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418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第一节 针织物,一、基本概念,1.线圈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三维空间中,其几何形态呈一空间曲线。,圈柱 圈干纬编线圈 针编弧 沉降弧,圈柱 圈干经编线圈 圈弧 延展线,2.横列针织物中,线圈沿织物横向组成的 一行称为线圈横列。3.纵行针织物中,线圈沿纵向相互串套而 成的一列称为线圈纵行。4.圈距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 对应点之间的水平距离。5.圈高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 对应点之间的距离。,6.单面针织物由一个针床编织而成的针织物。其线圈的圈弧或圈柱集中分布在织物的一面。7.双面针织物由二个针床编织而成的针织物。织物的两面均有正面线圈。8.工

2、艺正面针织物中,圈柱覆盖于圈弧之上的一面。9.工艺反面针织物中,圈弧覆盖于圈柱之上的一面。,二、针织物的组织1、纬编针织物组织,分为原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三类。原组织:是所有针织物组织的基础,织物结构简单,编织容易。包括:单面的纬平针组织、双面的罗纹组织和双反面组织。,变化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即在一个原组织的相邻线圈纵行间配置着另一个或几个原组织的线圈纵行,以改变原来组织的性能或外观。如单面的变化纬平针组织和双面的双罗纹组织等。,花色组织:在基本组织或变化组织的基础上,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或者另编入一些色纱、辅助纱线或其他纺织原料,以形成具有显著花色效应和不同性能的花色

3、针织物。如:彩横条、移圈组织、提花组织、长毛绒组织、复合组织等,2、经编针织物组织,分为基本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三类。基本组织又称原组织原组织,是经编针织物组织的基础。如编链组织、经平组织、经缎组织和重经组织等;变化组织是在基本组织的基础上加以简单变化而成的,其结构、性能、花色效应与基本组织有所不同。如变化经平组织、变化经缎组织和变化重经组织等;花色组织是由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相互组合面成的。梳栉多少、色纱、对纱、垫纱变化、压纱板的有无等,以形成具有显著花色效应或不同物理机械性能的花色经编针织物。,第二节 针织物和其他织物的比较,一、针织物,由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结构比较松散,因而针织物具有透

4、气性好、膨松、柔软、轻便的特点。线圈是三度弯曲的空间曲线,当针织物受力时,弯曲的纱线会变直,圈柱和圈弧部段的纱线可以互相转移。因此针织物的延伸性大、弹性好,这是针织物区别于梭织物最显著的特点。还具有抗皱性好、抗撕裂强力高等特点。并且纬编针织物还具有良好的悬垂性。,针织物的线圈结构也造成了其尺寸稳定性差,受力后易于变形,质地不硬挺,容易脱散,易于起毛起球等弱点。目前仍难以在大衣、西装等服装方面与梭织物竞争,在某些需要质地紧密、硬挺、厚实、坚牢耐磨、稳定性好的特定用途上仍逊色于梭织物。,二、梭织物,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结构中经纬纱紧密排列,延伸性很小。梭织的成布方式使织物具

5、有质地硬挺,结构紧密,布面稳定,平整光滑,坚牢耐磨的特点。但透气性、弹性和延伸性差,易撕裂,易折皱。,三、非织造织物,是一种纤维网状结构物。加工方法很多,因而非织造织物的结构和特性差别也很大。一般纤维在拉伸方向取向度提高,拉伸方向伸长,垂直方向收缩。透气性及其他服用性较差,在服用方面用得较少。生产效率高。,第三节 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指标,一、线圈长度,1.定义:组成每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2.意义(1)决定织物的密度(2)影响针织物的性能,如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强力、抗起毛起球性和钩丝等。是一项重要指标3.测量(1)机上测量:采用手持式或固定式测量仪器,

6、测量喂入的纱线长度(2)机下测量:通过拆散法,测量一定个数线圈(如:100个线圈)所用的纱线长度(3)利用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地进行计算4.控制(1)采用积极送纱(2)实时监控,二、密度,表示一定纱支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横密: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50mm)内的线圈数。PA=50/A(A圈距)纵密: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50mm)内的线圈数。PB=50/B(B圈高)密度对比系数:纵密和横密的比值,反映了线圈在织物中的形态。C=PA/PB=B/A,三、未充满系数,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粗细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用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来表示。=l/f式中:-未充满系数 l-线

7、圈长度(mm)f-纱线直径(mm),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1单位面积干燥重量(Q)用每平方米干燥针织物的重量克(g)来表示,又称平方米克重。2计算公式 Q=0.0004PAPBlTt(1-y%)/(1+W)Q-单位面积干燥重量(g/m2)PA-横密(纵行数/50mm)PB-纵密(横列数/50mm)L-线圈长度(mm)Tt-纱线线密度(tex)y-织物加工时的纱线损耗W-针织物的回潮率(%)3.测量:用圆剪刀剪出一定大小的圆形试样,在烘箱中烘干后称重。,(五)厚度,针织物的厚度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细度等因素,一般可用纱线直径的倍数来表示。可用厚度仪测得。(六)延伸性指在外力作用下,

8、针织物伸长的特性。延伸率(%):X=(L-L0)/L0100%L0-试样原长(mm);L-试样拉伸后长(mm)影响因素:(1)针织物的组织结构(2)纱线的延伸性和摩擦系数(3)线圈长度和未充满系数,七、弹性,1.定义:当引起针织物变形的外力去除以后,针织物形状恢复的能力2.计算公式 E=(L-L1)/(L-L0)100%E-弹性恢复率(%)L0-试样原长(mm)L-试样拉伸后长(mm)L1-试样恢复后长(mm)3.影响因素(1)针织物的组织结构(2)纱线的弹性和摩擦系数(3)线圈长度和未充满系数,八、断裂强力、顶破强力和断裂伸长,1.断裂强力: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断裂时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

9、大负荷。2.顶破强力: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被顶破时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3.断裂伸长率: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断裂时针织物所伸长的长度与织物原长的百分比。%=(L1-L0)/L0,九、缩率,1.定义:针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尺寸变化的百分率。2.计算公式 Y=(H1-H2)/H1100%Y-缩率H1-织物在加工或使用前的尺寸H2-织物在加工或使用后的尺寸3.主要分类(1)下机缩率(织缩)(2)染整缩率(染缩)(3)洗涤缩率(洗缩)4.影响因素(1)织物结构;(2)未充满系数;(3)密度和密度对比系数;(4)加工条件;(5)放置条件。,十、脱散性,针织物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串套联系后

10、,线圈与线圈分离的现象。影响因素:(1)针织物的组织结构(2)纱线的摩擦系数和抗弯刚度(3)织物的稀密程度,针 织 物 脱 散 性,十一、卷边性,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布边发生包卷的现象,由线圈中弯曲的纱线段在内应力作用下力图伸直所引起的。影响因素(1)针织物的组织结构(2)纱线抗弯刚度、线密度、捻度(3)线圈长度,十二、钩丝与起毛起球,1.钩丝:织物中的纤维或纱线被外界物体钩出在表面形成丝环。2.起毛:当织物在穿着、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而使织物的纤维端露出在织物表面。3.起球:起毛后的纤维端不能及时脱落而相互纠缠在一起形成球状小粒。4.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1)使用原料的性质(2)纱线与织物结构(3)染整加工(4)服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