山区,主要利用目的利用方式主要栽培牧草种植模式,3、川西北高原,主要利用目的利用方式主要栽培牧草种植模式,4、川南干热河谷,主要利用目的利用方式主要栽培牧草种植模式,5、川东北丘陵,主要利用目的利用方式主要栽培牧草种植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