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2308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十 一 章 醛 和 酮,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一、分类,二、同分异构现象 1.碳链异构 2.位置异构三、命名 1.选择主链和编号 2.脂环酮的命名 3.芳香醛、酮的命名 4.羰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编号,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例如:,碳原子的位置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例如:,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一、醛和酮的结构 羰基碳原子为SP2杂化 1.甲醛是平面结构 2.羰基的偶极矩比醚中的C-O大,C=O双键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所以电子云的分布偏向氧原子,故羰基是极化的,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二、物理性质

2、 1.状态:甲醛为气体,其它醛酮为液体或固体。2.沸点:醇 醛、酮 醚 3.溶解度:甲醛、乙醛、丙酮能与水混溶。其它醛酮随分子量,在水里的溶解度。大多数醛酮微溶或不溶于水。,三、光谱性质1.IR:(1)C=O 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吸收)脂肪醛:17201740 cm-1;芳香醛:16951715 cm-1 脂肪酮:17051725 cm-1;芳香酮:16801700 cm-1(2)醛基(-CHO)上的C-H伸缩振动的吸收峰:26652880 cm-1有几条吸收带。(利用该吸收带可区分醛酮)2.H1NMR:(1)与羰基相连的甲基或亚甲基的化学位移:=2.02.5ppm(2)醛基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

3、=910ppm,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醛、酮的反应与结构关系一般描述如下:,醛酮中的羰基由于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氧原子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氧负离子,它较带正电荷的碳原子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所以羰基易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此外,受羰基的影响,与羰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H)较活泼,能发生一系列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和-H的反应是醛、酮的两类主要化学性质。,1.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醛和脂肪甲基酮和含8个碳的环酮都可发生此反应,ArCOR反应产率极低,ArCOAr难反应。,注意:(1)醛、脂肪族甲基酮、C7以下环

4、酮可反应;(2)碱催化下反应快,NaCN水解呈弱碱性;(3)用途:羟基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一、亲核加成反应,(一)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它可转变为多种化合物,例如:,2、与金属炔化物反应,炔醇的应用,思考题:,3.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1)格氏试剂的亲核能力很强,它与绝大多数醛酮的加成都是不可逆的。(2)用于制备不同类型的醇。,例:,这类加成反应还可在分子内进行。例如;,1.与水的加成反应羰基与水加成形成偕二醇,(二)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水合物的生成,2.与醇的加成反应 先加成,后取代,反应机理,酸 催 化,缩醛和缩酮的稳定性 醛较易形成缩醛

5、,酮在一般条件下形成缩酮较困难,用12二醇或13-二醇则易生成缩酮。,如果没有保护,醛基也会被氧化!,保护羰基 有机合成中用来保护羰基。,与氨及其衍生物,(三)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甲醛+氨 环六甲基四胺,1、与氨及胺的加成反应,(1)与氨的加成,亚胺,醛+氨 亚胺,醛、酮+伯胺 亚胺(西佛碱)醛、酮与氨或伯胺反应生成亚胺(西佛碱),亚胺不稳定,故不作要求。醛、酮与芳胺反应生成的亚胺(西佛碱)较稳定,但在有机合成上无重要意义,故也不作要求。与伯胺作用的反应机理:加成消去,(2)与伯胺的加成,醛、酮与有-H的仲胺反应生成烯胺,烯胺在有机合成上是个重要的中间体。,烯胺是有机合成重要的中间体。,(3

6、)与仲胺的加成,(4)与叔胺不反应,反应本质:先加成,后脱水。应用:鉴别醛、酮,分离提纯醛、酮。,2、与氨的衍生物加成,(1)与羟胺的作用 醛、酮+羟胺 肟 反应机理:加成消去 第一步:加成 第二步:消去(脱水),(2)与肼、苯肼和氨基脲作用 醛、酮+苯肼 苯腙 醛、酮+氨基脲 缩氨脲 反应机理:加成消去过程,(3)绝大多数肟、苯腙和缩氨脲是白色结晶,常用来鉴别醛、酮。分子量高的醛酮:用肟 一般分子量的醛酮:用苯腙 低分子量水溶性的醛酮:用缩氨脲或 2,4 二硝基苯腙,(4)小结: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机理:加成消去,1.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1)生成物不溶于饱和亚硫酸钠,有白色沉淀。(用

