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29267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1概念:由_与它的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基础知识,生物群落,无机环境,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_及其_的总和。3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全部生物,无机环境,海洋,森林,农田,第1讲,_、空气和无机盐等;阳光、热能。自养生物,主要是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动物,包括_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 物等。将有机物转化为_,

2、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主要是_;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 _分解成无机物。,水,绿色植物,二、生态系统的结构,植食性,细菌和真菌,有机物,无机物,思考感悟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细菌都是分解者吗?【提示】不都是。寄生植物如菟丝子不是生产者。动物中蜣螂、蚯蚓分别以粪便和腐殖质为食,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2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_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食物,食物链,(2)食物网形成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_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吃多种

3、植物,也可能被多种_所食。,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3)功能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和_的渠道。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食物链的写法?营养级与消费层次?,注意:(1)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关系除捕食外还有竞争。(2)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输入,转化,(1)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_。(2)起点:从生产者_开始。(3)总能量:_(4)途径: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20%,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对人类最有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态金字塔,思考感悟 消

4、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提示】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例: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D.流入到狐狸体内,B,1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 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 kgC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C,课堂练习

5、,2(2011年杭州第一次质检)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若能养活10000人,则B可能只能养活1000人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AB C D,D,3.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4.有一种金龟子

6、专以象粪为食,假设大象体内同化能量有10000KJ,则这些能量流入金龟子体内的能量有()A1000KJ B.2000KJ C.0 D.100KJ,C,5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A,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到生物群落,又从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_,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特点:全球性、物质可被_利用。3举例:碳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圈,反复,CO2

7、,含碳有机物,CO2,循环,基础知识,第2讲,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和碳酸盐。(2)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3)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_。(4)特点:具全球性,可_利用。,1大气中CO2的来源(1)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化学燃料的燃烧。,2.目前由于碳循环平衡被打破,对形成温室效应的分析(1)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危害加快极地冰川融

8、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生产。(3)缓解措施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_,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物质作为能量的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同时进行,载体,动力,思考感悟 有人认为:“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往复循环的,能量自然也应该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因。,【提示】不对。这句话很难从字面上挑出错误。实际上采用了“汉字(词)”的通用方法,偷换了概念。

9、“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中的“物质”是指含有化学能的有机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而“物质是循环往复的”中的“物质”则是指基本元素(如C、H、O、N、P),二者本质含义根本不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1)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种类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_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例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_物质。例如:植物的生物碱、动物的性外激素。行为信息:_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例如:蜜蜂的舞蹈。,光、声、温度、,化学,动物,2作用(1)生命活

10、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繁衍,种间,3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自身_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3基础:_调节。,保持或恢复,结构和功能,自我调节,负反馈,4组成(1)抵抗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_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的能力。规律:生态系统的_越单纯,_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_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

11、)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_的能力。规律: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相反。,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成分,营养结构,抵抗力,恢复到原状,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_程度,适度利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2)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干扰,物质、能量,思考感悟为什么人工纯种林易发生虫灾,而天然林不易发生虫灾?,【提示】人工纯种林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参考案例一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

12、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例如,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1h灭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课本P102,参考案例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2另取两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3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溶液20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

13、B2。4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5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4)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中一定要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课本P112,2实验流程铺垫细沙注水:注入适量的河水或池塘水,使缸内有陆上与水下之分 放置动植物:根据生物本身的生活习性正确放置适量

14、的生物个体 密封生态缸:用胶带将生态缸口密封 移置生态缸:将生态缸放置在光线良好的散射光下 观察记录:每周定时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存活和水质变化情况。,3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实战演练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A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入氧气,从而保证缸中

15、生物的呼吸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要多一些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A,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分别为生态系统的成分,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是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B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能量最多C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D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并将CO2释放到大气中,D,【解析】分析图解,和为双向箭头,所以一定是生产者和大气,、也分别指向,所以可以判定为大气,、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据以上分析可知,不能看作是食物链,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的生

16、物成分中生产者所含有的能量应该最多,B项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C项错误。,课堂练习,2.(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增强、减弱、不变)。,竞争和捕食,寄生,增加,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