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23975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检查及 佩戴使用方法 二零一三年七月,主要内容,一、前言二、产品性能与部件三、结构组成四、工作原理五、使用与管理,一、前言,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呼吸器,主要适用于消防、化工、石油、工矿等处,使消防员或抢险救援人员能够在充满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安全地进行灭火、抢险救援或救护工作。,一、前言,该产品配有视野广阔、明亮、气密良 好的全面罩,供气装置配有体积较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的新型供气阀;选用高强度背板和安全系数较高的优质高压气瓶;减压阀装置装有残气报警器,在规定的气瓶压力范围内,可向佩戴者发出声响信号,提醒使用人员及时撤离现场。,一、前言,优点:适用范围广

2、;气源经济方便;呼吸阻力小;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简便;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更加安全。不足:气瓶重量较大。,三结构组成,1.气瓶组成由高压气瓶与气瓶阀组成。,三、结构组成,铝合金内胆碳纤维缠绕气瓶,碳纤维气瓶:,铝合金内胆(密封作用),碳纤维(承压作用),玻璃纤维(定型作用),环氧树脂(保护缠绕纤维,清洁美观),1.气瓶,三、结构组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气瓶规格:2L、3L、4.7L、6.8L,9L,碳纤维气瓶:重量轻、耐腐蚀、承压高、寿命长;不会发生脆性爆炸,超高压下大块撕裂,两端不飞出,避免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不足:耐撞击能力差。,1.气瓶由高压气瓶与气瓶阀组成。,三、结构组成,1.气瓶由高压气瓶

3、与气瓶阀组成。,三、结构组成,气瓶阀:装有安全膜片,在气瓶内压力过高(4042Mpa)时先行爆破卸压,可防止由于瓶内压力过高引起气瓶爆裂,避免人员伤亡。,2.减压器,三、结构组成,减压器的作用是将高压气体的压力降至0.50.8Mpa,并不断供给适量的空气,以满足人体呼吸的需求。,报警器后置的减压器,报警器前置的减压器,中压安全阀:主要起过压保护作用,保护呼吸器及佩戴者。,2.减压器,当中压压力为(10.2)MPa时,此阀开启。,问题气瓶内剩余气体的量怎样确定,2.减压器,2.减压器,气源余气警报器:当气瓶内压力降至46MPa时,发出警报声。报警器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直接安装在减压器上,称后置报

4、警器;一种连同压力表连接到使用者的胸前,称前置报警器。,三、结构组成,压力指示装置:由高压导管和压力表组成,用于指示气瓶内的储气压力。,2.减压器,三、结构组成,2.减压器,三、结构组成,中压软管和快速接头,3.供气阀,正压式供给阀将减压器输出的中压气体按照佩戴者的吸气量,再次减压至人体可以呼吸的压力,供佩戴者呼吸。,三、结构组成,4.面罩,有效阻止有害气体的进入,头罩:阻燃、强度大、透气性好、受力均匀,松紧可调,佩戴舒适。,传声器:通讯效果好,还可安装有线、无线通讯系统。,面窗:聚碳酸酯注塑件,透光性好、视野大、失真小,表面涂有耐磨涂层,三、结构组成,4.面罩总成,口鼻罩:结构紧凑,内部口鼻

5、腔小,有效提高使用者对空气的利用率,面框密封圈:密封性好,有效隔绝有毒气体进入面罩内部。,三、结构组成,5.背托,由背架、肩带、腰带、瓶箍带组成。,用于安装气瓶和减压器。,三、结构组成,三、结构组成,6、报警哨:置于胸前,报警声宜于分辨,体积小、重量轻;7、压力表:大表盘具有夜视功能,配有橡胶保护罩;8、气瓶阀:具有高压安装装置,开启力矩小;9、快速接头:小巧可单手操作,有锁紧防脱功能。,四、工作原理,气瓶,减压器,供气阀,面罩,吸气时,进气阀开启 呼气阀关闭,进气阀关闭 呼气阀开启,佩带者,大 气,呼气时,(高压气体),(中压气体),四、工作原理,打开气瓶阀,高压空气进入减压器,减至适当压力

6、;同时压力表指示出气瓶压力。减压后的压缩空气经中压软导管、快速接头进入正压型空气供给阀。吸气时,供给阀开启,呼气阀关闭,供给阀给全面罩按佩戴者的吸气量供气,被吸入人体肺部;并使全面罩在整个佩戴过程中保持正压。呼气或屏气时,供给阀关闭而呼气阀开启,人体呼出的浊气经面罩上的呼气阀直接排到大气中。这样气体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不会逆流。,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1、开箱检查检查面罩:看面罩玻璃是否清晰完好:无划痕、无裂痕或者模糊不清;系带完好,不缺、不断;呼吸道通畅;戴好面罩,用手捂住呼吸道,看是否密封不透气,无“咝咝”的响声。,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1、开箱检查检查肩带、腰带:腰带组、卡扣必

