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1116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六章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六章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六章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六章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概说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对癌瘤辨证论治的原则抗癌中草药的研究前瞻,中医药防治癌瘤简介概说,一、概说,公元前16世纪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瘤”字的记载-“瘤者,又名瘤赘”。何以为瘤?-诸病源候论瘤候论云:“言留结不散,谓之为瘤”;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癌”最早见于宋代东轩居士所著卫济宝书,一、概说公元前16世纪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瘤”字的记载-,一、概说,卫济宝书癌的描述是这样的:“癌疾初发,卻无头绪,只是肉热痛,过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肿,渐不疼痛,迤逦软熟紫赤色,只是不破”。似乎象现在的炎症性疾病,和现在讲的癌情况不太相似。,一、概说卫济宝

2、书癌的描述是这样的:“癌疾初发,卻无头绪,二、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肿瘤的发生归结于癌毒致病,正气亏虚。由于外感四时不正之气,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先天脏腑亏虚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酿成癌毒,侵袭人体,耗伤脏腑、气血、津液的功能与结构,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水饮等各种病理因素,胶结于局部,形成癌肿。这与患者的家族遗传因素、先天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年老体弱或年幼易感以及化学毒物、环境污染、个人生活不当、饮酒、抽烟皆密切相关。,二、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肿瘤的发生,1.七情内伤,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精神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很重视精神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七情内伤是指

3、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的变化异常,致使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病因,1.七情内伤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精神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1.七情内伤,根据古代文献,诸如乳岩、噎膈、积聚、骨瘤、鼓胀、黄疸、肠蕈、咽喉菌等病的发生,均与情志失调有关。现代亦有学者研究发现忧郁、焦虑、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伤等不良情绪常常是癌瘤发生的前奏,社会心理的紧张刺激会降低或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造成免疫能力低下而引起癌症。,1.七情内伤根据古代文献,诸如乳岩、噎膈、积聚、骨瘤、鼓胀,1.七情内伤,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就对噎膈的发病有所认识:“膈塞闭绝,

4、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谵寮集验方云:“盖五积者,因怒忧思七情之气,以伤五腑,遇传克比性,而成病也。”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生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乳岩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1.七情内伤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就对噎膈的发病有所认识:,1.七情内伤,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认为乳岩是由于“若不得于失,不得于舅姑,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沮,肝气横逆”所致。景岳全书噎膈认为“噎膈一证,必以忧怒思虑,积劳积郁损伤而成。”,1.七情内伤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认为乳岩是由于“若不得于失,2.六淫为患,癌瘤的发生与六淫邪气侵袭有关,六淫是风、寒、暑、湿、燥、

5、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认为凡是人体被外邪所侵,都能影响脏腑功能,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积久则可发为肿瘤。外邪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均有关系,能够从口鼻或肌肤途径入侵机体,可单独或合并其它因素共同致病。现代医学所谓的外环境致癌因素,不外乎古人用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所概括的外来致癌物质。,2.六淫为患,2.六淫为患,灵枢九针论说:“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指出外邪“八风”停留于经络之中,使瘀血、痰饮、浊气积于体表而成瘤病。诸病源候论恶核候中指出:“恶核者,是风热毒气,与血气相搏结成核,生颈边。又遇风寒所折,遂不消不溃。”积久不消则成肿瘤。诸病源候论云:“积

6、聚者,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寒,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景岳全书中也认为外感六淫为四时不正之气,侵袭人体,积久则成病,书中谓“风寒外感之邪,亦能成积”,2.六淫为患灵枢九针论说:“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3.饮食劳伤,1)饮食失调 是导致疾病发生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酒食不节,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湿浊凝聚成痰,痰阻气机,血行不畅,脉络壅滞,痰浊与气血相搏结,乃成癌瘤类疾病。,3.饮食劳伤 1)饮食失调 是导致疾病发生或发,3.饮食劳伤,2)起居不节 主要是指过劳、过逸致病,它们可以造成正气的虚弱。,3.饮食劳伤2)起居不节 主要是

7、指过劳、过逸致病,,4.体质内虚,正气亏损的原因一是由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所致;二是邪气对机体的侵害,耗伤了正气。其实,在发病之初,虽然患者虚候未著,但已虚在其中;病至中晚期,则气血皆虚,渐显露恶病质之象。其他如年老体衰、房劳伤肾及药物的攻伐、手术的损伤等也可致正气亏损、抗病力减退。一旦正气亏损,无以外卫,则更易招致外邪的侵袭,正邪相互搏结,则发本病。,4.体质内虚 正气亏损的原因一是由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无,4.体质内虚,中医发病学认为,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可以从邪正两方面关系的变化来分析。肿瘤的发病及演变过程就是正邪双方斗争的过程,如内经云:“正胜则邪退,邪盛则正衰”,正邪

