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13266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 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毡帐,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它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并用绳索固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蒙古包导游词1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赵,欢迎来到蒙古大草原。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和骏马疾驰的景象。大家请看,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成群的牛羊、错落的蒙古包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蒙古包导游词精选蒙古包导游词精选。蒙古包是草原人的住所,在这里,搬家是件轻松的事。今天接待我们的主人是

2、陈巴尔虎旗,热情好客的主人把饭菜都做好了。美丽的鄂温克姑娘们唱起了好听的民歌,大家也都别拘束,让我们一起来吧!大家看,现在表演的这是套马、那是摔跤,还有人再跳蒙古舞,大家也来试着一起跳吧!太阳西斜,我们该和主人道别了,大家谁也不想分别.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内蒙古现有蒙古族人口423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500余万)的78%,占世界 蒙古族人口总数(700多万)的一半以上,约等于元朝时蒙古族总人口数。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一向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主体经济和生活方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十六世纪后普遍改信了喇嘛教。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3、,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衣食住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如男女都穿蒙古袍,束以腰带,脚着长筒马靴,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多以红、蓝色布缠头,而且盛妆时还戴不少金银头饰点缀的冠,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解放前居住蒙古包,现多已定居,改住砖木结构的房子;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憨厚豪爽,具有许多传统美德;节庆,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7、8月间都隆重举办那达慕大会(现已发展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和祭敖包活动。由于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农、 牧区的蒙古族,在某些习俗上有一定差异。 苏台柴

4、蒙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一种日常饮料,同时也是待客必备佳品之一。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加水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倒入茶水锅中,熬至沸腾即成。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内蒙古各族人民 大都喜好喝蒙古族风味的奶茶。 马奶酒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内蒙古东西部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 颇小的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也是牧民款待宾客的一种最佳冷饮。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马奶酒历史悠久,马可波罗行记和元初名臣耶律楚材的诗中,都有

5、对马奶酒色、香、味盛赞之文句。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蒙古包导游词2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您听过这样一首歌吗?“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乌齐飞翔”哦,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下面先给大家说说蒙古包的构造及优点: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

6、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如果企业一定要用只也能降格使用,例如工资等级要下降,或者职务要略微下降。内蒙古现有蒙古族人口423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500余万)的78%,占世界 蒙古族人口总数(700多万)的一半以上,约等于元朝时蒙古族总人口数。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一向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主体经济和生活方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十六世纪后普遍改信了喇嘛教。好了,大家请看,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成群

7、的牛羊、错落的蒙古包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蒙古包是草原人的住所,在这里,搬家是件轻松的事。今天接待我们的主人是陈巴尔虎旗,热情好客的主人把饭菜都做好了。美丽的鄂温克姑娘们唱起了好听的民歌,大家也都别拘束,让我们一起来吧!大家看,现在表演的这是套马、那是摔跤,还有人再跳蒙古舞,大家也来试着一起跳吧!太阳西斜,我们该和主人道别了,大家谁也不想分别.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衣食住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如男女都穿蒙古袍,束以腰带,脚着长筒马靴,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多以

8、红、蓝色布缠头,而且盛妆时还戴不少金银头饰点缀的冠,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解放前居住蒙古包,现多已定居,改住砖木结构的房子;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憨厚豪爽,具有许多传统美德;节庆,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7、8月间都隆重举办那达慕大会(现已发展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和祭敖包活动。由于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农、 牧区的蒙古族,在某些习俗上有一定差异。 苏台柴蒙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一种日常饮料,同时也是待客必备佳品之一。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加水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倒入茶水锅中,熬至沸腾即成。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

9、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内蒙古各族人民 大都喜好喝蒙古族风味的奶茶。 马奶酒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内蒙古东西部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 颇小的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也是牧民款待宾客的一种最佳冷饮。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马奶酒历史悠久,马可波罗行记和元初名臣耶律楚材的诗中,都有对马奶酒色、香、味盛赞之文句。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酸奶牧区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