7、须完好无损;边检查边调整肩带、腰带长短是否密封不透气,无“咝咝”的响声。,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1、开箱检查 检查气瓶的气密性:气瓶固定在背托上牢靠;各压力表、管线连接紧固,不松动不漏气,打开和关闭瓶阀,在一分钟内压力下降2MPa;工作压力为30MPa,最小为28MPa.,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1、开箱检查 检查报警装置:检查压力表是否回零;检查气瓶压力:开启瓶阀,压力低于28MPa不能使用;检查报警哨:关闭气瓶阀,按下供需阀按钮,慢慢放气观察压力表,低于5MPa时,报警哨响,说明正常;如果报警哨不发声或不在规定范围内,必须维修才能使用。因佩戴好后,无法检测气瓶压力是否够用,靠报警器哨

8、声提醒气瓶压力大小。,2.佩戴使用(1)使用前准备 首先打开气瓶开关,随着管路、减压系统中的压力上升,会听到警报器发出的短暂声响。气瓶开足后,检查空气储存压力,一般应在2830MPa之间。关闭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读数,在1min内,压力降不大于2MPa为合格,否则表明供气管高压气密不好。当压力降至46MPa时,警报器应发出报警声响。(注:空气呼吸器不使用时,每月按此方法检查一次。),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2)佩戴使用佩戴时先双手抓住背托将呼吸器举过头顶,双手松开背托,双手快速上举,背托落在人体背部(气瓶开关在下方),双手扣住身体两侧肩带D型环,身体前倾,向后下方拉紧,直到肩带、背架与身体

9、充分贴合;扣紧腰带、拉紧。全面罩的镜片应经常保持清洁,将面罩与供给阀相连,并将全面罩上一条长脖带套在脖子上,使用前全面罩挂在胸前,以便佩戴时使用。佩戴时,一手托住面罩将面罩口鼻罩与面部完全贴合,另一只手将头带后拉罩住头部,收紧头带,收紧程度既要保证气密又要感觉舒适。使用时首先打开气瓶开关,检查气瓶内空气压力,使供给阀转换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将快速插头插好、插牢。戴上全面罩,做23次深呼吸,感觉舒畅,屏气时,供给阀应停止供气。用手按压检查供给阀转换开关的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一切正常时,将面罩带收紧,使全面罩与脸部有贴合良好的气密性。,(2)佩戴使用 关闭气瓶阀,应能再次听到报警器的报警声。做深

10、呼吸数次,随着管路中余气被吸尽,面罩应向人体面部移动,并感到呼吸困难,证明面罩和呼气阀气密性良好。但时间不应过长,深吸几口气就可以了,此后应及时打开气瓶开关,开关开启应在两圈以上,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压力表,留出撤退时间。报警声响,立即撤出灾区。使用后可将全面罩系带卡子松开,从面部摘下全面罩,同时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关闭状态,先松腰带再松肩带,从身上拆下呼吸器,关闭气瓶开关。(注意拔快速插头时,不要带气压拔开,可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开启位置,将呼吸器残留气体释放出来,然后再拔开快速插头。),(3)用后处理,呼吸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先卸下气瓶,擦净器具上的油污,用中性消毒液洗涤面罩,口鼻

11、罩,擦洗呼气阀片,最好用清水擦洗,洗净的部位应自然凉干。最后按要求组装好,并检查呼气阀气密性。使用后的气瓶必须重新充气,充气压力为2830MPa。,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佩戴顺口溜:一看压力,二听哨,三背气瓶,四戴罩。瓶阀朝下、底朝上;面罩松紧要正好、开总阀、插气管,呼吸顺畅抢分秒。,3.维护保养,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1)气瓶 气瓶应严格按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并应定期进行检验。使用时,气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保留不小于0.05MPa的余压。满瓶不允许曝晒。,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2)、集成组合式减压器、减压部分。应定期用高压空气吹洗或用乙醚擦洗一下减压器外壳和O形密封圈,如密封圈磨损老化应更换。、气源余气警报器。出厂时已按规定压力调试好,一般不进行调试。如需调试,必须按规定的压力重新调试。,3.维护保养,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3)、全面罩 空气呼吸器不使用时,全面罩应放置在保管箱内,全面罩存放时不能处于受压迫状态,收贮在清洁、干燥的仓库内,不能受到阳光曝晒和有毒有害气体及灰尘的侵蚀。呼气阀应保持清洁,使用时应检查呼气阀气密性。,3.维护保养,4.常规检查 呼吸器不使用时,要经常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警报器、气瓶储气压力及供气管路气密性。,五、空气呼吸器使用与管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