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废气检测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组织废气检测技术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组织废气检测技术,标准依据,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171-1996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定义及监测基本要求,无组织排放:凡是不通过烟囱或排气系统而泄露烟尘、生产性粉尘和有害污染物均称为无组织排放。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 1.1 按照 GB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1监督和限制 a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
2、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在(GB16297-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參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単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2、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2.1 根据 GB1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 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o 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単位周界外1o 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无组织排放定义及
3、监测基本要求,3、采样频次的要求3.1 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或者实行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实际安排的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若污染物浓度过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无组织排放参照点的采样应同监控点的采样同步进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均应相同。4、对于低矮有组织排放源造成影响的处理4.1 依照上述規定设置监控点所测得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井非都是由无组织排放所造成,事实上某些低矮排气简的排放可以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依据 GB16297-1996所作的规定,在无组织排放监测中所测得的监
4、控点的浓度値将不扣除低矮排气筒所作的责献值,监 测 前 和 采 样 前 的 准 备,1、调查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问1.1 调查被测单位的名称应采用其全称1.2 单位的性质是指该单位属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大、中、小)1.3 了解被测单位立项建设的时间,确定其应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的排放标准(以 GB16297-.1996中6的规定判定)2、了解主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3、根据提供的监测因子及频次制定采样方案,准备所需的颗粒物采样器(使用前校准)、气体采样器(使用前校准)、气压表、温湿度计、风速
5、风向测定仪、吸收液、滤膜等出发前再一次进行核查所需试剂、器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布设方法,1、在単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方法(适用于除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之外的监控点设置)1.1 一般情况下设置监控点的方法1.1.1 所谓“一般情况”是指无组织排放源同其下风向的単位周界之间有一定距离,以至可以不必考虑排放源的高度、大小和形状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排放源应可看作为一点源,此时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 个)应设置于平均风向轴线的两侧,如图3所示。,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布设方法,2.1 在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具体位置,还要考虑到围墙的通透性(即围墙的通风透气性质),按下面
6、几种方法设置监控点。2.1.1 当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紧靠围墙外側设监控点。2.1.2 当围墙的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抬高至高出围墙2o3o cm,如图4中 A点处。2.1.3 围墙的通透性不好,又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此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围墙1.52.0 h(h 为围墙高度(m),距地面1.5 m处,如图4中 B点所示,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參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1、设置参照点的原则要求1.1 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在GB16297-1996中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这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本底(或称背景値),因此无组织排放源下风
7、向监控点的污染物浓度,其中一部分由本底或(背景)值作出责献,另一部分由被测无组织排放源作出责献,设置参照点的日的是为了了解本底值的大小。所以,设置参照点的原则要求是: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参照点要力求避开其近处的其他无组织排放源和有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要注意避开那些可能对參照点造成明显影响而同时对监控点无明显影响的排放源,參照点的设置,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的污染物本低值浓度为原则。2、参照点的设置范围,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參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2.1 按照 GB16297-1996的有关规定和2的原则,參照点最好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以排放源为圆心,以
8、距排放源2 m和5o m为圆弧,与排放源成12o夹角所形成的扇形范围内设置.如图7所示,由 CDEF围成的扇形,即是设置參照点的适宜范围,这样的安排既符合 GB16297-1996的有关规定,又具有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的余地。如下图所示,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參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3、设置监控点的原则要求3.1 设置监控点的原则要求是由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附录 C和其他有关部分提出的,即要求设置监控点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距排放源25o 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设置监控点时不需要回避其他源的影响。4、一般情况下设置监控点的方法4.1 在无特殊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监
9、控点应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尽可能靠近排放源处(距排放源最近不得小于2 m)4个监控点要设置在平均风向轴线两側,如图,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參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5、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值方法5.1 所谓计值方法是确定某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方法,它用以同排放标准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进行比较,以判断该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是否达到(或超过)标准值,按照 GB16297-1996的有关规定,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值方法分别下面两种情况进行计算。5.1.1 按规定在汚染源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的监测结果,以最多四个监控点中的测定浓度最高点的测値作为“无组织排放监控
10、浓度值”,注意:浓度最高点的测值应是1小时连续采样或由等时间间隔采集的四个样晶所得的1小时平均值。5.1.2 按规定分别在无组织排放源上、下风向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监测结果,以最多四个监控点中的浓度最高点测值扣除参照点测值所得之差值,作为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注意:监控点和參照点测值是指1小时连续采样或由等时问间隔所得四个样品的1小时平均值,。,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參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例,为对某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监督控制,按规定于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參照点,于排放源下风向的适当位置设四个监控点,如何依据测定结果判断该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是否超标?设:參照点M以等时间间隔
11、采集四个样品,测值分别为m,、m2、m3、m4。监控点A、B、C、D均分别以等时间间隔采集四个样,测值分别为a1、a2、a3、a4,b1、b2、b3、b4,C1、C2、c3、C4;d1、d2、d3、d4,按自行排放标准监测无组织污染物的企业,工业炉窑(冶炼厂)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监测点,设置在工业炉窑所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并选浓度最大值。若工业窑炉露天设置(或有顶无围墙),监测点应选在距烟(粉)尘排放源5米,最低高度1.5m处任意点,并选浓度最大值。炼焦炉机械化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的采样点位于焦炉炉顶煤塔侧第一至第四孔碳化室上升管旁。机械化焦炉应在正常生产状况时进行采样,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无
12、罩、无分级采样头),在焦炉炉顶连续采样时间4h/次。水泥工业厂界外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测:在厂界外20m处(无明显厂界,以车间外20m处)上风向与下风向同时布点采样。,注意事项,1、雨天不应进行监测。2、对无组织废气监测时应对被测单位周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附近各单位是否亦有该污染物产生。3、开始采样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若有,应及时排除或更换新的装置。4、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及采样流量后,方可开始采样。5、吸收液、恶臭样品采集后应避光运回实验室,并在第一时间内分析测定。6、针对使用吸收液采样时,由于部分吸收液或吸收待测污染物后的溶液稳定性较差,易
13、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而分解或随现场温度的变化而分解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采取密封、避光或恒温采样等措施。恒温是容易被忽视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在生产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工况稳定(国家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另有规定的按标准规定执行)的情况下进行监测。现场采样和测试严格按规范进行,并对监测期间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监测中使用的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方法,首先选择目前适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监测技术规范,其次是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统一分析方法或试行分析方法以及有关规定等。参加监测采样和测试的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监测过程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测分析仪器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采样仪器在采样前须进行流量计校核。,记录填写,日期、时间、地点及测定人员使用仪器型号、编号测定时间内的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天气状况)测量项目及采样体积、采样流量测量依据的标准测点示意图,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