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与复苏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3378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4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与复苏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与复苏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与复苏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与复苏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与复苏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与复苏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与复苏ppt课件.ppt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教 学 目 标,1.掌握:初期复苏的原则、方法、操作流程。生命链的概念。CVP与血压关系的临床意义;2.熟悉:ICU的工作内容、高级生命支持及复苏后治疗的原则及基本内容;3.了解:ICU收治对象及标准、重症监测项目的意义及相关指标;4.具备对心搏骤停的识别能力,能够正确掌握初期复苏基本技能,并应用于临床及现场复苏中;5.能够在社区开展心搏骤停后家庭自救的健康教育,指导社区专业及非专业人员学习心搏骤停的自救及启动EMSS的知识。,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概述,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专业人员+先进设备+

2、重症患者是重症医学在医疗机构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重要标志。ICU的组成应包括三个基本部分:训练有素的医生和护士、麻醉师,这是ICU的人员梯队 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 危重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一)病情评估1.ICU的收治对象:可能恢复的各类重危患者严重创伤、大手术及器官移植术后需要监测器官功能者;循环功能失代偿需要以药物或特殊设备来支持其功能者;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需要严密监测呼吸功能,需用呼吸器治疗;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者;麻醉意外、心搏骤停复苏后

3、治疗者等,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一)病情评估2.重症患者评分系统: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治疗干预评价系统(TISS)、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MODS)、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哀竭评分(SOFA)等,为临床提供了量化、客观的指标,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二)监测的目的1.早发现高危因素:积极的干预措施,避免恶化。2.连续评价器官功能状态:为预防和治疗器官功能障碍提供依据。3.评估原发疾病严重程度及动态变化 可预测发展及预后。4.协助诊断:指导诊断和鉴别诊断。5.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4、EGDT)在一定时间内根据连续监测的生理参数及其对治疗的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目标生理学指标,即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症监测基础上的目标导向治疗是重症医学的重要特征,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三)重症监测项目 重症病例的监测包括呼吸、循环、氧传递、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液学和出凝血机制、代谢、肝肾功能、胃肠道、神经系统、免疫与感染等。对不同病症的监测内容应有所侧重。临床上有特定的监测分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监测)。,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三)重症监测项目1.循环系统监测(1

5、)心电图监测:心率、心律、心肌缺血的判断等。(2)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无创和有创监测,反映患者的循环状态,及时指导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以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1)动脉血压(AP)2)中心静脉压(CVP)3)肺动脉压(PAP):,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三)重症监测项目1.循环系统监测动脉血压(AP):是最基本的心血管监测项目。血压可以反映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总阻力,同时与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黏滞度等因素有关,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组织灌注心脏的氧供需平衡及微循环等关系密切。及时正确监测血压,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和保障重危患者安

6、全具有重要意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无创或有创动脉压监测。,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三)重症监测项目1.循环系统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测压常用于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各类重症休克心力衰竭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以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等心脏大血管手术和其他重危患者。正常值为510cmH2O。,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三)重症监测项目1.循环系统监测肺动脉压(PAP):可测量右房压(RAP)、右室压(RVP)、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平均压(PAP)及肺

7、动脉楔压(PAWP)。除测压外,选择不同类型的导管,还可进行心排血量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测定。通过计算公式能取得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等。通过其监测可估价左、右心室功能,区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以及为扩容和使用强心药、血管活性药等心血管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判断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此方法有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且价格昂贵,故应有选择性地应用,严格掌握适应证。,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三)重症监测项目1.呼吸系统监测 手术前后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监测,对评估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呼吸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对防治呼吸功能衰竭、术后肺部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8、。主要指标有:潮气量、动脉血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产量及呼吸商,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三)重症监测项目3.肾功能监测 动态监测肾功能的变化不仅能评价肾脏本身的功能状态,而且对评估全身的组织灌注、体液平衡及心血管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价值,能有效避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重症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维护脑功能,纠正水,电解质、酸碳平衡素乱及代谢障碍,控制感染等。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重要器官功能的支持

9、治疗。1.液体疗法:是重症患者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氧疗:是指通过吸氧,以缓解或纠正机体缺氧状态,不能消除其病因。因此,氧疗只是预防或改善组织缺氧的一种暂时性措施,不能代替对根本病因的治疗,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2.氧疗适应证:缺氧;一般PaO270mmHg,SaO290%均需氧治疗1)低氧血症伴通气量基本正常:见于麻醉后、胸腹部手术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镇静状态般给予稍高浓度的氧气吸入,就能获得满意的血氧分压2)低氧血症伴通气不足:常见于慢性肺部疾病。对轻度低氧血症,虽可不予氧疗,但为了使组织得到足够的氧气和改因血氧

10、过低而造成的肺动脉高压,也可予以氧疗;对中度或重度低氧血症者必须给予适当的氧疗,并设法改善通气不足3)无低氧血症的高危患者:如麻醉手术患者昏迷患者、严重呼吸道感染、大出血贫血以及各种危重患者,随时都有发生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的高度危险,可行预防性氧疗,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2.氧疗方法1)无控制性氧疗:对无通气障碍的患者,应用无控制性氧疗,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吸入氧流量,是临床上常用的吸氧方法。可采用:鼻导管;鼻咽导管;面罩;氧帐等给氧。2)控制性氧疗:有些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呼吸衰竭的患者,PaCO2上升,呼吸中枢对CO2的改变已不敏感

