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 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1922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文言实词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文言实词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文言实词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文言实词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 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实词,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层级B级。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难点: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的理解。,文言实词,2、通假字,5.词类活用,1、古今异义,4、偏义复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3、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六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2、和用法,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山东、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练习2.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沛公居山东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

3、省。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词义转移。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颜色不

4、少变 秋天漠漠向昏黑 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行李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练习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天下云集响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牺

5、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5)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zxxk,练习5.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吾羞,不忍为之下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举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6)词义强化,如:“恨”古代

6、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表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练习5.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璧有瑕,请指示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

7、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通假字类型:1.通用字:如 反与返,知与智2.假借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8、。其特点是“因音通假”。3.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莫”,在“至莫夜月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系向牛头充炭直(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甚矣,汝之不惠(5)或师焉,或不焉(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7)赢粮而景从(8)风吹草低见牛羊(9)张良出,要项伯(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坐通座,音zu,座位;(2)直通值,音zh,价钱;(3)反通返,音fn,回归;(

9、4)惠通慧,音hu,聪明;(5)不通否,音fu,不;(6)倍通背,音bi,违背、背叛;(7)景通影,音yn,影子;(8)见通现,音xin,露出;(9)要通邀,音yo,邀请;(10)知通智,音zh,智慧;(11)具通俱,音j,都;(12)生通性,音xn,资质、本性。,一词多义,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20个文言实词,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同学们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那么一词多义是如何形成的呢?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义。,如“立”,甲骨文作,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

10、。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于薛”,“各当时而立法”。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过秦论:“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如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马上”,如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就(1)金就砺则利()(2)连辟公府不就()(3)一蹴而就()(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5)若无罪而就死地()(6)乃谢客就

11、车(),(1)接近,依靠(2)赴任,就职(3)成功,达到目的(4)即,就(5)走向,走上(6)上,登上,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秦贪,负其强()(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覆盖,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如:

12、“他有个兄弟在北京读书”,“兄弟”指“弟弟”或“兄长”;“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得了”,“好歹”指“歹”,多指生命危险;“他可惹下是非了”,“是非”指“非”,多指口舌麻烦。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出现更多,课本中就有不少实例。,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句中只有“园”的意义。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大夫的封地,此处只有“国”的意义。,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只有“异”的意思.,(1)小大

13、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其日牛马嘶()(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蟪蛄不知春秋()(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实战演练: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否偏义复词,并分析其含义。,(1)否。小小大大之意。(2)是。偏义在“马”,“牛”为衬字。(3)是。偏义在“亡”,“存”为衬字。(4)是。偏义在“母”,“父”是衬字。(5)是。偏义在“姥”,“公”是衬字。(6)是。“国”指诸侯统治的地方,“家”指大夫统治的地方。偏义在“国”,“家”是衬字。(7)否。春天和秋天。(8

14、)否。“痛恨”是十分遗憾之意。,文言文知识复习专题,第二课时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活用为状语(3)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动词活用为名词(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1)数词活用为动词(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3)数词活用为名词,副词 副词用做动词,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思考:名词什么情况下活用为

15、动词?,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左右欲刃相如。,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水:游泳)(劝学),(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今王鼓乐于此,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介宾补语和介宾状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鼓:演奏)(孟子),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吾师道也籍吏民,封府库,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师:学习)(师说),(籍:登记)(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然而不

16、王者,未之有也。江水又东,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目:使眼色)(鸿门宴),(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东:向东流)(水经注),(12)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置:放。罾:本意为渔网,这里名词活用做动词,“用网捕”。整句翻译:放进别人捕到的一条鱼的肚子里。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总结: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3、名词与名词连用。4、副词后的名词5、“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比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翻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明确:重点词语“衣”“封”“树”词类活用,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

17、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不起坟堆,又不种树木。,此知识点常在高考翻译题中考查,2012(福建卷),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杳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干霄 干:冲 C、延坐后堂 延:延请 D、履苍莽中 履:鞋子【答案】D.(D项“履”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而非名词“鞋子”。),2014年重庆卷,9.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

18、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答案】9.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选项中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B选项中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D选项中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故选C。,现代汉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古代汉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主语,+,【名词】,+,谓语,活用为状语,相如廷叱之,吾得兄事之,其一犬坐于前,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名词活用为状语,主语,谓语,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南取汉中

19、,西举巴蜀,(上:向上,下:向下)(劝学),(日:每天)(劝学),(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规律: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常以身翼蔽沛公。,(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船:乘船)(黔之驴),规律:动词前面的名词不是主语,就是用作状语。,(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俊才星驰E、籍吏民,封府库,答案:1、BE(A、隶:像对待奴隶一样,C、面:当面,D、星:像流星一样,BE、王:称王;籍:登

20、记,名作动),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合流屈曲而南。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3、无所事事4、南征北战5、蚕食鲸吞6、不胫而走7、风餐露宿8、星罗棋布9、日理万机,名作动 成为记功碑,名作动 成为敌兵,名作动 长腿,名作动 做,名作状 向南、向北,名作状 在风里、在露天,名作状 像蚕那样、像鲸那样,名作状 像星星那样、像棋子那样,名作状 每天,10、不可理喻11、未雨绸缪12、先礼后兵13、春华秋实14、风雨同舟

21、15、耳闻目睹16、乌合之众17、蜂拥而至18、衣冠禽兽19、道听途说,名作状 用道理,名作动 下雨,名作动 以礼相待、动用武力,名作动 开花、结果,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名作状 用眼睛、用耳朵,名作动 乘船,名作动 穿衣戴帽,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子谓生死而肉骨也.肉:使长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为臣,(四)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22、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规律: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比较),现代汉语:,主语(名词、代词)+谓语+宾语(名词、代词),古代汉语:,主语(动词、代词)+谓语+宾语(动词、代词),活用为名词,例: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出产的东西。入:动词活用为名词,收入的东西。至:到达的人。

23、,规律:动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就活用为了名词。,1、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二)动词的使动用法,示例:,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2、舞幽壑之潜蛟。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4、令诸君知天亡我。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回去),(使舞动),(使相斗),(使灭亡),(使失望),(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今

24、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较),现代汉语:,主语+宾语,主语+宾语,古代汉语,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将军身披坚执锐,以小易大,作宾语,作宾语,作主语,聪明的人愚蠢的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小的东西大的东西,(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规律: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宾语,交好,爱,形容词带上宾语以

25、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二)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答案: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使秦国(的势力)削弱。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答案: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例子,练习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孔子

26、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例: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友:以 为友,意动用法,“臣活之”中的主语是“臣”,而“活”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却是项伯,因而“主语不一致”,为使动用法。活:使之生存下来,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宾语怎样”,“认为宾语怎样”或“以为宾语怎样”翻译为“认为”、“以为”“把看成(当作)”,数词的活用,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动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二、数词用作形容词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形容词)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副词用作动词,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副词用作动词,尽情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