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0498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第三节 环境统计方法第四节 环境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第五节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本章讲授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指标类型,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了解某区域环境现状,发现和识别主要环境问题,从而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制订和实施创造条件。环境现状调查要从信息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入手,针对列出的调查清单逐项调查,发现问题并逐步深入,可以包括必要的现场监测、勘察以及征询专家意见等。环境评价包括自然环境

2、评价、经济和社会评价、污染评价。,1.1、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环境管理现状调查,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率、达标率和环境保护措施削减污染物效果以及综合效益的分析。,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环境政策法规实施和环境监督实施情况调查等。,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效果调查,1.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的方法,收集有关资料,缺点:第二手资料,不全面,根据需要获得第一手资料,缺点:工作量大、需要的人力、物力多,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征,弄清无法到达地区的环境情况。,缺点: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长用于辅助性调查,遥感技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

3、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地球遥感图,长白山遥感图片,卫星遥感黑龙江省火情监测,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火区监测图反映出,逊克县火场已出现明显的过火区,1.3、环境评价,在环境规划中,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质量等三个方面。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好坏作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一般以定量描述为主。,1.3.1、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自然环境评价 通过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相关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确定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社会

4、经济评价,、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正确认识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的地区差异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环境质量评价突出超标问题,以明确环境污染的时空界域为主要环节,指出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潜在的环境隐患等。、污染源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确定评价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1.3.2、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自然环境评价方法A、类比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一般有生态环境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类比、生态环境问

5、题类比等;B、列表清单法将各种生态环境因子分别劣种同一表格的行与列里,逐点进行分析并以正负号、数字或其他符号表示起性质、强度等;C、生态图法即图形迭置法,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环境信息迭合在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D、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用的最多,必须建立表征生态环境因子特性的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标准,赋予各因子权重,然后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值。例如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梅罗指数、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格林大气指数、上海大气质量指数等;E、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空间结构分析和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F、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常用层次

6、分析法(AHP法),又称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生物生产力评价法:用三个基本生物学参数-生物生长量、生物量和物种量来表示,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G、其他评价方法还有多因子数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新的方法还在不断出现,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其可靠性最终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获取可靠的资料数据,仔细分析生态环境的特点、本质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评价成功的关键。、社会经济评价方法 社会经济评价的关键是选择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化的方法。由于社会经济问题比较复杂,不易形成统一的

7、看法,目前尚无统一评价标准,一般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者所选择的总的战略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来确定。,、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为单环境要素评价、单要素综合评价和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评价方法:某污染物在环境中监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称为该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该表示污染物的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倍数。,、污染源评价方法,在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评价中多选用排放量和毒性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主要污染物的指标。,在多种污染物比较分析中,在数学上可采用标准化法,将不同种类、不同量纲的一组值进行标准化,使之可相互比较,主要方法有排毒指数法、环境污染能力潜在指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等,这里主要介绍等标污

8、染负荷法。,是将不同污染源排放的某污染物总量与该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比值进行比较,从同一尺度上进行互相比较的量。此法可判断出区域重点污染源,Pi越大表明该污染源的污染程度越高,而对经济的贡献越低。,污染源的评价,污染源评价是在污染源和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要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提供环境质量水平的成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污染源治理和区域治理规划提供依据;污染源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一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使用等标污染指数可确定一个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一、等标污染指数,式

9、中,Nij 是第 j 个污染源的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一个无因次量。Cij是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0i为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二、等标污染负荷1、等标污染负荷污染源的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 定义为:,式中,Qij 是第 j 个污染源的介质排放量,Cij是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0i为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由于Cij与C0i 的比值是一个无因次量,等标污染负荷具有与排放量相同的因次。,等标污染负荷的公式通常表示成:某种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与排放标准的比值。即Pi=Gi/SiPi某污染物i的等标污染负荷;Gi某污染物i的排放量,t/a

10、;Si某污染物i的排放标准(对气mg/m3,对水mg/L),某地有3个污染源,废水量和污染物含量如下表,某工厂废水的废水量和污染物含量,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分别为COD=10mg/L,BOD=5mg/LSS=50mg/L。试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全区主要污染物为BOD、COD,全区主要污染源为1号、其次为3号。,一个污染源(序号为 j)的等标污染负荷,等于其所排各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2、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多个污染源都含有第 i 种污染物,则该污染物在整个评价范围内的等标污染负荷等于其境内所有污染源对该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即,3、污染物的等标污

