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百日维新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3342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百日维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3课百日维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课百日维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3课百日维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3课百日维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百日维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百日维新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课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二.维新运动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四.戊戌政变,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兴起,变法的高潮,变法的失败,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败赔款,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背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一、变的背景,1、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

2、盾,清政府统治危机也日益加深3、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根本原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4、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为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思想基础)5、强学会、保国会成立(组织基础)4、变法得到了清政府一部分官员和光绪支持(重要条件),思考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里?,外因: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根本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背景,内因: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

3、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直接原因),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19世纪末,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怎样?,中国人民:展开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

4、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成为“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的据点。,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二、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发展)1、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

5、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的上书清帝第六书。光绪帝对这个奏折非常满意,更坚定了他变法的决心。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

6、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康有为递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二、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发展)1、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2、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表现,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痛陈变法康有为递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宣传变法1898年,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横】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7、?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1)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了保国会。(2)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3)保国会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4)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的不同,原因是什么?,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张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三、百日维新(高潮),1.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

8、时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光绪帝(18711908),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未采纳的内容,没有采纳“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4.局限性: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

9、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光绪颁布的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5.进步性:,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1、是变法高潮。,2、内容基本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3、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4、没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