8、之间的盛衰强弱,决定着疾病的进退变化。机体的正气在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4.体质内虚 中医发病学认为,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4.体质内虚,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科医案汇编云:“正虚则为岩”。张洁古曾言“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4.体质内虚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二)病机 本病的形成以正虚为基础,癌毒侵袭为必要条件。一方面,癌毒性质与其诱发原因、所侵袭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基础直接相联。具体而言,癌毒的性质可表现为热郁、热毒、寒凝、痰凝、湿浊、水饮、气滞、血瘀等。各种因素既可以相互兼夹,共同致病,又可以

9、相互转化。另一方面,正虚则表现气血、津液、阴阳的亏虚。而且本病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特异性,一旦癌毒袭人,无论正虚的程度如何,即表现出邪毒嚣张,难以消除,易于传变,病情笃重,病势凶险,正气更虚,预后极差。,二、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二)病机二、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1.气滞血瘀,气血以循环运行不息为常。气在正常情况下,升降出入,流畅无阻,循行全身各部。如因某些原因致气的运行失调,可出现气郁、气滞、气聚,日久成疾。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气塞不通、血壅不流”,气滞日久必有血瘀,气滞血瘀积久成块,随瘀滞部位不同而形成各种肿瘤。恶性肿瘤有的偏重于气的功能紊乱,有的则偏重于血瘀的形成,初期

10、以气郁为主,随病情发展血瘀征象日渐明显。,1.气滞血瘀气血以循环运行不息为常。气在正常情况下,升降出入,1.气滞血瘀,明医指掌指出:“若人之气循环周流,脉络清顺流通,焉有癌瘤之患也。”说明癌瘤形成与脉络不通有关。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腹内有形的包块肿物,多由血瘀所致。,1.气滞血瘀,2.痰凝湿聚,痰凝湿聚是指脾、肺、肝、肾等脏腑功能障碍和不足,引起津液停蓄所产生的水湿内盛,酿痰成饮等病变。痰既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一个因素,它无处不到,流注在体内脏腑或体表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肿块,故古代医学家提出“怪病皆属于痰”、“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学说。,2.痰

11、凝湿聚痰凝湿聚是指脾、肺、肝、肾等脏腑功能障碍和不足,,3.毒邪内蕴,毒蕴可以生热,热极可以化火,火虽属六淫之一,但在临床上,很少把它看作是一种外邪,实际上火是在体内产生的,外感诸邪伤及人体之后,都能化火化热;内伤七情和脏腑功能失调,也都能生热化火。血遇热则凝,津液遇火则灼液成痰,气血痰浊壅阻经络脏腑,故热(火)毒内蕴则形成肿瘤。,3.毒邪内蕴毒蕴可以生热,热极可以化火,火虽属六淫之一,但,4.脏腑失调、正气虚弱,脏腑失调不仅可使气血运行受阻及痰湿内生等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且脏腑亏虚也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机体所造成的必然的病理结果和疾病发生的前提。正气虚弱,以致卫外之气无从以生,导致肿瘤产

12、生。病变日久,虚弱更重。因虚致病,又因病致虚,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气血双亏;或肿瘤病人经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之后,大伤气阴,正气不支,亦表现为气阴两伤。正衰则邪盛,机体抗癌能力的降低,往往使肿瘤进一步播散扩展,这是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一大问题。,4.脏腑失调、正气虚弱脏腑失调不仅可使气血运行受阻及痰湿内生,三、中医对癌瘤辨证论治的原则,癌瘤患者临床表现不外邪实、正虚两大方面。邪实主要有癌毒、痰浊、瘀血、热毒、湿浊5方面,正虚以气虚、阴虚为多见。因此,治疗肿瘤离不开消癌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泄浊、益气消癌、养阴消癌等法则。但由于癌毒阻滞在不同部位

13、可表现为不同的肿瘤,肿瘤也因癌肿大小、患者禀赋素质、病程等因素的不同,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候。因此治疗肿瘤仍要结合癌毒所阻滞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立足辨证论治,选择药物,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三、中医对癌瘤辨证论治的原则癌瘤患者临床表现不外邪实、正虚两,(一)辩证原则,1.辨清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由于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性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因而阴阳辨证是基本的辨证大法。2.辨病所在:中医药已经将西医的肿瘤诊断学纳入自己辨证、辨病治疗肿瘤的轨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辨证为纲,辨病为目。在辨证的基础上,注重不同部位,不同病理性质肿瘤的治疗。