11、染负荷,整个评价范围内的所有污染源的所有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称为该评价范围内的总等标污染负荷。即,4、总污染负荷,在整个评价范围内,一个污染源所排放所有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占该评价范围总等标污染负荷之百分比,称为该污染源对于这个评价范围的污染负荷比,记作Kj。,5、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在整个评价范围内,所有污染源所排放的同一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占该评价范围总等标污染负荷之百分比,称为该污染物对于这个评价范围的污染负荷比,记作Ki。污染负荷比中的最大值对应于评价范围内最主要的污染物。,6、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按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源(

12、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物),7、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确定,等标污染负荷法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的是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总量大小,常用于确定主导污染源、主导污染行业或重点污染区域,即污染源规模对Pi值影响较大。以排污权分配为核心理念的污染物总量分配工作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污配额强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污染源最终获得的总量配额,而不是仅以传统等标污染负荷法结果作为污染物总量分配的依据;总量分配不仅要考虑各污染源的现状排放量大小,更要考虑各污染源的环境外部性强度,如此才能更好的兼顾公平和效率。,环境评价的程序,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

13、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2.1、环境目标2.1.1、概念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环境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环境目标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作用。环境目标应具

14、有一般发展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并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先进性。,2.1.2、类型,2.1.3、确定环境目标的原则 确定环境目标必须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并可以时空分解和量化。2.1.4、确定环境目标的常用方法、定量环境目标:环境目标在确定过程中尽量使目标量化,并有具体的数量,表示环境质量要达到的程度或标准,可明确而具体表示环境目标,以利于管理、监督和实施。、定性环境目标:环境目标用定性的方式描述,无明确数量化的要求,只是用概要的语言描述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能在较高视角表达目标,

15、便于指导定量目标的确定,但可操作性较差。,、半定量环境目标:环境目标介于定性与定量确定之间的方式,综合定量定性目标的优点,回避二者的弱点,适于一些模糊目标的确定。2.1.5、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出环境目标后,还要对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回来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以使目标准确可行。通常包括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其它分析等。,补充材料: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出台 早期的河流健康评价主要采取指示物种法,但这种方法不足以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不能反映人水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科学的方法是采取指标体系法。根据健康长江评价目标和实际需要,

16、提出了由总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级构成的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总目标层是指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系统层是指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防洪安全保障系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状态层是指在系统层下设置水土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河流完整性与稳定性、水生物多样性、蓄泄能力、服务能力5个状态层。,要素层是指采用可以获得的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定量指标有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比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率、湿地保留率、优良河势保持率、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率、防洪非工程措施完善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GDP用水、饮水安全保证率、城镇供水保证率、灌

17、溉保证率、水能资源利用率、通航水深保证率等16个,定性指标有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水系连通性2个。根据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可以定量指标直接给出标准值或标准值范围,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80(饮用水源区大于95),湿地保留率20左右,水资源利用率30左右,水能资源利用率60左右等;对难以准确定量表达的指标,可以进行定性描述,如水系连通性可描述好、较好、较差。,2.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指标和类型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与管理类型主要包

18、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以及其它相关指标。2.2.1、环境质量指标 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2.2.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单位产品排污量:它反映经济和环境管理的综合水平;,区域污染负荷:它反映了区域污染负荷的平均水平、环境 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区域的污染程度;,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或递增率:它是某污染物在规划期前后值的相对变化;,物料耗用指数:它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潜在污染能力。,2.2.3、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达标率:它是达到排放标准的

19、废水、废气量占需要处理的废 水、废气量的百分比;,综合利用率:它是综合利用的废物量占排放废物的百分比;,竣工率:它是规划期内已竣工投产的污染治理项目数占计划安排的污染治理项目总数的百分比;,三同时执行率:已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新建、扩建、改建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数占应执行三同时规定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处理率:它是已处理的废水、废气量占需要处 理的废水、废气量的百分比;,2.2.4、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 主要包括排污费交纳单位数、排污收费情况、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交费单位变化率、环保补助资金使用率、环保仪器购置费占用率、万元投资污染物削减量等。2.2.5、相关指标 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