7、于鉴定)(2)醛和脂肪甲基酮和含8个碳的环酮都可发生此反应。(3)是可逆反应,与酸或碱共热,可得到原来的醛、酮,可用于提纯醛、酮。(4)历程,(四)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机理,亲核加成,分子内的酸碱反应,硫比氧有更强的亲核性,生成的加成产物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不溶,析出白色结晶。,(1)醛、脂肪族甲基酮、C7以下环酮可反应。,速率常数:56.2 36.4 2 1 32,由于NaHSO3体积较大,所以要求C=O的位阻小,(2)用途之一:制备-羟基腈,优点:避免使用HCN!,(3)分离、提纯、鉴别醛和某些酮,Wittig试剂+醛、酮 烯烃 合成烯烃的很重要的方法。,魏悌希(Wittig)试

8、剂为磷的内鎓盐,又音译为叶立德(Ylide),是德国化学家魏悌希在1945年发现的。磷叶立德(魏悌希试剂)通常由三苯基磷与1级或2级卤代物反应得磷盐,再与碱作用而生成。,磷叶立德:,(五)与磷叶立德的加成反应,(1)磷叶立德的制备,碱B的选择:当R或R为电负性大的基团,可稳定负离子,B为弱碱:,当R或R为H时,B为强碱:C6H5Li,n-C4H9Li,(2)Wittig反应,特点:不发生重排,产率高;能在指定位置生成双键如环外双键;醛、酮分子中有双键或三键均无影响;原料叔膦较贵、产物烯烃和氧化膦不易分离、非原子经济性。,思考题:(1)由苯及C3原料合成:,(2)合成:,维蒂希-霍纳(Witti

9、g-Horner)反应,反应产物以E构型为主,(六)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酮 不起作用Schiff试剂+甲醛+H2SO4 不褪色 醛 显色 其它醛+H2SO4褪色,二、还原反应1.醛、酮 醇(1)催化氢化(产率高,90100%),2、金属氢化物还原,LiAlH4还原的特点:1 优点:LiAlH4还原性强2 缺点:选择性差,除不还原C=C、CC外,其它不饱和键都可被其还原;不稳定,遇水剧烈反应,通常只能在无水醚或THF 中使用。,(1)LiAlH4还原,NaBH4还原的特点:1 选择性强(只还原醛、酮、酰卤中的羰基,不还原其它基团。2 稳定(不受水、醇的影响,可在水或醇中使用)。,(2)NaBH4还

10、原,(3)麦尔外因-庞道夫-维尔莱还原法(MeerWein-Ponndorf-Verley),异丙醇铝 异丙醇还原法,2.醛、酮 烃,此法适用于还原芳香酮,是间接在芳环上引入直链烃基的方法。,对酸敏感的底物(醛酮)不能使用此法还原(如醇羟基、C=C等)。,(1)Clemmensen法(克莱门森还原法),(2)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吉尔聂耳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法)(吉尔聂尔为俄国人,沃尔夫为德国人)此反应是吉尔聂尔和沃尔夫分别于1911、1912年发现的,故此而得名。,1946年-黄鸣龙改进了这个方法。改进:a 将无水肼改用为水合肼;碱用NaOH;用高沸点的缩乙二醇为溶剂一起加热。加

11、热完成后,先蒸去水和过量的肼,再升温分解腙。,Wolff-Kishner 还原法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但该还原法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当分子中含有对碱敏感的基团时,不能使用这种还原法。,1946年-黄鸣龙改进了这个方法。改进:a 将无水肼改用为水合肼;碱用NaOH;用高沸点的缩乙二醇为溶剂一起加热。加热完成后,先蒸去水和过量的肼,再升温分解腙。使反应在常压下进行,而且避免了使用昂贵的无水肼。,三、氧化反应,土伦试剂是弱氧化剂,只氧化醛,不氧化酮和C=C。故可用来区别醛和酮。,2.Fehling试剂CuSO4水溶液和酒石酸钾钠碱溶液的混合液。,1.Tollen试剂与醛作用,3.KCr2O7

