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924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目录,壹,贰,肆,伍,叁,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法学法,陸,教材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本课一共有四个子目(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汉朝在长达四百余的统治时期内,对大一统国

2、家进行了全面的构建与巩固,为后世奠定了重要基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情分析,熟悉:有所了解思维活跃分析能力,陌生:孤立看待历史缺乏整体的全局意识思考问题缺乏深度,VS,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和史料分析,了解汉朝为减少大一统国家采取的多方面举措;能够准确叙述重要的制度并理解其意义。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西汉建立初期的社会背景和“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汉武帝改革的历史原因及其成效。3.通过史料分析、史料实证,对比总结两汉衰亡的原因。能够结合史实论述两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01,了解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重点,02,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学方法,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授法,A,提问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D,C,B,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出土文物和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思考西汉早期当时的人们有怎样的想法?,此瓦当出土于西汉早期,有“统一、安定”之意,设计意图,

4、用历史文物创造情景,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教学过程,材料一:(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班固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二: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于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逾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法太极故也。陆贾新语,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列举秦失天下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在鉴秦的基础上,汉初采取了哪些调整措施?其效果如何?,认识西汉初年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教学过程,材料三:在汉初的几十年里,西汉政权的各级官吏几乎都以黄老之学为荣,这种现象势必助长不思进取、懒汉无为的社会风气。马勇董仲舒传,材料四:孝文十四年

5、,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班固汉书匈奴传,汉初采取的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通过材料阅读,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理解汉初在鉴秦基础上进行的制度调整。分析措施效果,可为讲述汉武帝时期的制度建设做背景性铺垫。,认识西汉初年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汉武帝时期巩固统治大一统采取的措施?,理解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教学过程,仔细观察图片,我们有怎样的发现?汉初曾严重威胁中央政府统治的封国体制是如何被破解的呢?,理解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汉武帝时行政区划图,汉初同姓王分

6、封形势图,政治推行推恩令,教学过程,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财经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理解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经济财经改革,材料五:盐铁专卖政策将盐铁资源收归国有,严禁私人铸钱,大大削弱了诸侯王和地方豪强的经济势力。其次,扩大财源,改善财政状况,为赢得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充足的财源有助于国力的扩张和防止外部侵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破坏。从这一点上说,汉武帝的财经改革,不仅对汉代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也是有贡献的。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教学过程,董仲舒的观点是什么?汉武帝为何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理解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思想罢黜

7、百家独尊儒术,材料六: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教学过程,理解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民族、疆域大一统,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图,张骞出使西域壁画,教学过程,理解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采用表格填空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史实,在此基础上借助史料讲解分析几项重要的改革措施,以突破重难点并培养史料实证素养。,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认识大一统国家衰亡的原因,引导分

8、析,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教学过程,认识大一统国家衰亡的原因,观察上表,归纳统计表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的现象造成了什么影响?,教学过程,认识大一统国家衰亡的原因,材料十:今民大饥而死,死又不葬,为犬猪食。人至相食,而厮马食粟,苦其大肥,气盛怒至,乃日步作之。王者受命于天,为民父母,固当若此乎!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根据材料概括东汉末的社会状况,结合教材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设计意图,基于两汉衰亡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选择相关材料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结合两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论述,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叙述。,板书设计,鉴秦,汉初的统治,政治:推恩令,经济:财济改革,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族、边疆:推行“大一统”,黄莽篡汉光武中兴东汉兴衰,重现大一统,巩固大一统,延续大一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感谢聆听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