10、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酸奶营养丰富,醇香扑鼻, 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全羊席蒙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嘉肴,又称整羊席,乃蒙古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招待高级贵宾时摆设。首先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这座富有特色的门楼,它是木兰草原的一大建筑符号,具有四大鲜明的草原元素。大家能猜出是哪四大吗?对了,就是牛角,粗绳,方木,以及摔跤浮雕。这都是草原上最常见的事物,在我们木兰草原上也有展示。好了,下面请大家随我往里走。门口的这几个车轮是草原上特有的勒勒车的.轮子。在游牧

11、生活中蒙古人就是用勒勒车来搬运蒙古包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轮子比较大,直径一般都在一米五左右。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木兰草原的由来。大家知道黄陂是花木兰的故乡,那么木兰草原与木兰将军当然也有一段渊源。相传,木兰小时侯经常骑上她那匹心爱的白马飞奔来到草原练兵习武,人们常常看到木兰驰骋草原的英武雄姿。后来,木兰替父从军,在边关征战十二年。凯旋归来时,一群景仰木兰将军的将士,追随她一同来到木兰将军的故乡黄陂。这群将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草原的少数民族,为了让他们既能安居乐业,又能长期与自己朝夕相伴,木兰将军决定给他们找一处理想的居所。经过反复斟酌,木兰将军决定把少年时骑马练箭的草原之地划拔给这些将士。

12、当将士们看到这片水丰草美的草原时,就深深爱上了这里。从此,他们就在这里建立起自己新的家园。再后来,朝庭一位钦差大臣来黄陂拜访木兰故居,当他看到这片美丽的草原,再联想到木兰将军动人的故事,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木兰草原”。现在大家远离了城区,远离了闹市,亲临这片绿色的净土,是不是也像当年那些将士们一样深深爱上了这里,流连忘返了呢?别着急,现在大家看到的还只是草原的一角,这片辽阔的草原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美味的食物和更多好看好玩的活动等着我们呢。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领略草原的风土人情。当你来到辽阔的草原上,你首先看到的往往是鹰。看,那边就有一只雄鹰正欲展翅高飞呢。大家知道吗,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人们,能

13、从鹰的活动中得到许许多多的信息。 早晨,天空的东方出现一片朝霞,但是没有看到鹰在天空中翱翔,这时,你就会知道天气准会有变化。果然,过了一会就下起了大雨。到了晚上,天又晴了,天空中不时的传来鹰的长鸣,好像在跟我们说明天一定是个晴朗的好天气。鹰不仅是草原上的天气预报员还是草原上指引人们回家的向导呢。如果你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迷了路,你只要向远处眺望一下,就会发现闪动的一点点的小黑点,那就是鹰。你就朝鹰飞的方向走去,也许你会发现一潭清水,碰上一群牛羊,也许你能找到一座村庄。总之鹰是草原人民的好朋友,能带来很多很多好处,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给它安个坚实的家。接下来,除了鹰,草原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呢?对了

14、,就是蒙古包。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就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在游牧生活中,牧民必须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现在大家来到草原,亲眼见到蒙古包,大家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根据史记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现在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所以蒙古包可以看作是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对了,你们了解过哈那。下面我为大家讲解一下我对哈那的看法。其

15、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陶脑、乌尼那样尺寸固定。一般习惯上说多少个头、多少个皮钉的哈那,不说几尺几寸。皮钉一般有十个皮钉,十一个皮钉等等(指一个哈那)。皮钉越多,哈那竖起来越高,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小;皮钉越少,哈那竖起来越低,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大。头一般有十四、十五、十六个不等。增加一个头,网眼就要增加,同时哈那的宽度就要加大。这一特点,给扩大或缩小蒙古包提供了可能性。做哈那的时候,是把长短粗细相同的柳棍,以等距离互相交叉排列起来,形成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小网眼,在交叉点用皮钉(以驼皮最好)钉住。这样蒙古包可大可小、可高可矮。蒙古包要高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窄,包的直径就小;要矮建的