14、归纳异病同症,区分同病异症,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一)辩证原则1.辨清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由于阴阳分,(一)辩证原则,3.辨舌脉虚实:癌症患者的脉象多见弦、滑、数、细、虚、弱几种;弦、滑、数脉反映气血瘀滞、痰热壅盛或癌性疼痛,为病进之象;细、虚、弱脉多属气血亏虚、脏腑虚损之象。4.辨标本缓急:解除内外因,消除肿瘤的方法,扶正祛邪均为治本,针对肿瘤各种并发症的治疗皆为治标。而恶性肿瘤病人,常表现复杂的标本虚实,治疗当标本兼顾。但癌本不除,标证也难以收效。唯有标证急迫之时,当急则治标,以解决当务之急,然后固本为治。5.辨整体与局部:肿瘤虽为局部征象,但实为整体病变。中医药治癌除辨证施治外,

15、另一大特色就是整体观念。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肿瘤脏器的征象,治疗局部病变,更应重视脏腑机能状态,气血阴阳是否调和,气机升降出入能否平衡。做到整体和局部相统一。,(一)辩证原则3.辨舌脉虚实:癌症患者的脉象多见弦、滑、数、,(二)治疗原则,1.早期:以攻为主,大攻小补。2.中期:攻补兼施。3.末期:以补为主,大补小攻。,(二)治疗原则1.早期:以攻为主,大攻小补。,1.早期,“无证可辨”:病人没有症状,脉、舌也都正常,扪诊也无所发现,全身情况良好,气色、外观都正常。但是癌肿已确实存在。这种情况,称之为“无证可辨”。在这个阶段,以“攻癌”为重点,采用中药的各种抗癌药为治。一般,在这个阶段,病人大都

16、采用西医治疗,因此,也常以中西医综合治疗为主。以西医“攻癌”为主,中医以辅助为目的。在西医治疗告一段落后,再用中药以扶正、改善症状、预防复发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1.早期“无证可辨”:病人没有症状,脉、舌也都正常,扪诊也,2.中期,中期阶段,症候众多,引起癌肿“证”的变化。1.与西医综合治疗时,以扶正、改善西医治法的副作用、提高治愈率为目的。2.中医治疗,如对某一癌肿已形成一个辨证体系,可以这一体系为主治,并结合对症、支持等治疗。3.某些癌肿,在这一阶段,可能只能以中医治疗为主,则可应用这一模式:中医辨证论治+辩病论治+对症、支持等治疗。4.某些癌肿,在某一阶段,一时不能应用有效的西医

17、治疗。此时,中医可以改善体质、改善功能情况为主,以便早日能使用西医治疗方式。,2.中期中期阶段,症候众多,引起癌肿“证”的变化。,3.末期,有的晚期癌肿,经过规范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还可明显好转,健在相当时日,甚或有治愈的可能。因此,对于中医临床遇到最多的晚期癌肿病人,还应分析不同情况,予以最合适的治疗。1.以西医治法作适当治疗,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争取较好效果;2.只能以中医治法为主者,结合对症、支持等治疗,则成为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模式。3.终末期患者,可重点以扶正为主。,3.末期有的晚期癌肿,经过规范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还可明显好转,四、抗癌中草药的研究,(一)按药物功效把常用的抗癌中

18、草药分为六大类:1、清热解毒类药 2、活血化瘀类药3、化痰散结类药 4、利水化湿类药5、扶正固本类药 6、外用抗癌类药,四、抗癌中草药的研究(一)按药物功效把常用的抗癌中草药分为,1、清热解毒类,清热解毒属中医祛邪治疗法则之一,多用抗恶性肿瘤热证、实证。这类药物有较广的抗菌谱,能抑制病毒,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对一些实验动物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癌细胞与白细胞也有杀伤活性,因而具有消炎、杀菌、抑癌、排毒和退热等作用。,1、清热解毒类 清热解毒属中医祛邪治疗法则之一,多,1、清热解毒类,本类药物较多,包括屯梨根、山豆根、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喜树、紫草、半枝莲等20余种。临床应用较广泛,在主

