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4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848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4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4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4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4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4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4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4张)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井冈山,红都瑞金,会宁会师楼,遵义会议旧址,南昌起义纪念碑,井冈山红都瑞金会宁会师楼遵义会议旧址南昌起义纪念碑,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课标要求: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曲折。,课标要求:,1(2017上海高考16)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建军的标志性事件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渡江战役2、(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

2、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A,练一练,1(2017上海高考16)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3、(2015天津高考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课堂检测,练一练,B,3、(2015天津

3、高考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南昌起义,原因:,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经过,时间:,领导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结果:,进攻南昌成功,南下广东受阻,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南昌起义原因: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经过时间:领导人:192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八七会议时间地点作用1927年8月7日汉口给正处

4、于思想紊乱,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经过:,进攻长沙受挫,启示:,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经过:进攻长沙受挫,建立时间:1927年10月性 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间:1927年10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时间:1927-1937,土地革命,内容:,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原因:,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时间:1927-1937土地革命内容:意义:广,“工农武装割据

5、”思想,(1)包含几个内容:第一以后的革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关系: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革命前提条件土地革命是核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经济保证,(3)指导实践:“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指导实践:“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十万人;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193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成功实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性质?,中共领导的工农群众的民主政

6、府,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工,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红军长征,2、经过,1934年10月瑞金,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遵义,1935.1.,图说历史,中央革命根据地,彝族区,突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占遵义,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7、西湖,1、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2、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左”倾错误;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4、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内容,意义:,遵义会议(1935.1),内容意义:遵义会议(1935.1),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遵义,1935.1.,图说历史,中央革命根据地

8、,彝族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突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占遵义,遵义会议,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遵义,1935.1.,图说历史,中央革命根据地,彝族区,翻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突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占遵义,遵义会议,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

9、,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1935.10.,遵义,1935.1.,图说历史,中央革命根据地,彝族区,吴起镇会师,翻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突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占遵义,遵义会议,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图片反映出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简要说明发生这次转移的主要原因和转移能够完成的主要原因和完成的意义。,红军长征,依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指出红军在转移中遇到和

10、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说说长征精神?,中心转移: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转移的主因:王明的“左”倾错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转移能够完成的主因: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长征精神。,党内的“左”倾错误;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图片反映出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简要说明发,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团结互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献身精神;勇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坚韧不拔、

11、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精神。,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4,(2014四川高考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课堂检测,练一练,C,4,(2014四川高考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5(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

12、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课堂检测,练一练,B,5(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30)1928年中共六大,6(2012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课堂检测,练一练,B,6(2012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人物根据地名称徐向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贺龙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