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浣溪沙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288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观浣溪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秦观浣溪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秦观浣溪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秦观浣溪沙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秦观浣溪沙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观浣溪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观浣溪沙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浣溪沙,秦观,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爱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于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作者简介:,秦观诗词风格:,秦观其词,远袭西蜀南唐,近受柳永影响,风格俊逸精妙,情味深永,情韵兼胜,语言淡雅,音律谐美,饶有余味,艺术成就极高。事实上,即便在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他也是风格独树一帜的,其过人之处乃是成功的以景抒情,景情交融。中国古今文坛上擅于此道者多矣,但能像秦观一样将

2、人类真挚的情感自然的融入到近乎天成的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中却鲜有与之比肩者。他流传下来的词作较之同侪并不为多,但字字玑珠首首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尽管历经千百年的岁月,它们仍然脍炙人口,闪烁着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浣溪沙 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让人很无奈,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漠漠:密布的样子。轻寒:阴天,有些冷。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无奈。穷秋:深秋。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自在:自由自在。丝雨:细雨。闲挂:很随意地挂着。,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的好像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漠漠轻寒上小楼。,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产生。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晓阴无赖似穷秋,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

4、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时届春天,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说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环境之寂寞凄寒。,淡烟流水画屏幽。,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徘徊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下片开始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

5、定;细雨如丝,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之所以为奇特,不仅于其喻体和喻指的恰当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体的物象,是飞花似梦,是细雨如愁。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之美。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

6、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飞花”反衬梦之有情有思。丝丝细雨,已足生愁,更况其无止无歇总是下个不停呢!体味这无边的飞花细雨,仿佛我们也感受到了那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细推词脉,此句应为上两句的倒装句。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化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秦观 鹊桥仙

7、,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

8、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

9、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晏几道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

10、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今日幽怀难抒,来日重

11、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象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过,这并不妨碍词人构思时头脑中有过具体的“醉别西楼”的回忆。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

12、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下片前三句承上片的“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如今已风消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最后两句,化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意,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小晏词中的“蜡烛”,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的物。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