12、/H2SO4 或KMnO4/H2SO4与醛作用 羧酸 酮难被氧化,使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和浓硫酸)氧化酮,则发生碳链的断裂而生成复杂的氧化产物。只有个别实例,如环己酮氧化成己二酸等具有合成意义。,4.HNO3氧化,5.拜尔维利格反应(Baeyer-williger)酮+RCOOOH(过氧化物)酯,用过氧酸是酮氧化,不影响其碳干,有合成价值。这个反应称为拜尔-维利格(Baeyer-Villiger)反应。,反应机理,H+,O-O键断裂,-R”COO-,-H+,R重排,R3C-R2CH-,RCH2-CH3-,四、歧化反应(Cannizzaro,S.1853年发现)1、康尔查罗反应,2、交错康尔查

13、罗反应 甲醛与另一种无-H的醛在强的浓碱催化下加热,主要反应是甲醛被氧化而另一种醛被还原:,五、-H的酸性,C=O的-I效应,-H的-效应,共轭碱的稳定性,醛、酮分子中由于羰基的影响,-H变得活泼,具有酸性.,1.互变异构 在溶液中有-H的醛、酮是以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平衡而存在的。,简单脂肪醛在平衡体系中的烯醇式含量极少。,酮或二酮的平衡体系中,烯醇式能被其它基团稳定化,烯醇式含量会增多。,(1)酸催化卤代,生成一卤代物。,反应易停留在一取代上。,2.卤代反应,醛、酮的-H易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醛、酮,特别是在碱溶液中,反应能很顺利的进行。,机理:,(2)碱催化下发生多卤代,一取代后,由于X和C

14、=O的-I效应使第二个-H更活泼,可继续被取代至所有-H被取代。,(3)卤仿反应 含有-甲基的醛酮在碱溶液中与卤素反应,则生成卤仿。,碘仿,思考:CH3CH2COCH2CH3可否生成CHI3?,若X2用Cl2则得到CHCl3(氯仿)液体 若X2用Br2则得到CHBr3(溴仿)液体 若X2用I2则得到CHI3(碘仿)黄色固体 称其为碘仿反应。,可发生卤仿反应的有机物:,卤仿反应的用途,鉴定,结构,(只有CHI3可鉴别,其他卤仿均为无色),制备少一个碳的羧酸,思考:,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可发生碘仿反应?,3.羟醛缩合反应,(1)反应历程(2)-羟基醛加热时易脱水成,-不饱和醛,多缩合产物,无合成意义。

15、,(3)酮的缩合(4)交错羟醛缩合,(5)羟醛缩合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5)分子内羟醛缩合制备环状化合物,思考题:,合成,4.其他缩合反应,(1)Perkin反应:,(2)安息香缩合:,一分子提供C=O,另一分子提供活泼-H,(3)克诺文盖尔(Knoevenagel)反应,第四节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一、简单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1.反应历程,2.影响反应历程的因素(1)空间因素对反应历程的影响,(2)电负性因素对反应历程的影响 诱导效应 当羰基连有吸电子基时,使羰基碳上的正电性增加,有利于亲核加成的进行,吸电子基越多,电负性越大,反应就越快。,R、R 的吸电子性增加,k 醛、酮:HCHO CH3C

16、HO CH3CH2CHO F3CCHO 2280 1.06 0.85 2.9 104 共轭效应 羰基上连有与其形成共轭体系的基团时,由于共轭作用可使羰基稳定化,因而亲核加成速度减慢。(3)试剂的亲核性对反应历程的影响 Nu的亲核性 k,B:H、R、Ar、OH、NH2、NHR、NHAr、NHCONH2等,二、复杂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醛、酮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为:加成消除 历程。,三、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1.对手性脂肪酮的加成,当R=R时,加成产物为同一物。当RR时,加成产物为外消旋体(Nu从羰基两面进攻的几率相等)。,当羰基与手性碳原子相连时,Nu从两面进攻的几率就不一定相等,加成后引入第