16、话,哈那的网眼就宽,包的直径就大。雨季要搭得高一些,风季要搭得低一些。蒙古人四季游牧,不用为选蒙古包的地基犯愁,这样的房子是无论如何不能比拟的。由于哈那这一特性,决定了它装卸、运载、搭盖都很方便。其二,是巨大的支撑力。哈那交叉出来的丫形支口,在上面承接乌尼的叫头,在下面接触地面的叫腿,两旁与别的哈那绑口叫口。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每一个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其三,是外形美观。哈那的木头用红柳,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17、好了,愉快的一天过去了。女士们、先生们,如果有机会,我愿下次带你们参观蒙古包。蒙古包导游词3白云朵朵,蓝天有了斑斓;歌声悠悠,不再寂寥;衣襟飘飘,居住神舟一方;点点蒙古包,增添色彩于草原。蒙古族,以游牧为生,以草原为家。历经长途跋涉,终从那头翻山越岭来到此地。寻找适宜气候,养育一群牛羊。你也许会问,他们有家吗?有人答,是蒙古包。风很紧,吹舞着道道彩旗;光甚强,照射着一方草地。蒙古包简易却坚固,朴素却绚丽。你,是茫茫草原里的一丝波涛;你,是寂寞途中的一个依靠;你,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以你为家,或许不错。但又有人提议,游牧人总会换着自己居处,蒙古包太孤独,不能为家。在荒芜人烟的草原中,有位牧

18、民拖沓着艰难步履,跟随这一波牛羊,徒步于此。天辽辽,地广广,天地之间,何处为家?牧民把自己的身躯带在途中,把自己的作文https:/Www.ZuoWEn8.Com/灵魂献于牛羊。季节在变,牧人在游,牛羊在奔。相伴,安详。也许你和蒙古包都可与牛羊相伴,以牛羊为家,不再孤独。牧民伙伴,是牛羊;牧民之家,也是牛羊吗?细细想来,其实不然。牛羊也终会离他而去,当只有孤身一人之时,是否意味着,只是有处所可去,却无家可归。后来才知,原来草原是牧民永远的家。他在奔走,但不过是在草原咫尺之间,身影永归草原。草原上,如雨的马蹄,如琴的歌谣,如梦的画面。以草原为家,以牛羊为伴,以蒙古包为依靠,牧民恪守本分,奔波一生

19、。他厌过,一生如此反复;但他终热爱草原,热爱自己的家。这个家,把蒙古包、牧人、牛羊永远牵扯在一起,让他们远离孤独。广袤草原,一人,一歌声,一群牛羊,一个蒙古包而已。说其单调,也不完全是。说起繁华,也不完全是。其实,这样刚刚好。宁静却不孤独。这样,一处居所可以自由穿梭各大草原;这样,一位牧民可以随意行走于神圣土地;这样,一个歌声可以任意飘荡在朗爽空气。有了草原,有了牛羊。蒙古包,在漂泊,却不孤独。蒙古包导游词4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

20、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

21、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运输。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这就是那有特点的蒙古包!蒙古包导游词5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与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还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蒙古包的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

22、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建造时并不用泥水,土坯,和砖瓦,材料非木即毛,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木条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包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包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包顶顶部再架上固定的天窗支架,一般顶高约4米,周边高约2米,门大多向东或东南开,全包的外部和顶部均由轻质沙柳做成骨架,屋顶以天窗为中心,绑扎细椽子,呈活动伞盖式,用驼绳绑扎固定,成为固定的圆形墙壁。圆顶陶敖直径为1.5米,上饰美丽的花纹。包顶外形均是圆锥体,通常用一层或二层乃至多层毛毡或帆布覆盖,最后用一块巨形毛毡把陶敖覆盖以过夜或防雨雪。将数十根同样的木棍和椽子按圆形衔接在一起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蒙古包最小容纳20多人,大的可容数百人 。蒙古包外形看起来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蒙古包是草原游牧人民与自然长期磨合产生的人类建筑文化之一,是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生命力和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蒙古包导游词优秀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党团建设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