19、治上亦各有区别、如喜树、白花蛇舌草等常用抗消化系统肿瘤,三尖杉、青黛、长春花等常用抗白血病。它们中不少药物已分离出有效的抗癌活性成分,如喜树碱、多糖,三尖杉酯碱、靛玉红、长春花碱等。,1、清热解毒类本类药物较多,包括屯梨根、山豆根、七叶一枝花、,2、活血化瘀类药,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减低血小板凝集,可以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种植、从而减少转移;能影响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以改善实体瘤局部的缺氧状态,提高治疗敏感性,这样有利于抗癌药物,免疫淋巴细胞及其细胞毒素到达肿瘤部位,增加抗癌作用。有些药物能提高补体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纤维母细胞亢进的胶原合成作用,减少粗糙型纤维母细胞生成,因

20、此可以预防或减少治疗引起的组织纤维化。,2、活血化瘀类药 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减低血小板凝集,,2、活血化瘀类药,本类药物包括蜈蚣、蜂房、斑蝥、莪术、三棱、威灵仙等十余种药物,常适用于多种肿瘤,尤以消化系统肿瘤、子宫颈癌、白血病等常用,这些肿瘤多有肿块及其它血瘀症候,可单用或加入辩证施治方药,常配伍理气药,亦可与清热解毒药合用。,2、活血化瘀类药 本类药物包括蜈蚣、蜂房、斑蝥,3、化痰散结类药,中医的“痰”、“结”的概念较广,所谓“痰”不单指呼吸道分泌的痰液,所谓“结”亦非单指淋巴结核或淋巴结炎,而且还指颈部、腋窝、腹股沟及皮下的一些肿块,包括这些部位的一些肿瘤或转移瘤块。本类药物包括半夏、瓜蒌、

21、黄药子、天南星等十余种。它们具有祛痰液、消散结核及痞块等作用,临床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配伍活血化痰药,清热解毒药,扶正补益药合用,亦可与化学药物、放射治疗、外科手术等配合使用,以便增强疗效。,3、化痰散结类药中医的“痰”、“结”的概念较广,所谓“痰,4、利水化湿类药物,在利水化湿药类中有些物质,已发现对癌性胸水、癌性腹水及膀胱癌的治疗有效,在体外实验对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因此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这类药也较常用。本类药物包括野百合、茯苓、车前子、泽泻、野葡萄根、半边莲等。,4、利水化湿类药物 在利水化湿药类中有些物质,已发现对,5、扶正固本类药,本类药物能补益滋养,用治人体的各种虚证,具体地说,

22、能改善血象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调正机体免疫状态,增强对外界恶性刺激的抵抗力;加强激素调节功能,促进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环腺苷酸的相对值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并有利于保护骨髓,增强放疗和化疗的效果,控制复发,达到抗癌、抑癌的作用。,5、扶正固本类药 本类药物能补益滋养,用治人体的各种虚,临床实践也证明恶性肿瘤患者恢复期给予扶正治疗后,一般状况、血象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扶正固本类药物多用于消化道肿瘤,其次用抗肺癌、白血病、肝癌及妇科肿瘤,常与其它类抗癌中草药、化学药物、放射治疗、外科手术等配合使用,既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抗癌作用。本类药物包括天门冬、

23、补骨脂、龟板、核桃枝、灵芝、人参、党参、黄芪、当归、蟾蜍等。,5、扶正固本类药,临床实践也证明恶性肿瘤患者恢复期给予扶正治疗后,一般,6、外用抗癌类药,外用抗癌药在癌瘤表面直接上药或在瘤体及基底部作浸润性注射,使瘤体腐蚀脱结,如砒石的砷为原生质毒,能使活体细胞崩解死亡。本类药物全部有毒,包括野百合、信石(红砒)、雄黄、鸦胆子、蓖麻子、马钱子等。,6、外用抗癌类药 外用抗癌药在癌瘤表面直接上药或在瘤体,(二)中医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免疫调节促进肿瘤细胞分化抗突变,(二)中医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三)中医治疗的不足,基础理论研究应深化;抗肿瘤中药的研究应现代化;临床

24、研究应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三)中医治疗的不足基础理论研究应深化;,五、前瞻,在肿瘤防治上运用中医理论可以充实现代医学,完善肿瘤综合治疗方案,可扩大中医药应用范围。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寻找防治肿瘤临床突破口。中医药治疗肿瘤表现在调节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已有很大优势,这与现代生物治疗着眼于调理、抑制癌基因、促进免疫功能或通过刺激造血因子促进病人骨髓功能恢复以抑制肿瘤目的是吻合的。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循证医学(EBM)在中医肿瘤学中的应用,相信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直至治愈。,五、前瞻在肿瘤防治上运用中医理论可以充实现代医学,完善肿瘤综,思考题,中医对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什么?中医对癌瘤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什么?中医治疗癌瘤的原则是什么?,思考题中医对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