17、二个手性碳原子,生成的两个非对映体的量也不一定相等。Nu的进攻方向主要取决于-手性碳原子上各原子(原子团)体积的相对大小。即其加成方向有一定的规律。加成方向遵守克拉姆(Cram)规则,优势构象(L与C=O反式共平面),与S同侧,后方进攻(主),与S反侧,前方进攻(次),Cram规则:设-手性碳原子上所连的三个基团分别用L、M、S代表其大、中、小,则加成时Nu主要从最小基团S一侧进攻最为有利,生成的产物为主要产物。,用纽曼式表示:,72%,28%,主,次,2.反应物为脂环酮的加成,脂环酮的羰基嵌在环内,环上所连基团空间位阻的大小,明显的影响着Nu的进攻方向。,3Nu的体积对加成的影响 对于同一反

18、应物,所用Nu体积的大小,也影响其进攻方向。例如:,第五节 醛、酮的制法一、芳烃的氧化二、醇的氧化三、傅克反应,二、羧酸及衍生物还原 1.还原成醛,2.还原成酮,三、傅-克(Friedel-Crafts)酰基化法,注意:苯环上有间位基、氨基时不反应。,思考:为什么要还原后再关环?,傅-克酰基化法制备酮示例,四、芳环甲酰化,1.加特曼-科克(Gattermann-Koch)反应,注意:酚类及带有吸电子基的芳环不反应。,2.瑞默-蒂曼(Reimer-Tiemann)反应,3.维勒斯梅尔(Vilsmeier-Haack)反应,酚类和芳胺类在POCl3存在下与N,N-二取代甲酰胺反应,可在其对位引入一

19、个醛基。,五、偕二卤代物水解,例如:,四、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法 1还原成醛 最有价值的还原方法是罗森曼得(Rosenmund,K.W.,)还原法。2还原成酮,五、偕二卤代物水解法,六、芳环甲酰化1加特曼-科克(Gattermann-koch)反应 此法是用CO和干HCl为原料,在无水AlCl3催化下,在芳环上引入醛基的方法。此法主要用于苯环或烷基苯环的甲酰化,酚类和带有间位基的芳环不适用。,七、炔烃加水,2维路斯梅尔(Vilsmeier)反应 酚类和芳胺类在POCl3存在下与N,N-二取代甲酰胺反应,可在其对位引入一个醛基。,第六节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即含有羰基,又含

20、有不饱和烃基的化合物,根据不饱和键和羰基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三类。(1)烯酮(RCH=C=O)(2),-不饱和醛酮(RCH=CH-CHO)(3)孤立不饱和醛酮(RCH=CH(CH2)nCHO)n1 孤立不饱和醛酮兼有烯和羰基的性质,,-不饱和醛酮、烯酮有其特性及用途,下面我们主要讨论这两类化合物。,一、乙烯酮 1.制备,2.化学性质,二、,不饱和醛酮 1.命名 2.结构 3.化学性质(1,2-加成或1,4-加成)由于羰基的极化和共轭键的离域,不仅羰基碳上带有部分正电荷,-C 上也带有部分正电荷,因此与亲核试剂加成时就有两种可能。,反应为1,2-加成还是1,4-加成决定于三个方面:(1)亲核试剂的强弱 弱的亲核试剂主要进行1,4-加成,强的主要进行1,2-加成。(2)反应温度 低温进行1,2-加成,高温进行1,4加成。(3)立体效应 羰基所连的基团大或试剂体积较大时,有 利于1,4加成。,(1)加格氏试剂,(2)加HCN,(3)麦克尔(Michael)反应,-不饱和醛酮、羧酸、酯、硝基化合物等与有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反应称为麦克尔(Michael)反应,其通式是:,麦克尔(Michael)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有其应用价值。,Michael反应关环应用示例,思考题:合成,三、醌,自学提要(P381384)氧化还原电对DDQ分子化合物醌类色素生理活性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