11、,患者依赖低氧的刺激来维持其通气量。进行控制性氧疗时,需用特制的面罩,根据忠者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吸入氧浓度,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3.机械通气 是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患者呼吸做功和改善氧合,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是抢救重危患者的重要措施(1)适应证:凡是通气不足和(或)氧合欠佳,面罩吸氧后PaO2150;呼吸急促(RR30-35次/min)或缓慢(RR0.6及最大吸气负压25cmH20,结合临床,患者需要应用机械通气者.,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

12、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3.机械通气(1)适应证:1)外科疾病及手术后呼吸支持:严重肺部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和连枷胸、颅脑、腹部及四肢多发性创伤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2)术后呼吸功能支持及呼吸衰竭的治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可行短期或较长时间机械通气,以改善氧合,减少呼吸做功,稳定循环,以利于心功能恢复;全肺切除等胸腔手术及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休克急性胰腺炎大量输血及手术创伤引起的急性肺损伤;重症肌无力施行胸腺手术后,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功能不全,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3.机械通气(1)适应证:3)气体交换障碍:常

13、见于:ARDS;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心力衰竭、肺水肿;慢性肺部疾病,如哮喘和COPD;严重急性肺部感染4)呼吸肌活动障碍:神经肌肉疾病、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和骨骼肌疾病,如脊柱和胸廓畸形等,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3.机械通气(2)常用的通气模式1)控制通气(CMV):其潮气量和频率完全由呼吸机产生,适用于呼吸停止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通气不足、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应用肌松药后作控制呼吸及大手术后呼吸支持治疗2)辅助/控制通气(A/CMA):患者的吸气力量可触发呼吸器产生同步正压呼吸。当自主呼吸频率超过预置频率时,起辅助通气作用;若自主呼吸频率低

14、于预置值时,则转为控制通气,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3.机械通气(2)常用的通气模式3)间歇指令通气(IMV):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相结合,在两次正压通气之间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IMV的区别在于正压通气是在患者吸气力的触发下发生的,因而可避免IMV时可能发生的自主呼吸与正压通气对抗现象。,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3.机械通气(2)常用的通气模式4)压力支持通气(PSV):患者自主呼吸的吸气力可触发呼吸器送气并使气道压迅速上升到预置值。当吸气流速降

15、低到一定程度时,则由吸气转为呼气。主要呼吸参数由患者控制,潮气量增加取决于预置压力值。可明显降低自主呼吸时的呼吸做功。5)呼气末正压(PEEP):应用PEEP时使呼气末的气道压及肺泡内压维持高于大气压的水平,可使小的开放肺泡膨大,使萎陷的肺泡再膨胀。结果使肺内分流量降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内容,(四)重症治疗方法4.心脏除颤:复律与起搏对于那些用药物治疗难以纠正的心律失常及紧急情况下,心脏除颤、复律与起搏是一种应急和有效的治疗措施。5.血液净化又称人工肾:它是利用人工合成膜模拟人的肾脏功能清除体内代谢的废物或毒素,并同时纠正水、电解

16、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目前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重要的方法之一。现在全球应用血液净化已不仅是单纯的透析疗法,进一步发展了血液透析,包括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具体选用。,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概述,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搏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但心肺复苏的最终成功不仅是要恢复自主呼吸和心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是关键,即“脑复苏”故将心肺复苏的概念扩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脑复苏的成功除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和

17、流程外,关键在于时间的争取。,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概述,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提出“生存链”的概念。成人生存链是指对突然发生心搏骤停的成年患者通过遵循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所采取的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2010AHA成人生存链包括以下5个环节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概述,成人生存链的建立指出了心肺脑复苏是一个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具体抢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

18、本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 复苏后治疗,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或心肺复苏,是心脏停搏后挽救患者生命的基本急救措施(一)基本原则1.尽早识别心搏骤停 早期识别心搏骤停非常重要,但也很困难,尤其是非专业人员,一旦犹豫不决就可能失去抢救生命的最佳时机。非专业人员如发现有人突然神志丧失或晕质,可在轻拍其肩并大声呼唤无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就应判断为心搏骤停。专业人员在判断呼吸及大动脉搏动时不超过10s,在10s内不能判断是否有脉搏也应立即复苏。,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一)基本原则2.尽早启动紧急

19、医疗服务系统(EMSS)尽早实施CPR以获得专业人员的救助和早期电除颤的机会。如果有2名急救员,一名立即实施CPR,另一名快速求救。3.尽早电除颤 心脏停搏者85%以上的患者有室顫,停搏4min内除颤或CPR8min内除颤可明显改善预后。因此从倒下到除颤的时间间隔,是室颤或无脉性心动过速所伴发的心搏骤停后患者活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基本方法该阶段的主要操作步骤是:CAB,即:C 指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A 保持呼吸道通畅;B 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以现场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鼻)人工呼为主要措施。有条件应尽早实施电除颤,第

20、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基本方法1.循环支持 又称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推动血液循的方法。常用胸外心脏按压或胸内心脏按压。(1)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对胸骨下段有节律地按压以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有效使动脉血压亡到80-100mmHg,可防止神经细胞的不可逆损害。操作方法:操作要求:按压深度至少5cm或胸廓前后径的1/3,婴儿约为4cm,儿童为5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和放松时间比为1:1;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成人为30:2;儿童双人施救15:2,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

21、节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基本方法1.循环支持 又称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推动血液循的方法。常用胸外心脏按压或胸内心脏按压。(2)胸内心脏按压:切开胸壁直接挤压心脏者,称胸内心脏按压。对胸廓畸形、胸外伤、多发性肋骨骨骨折、心脏压塞或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佳并超过10min者,应首选胸内心脏按压。但胸内心脏按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在手术室内应在胸外按压的同时,积极准备开胸心脏按压。,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基本方法2.人工呼吸 在CPR期间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同样重要。现场先心脏按压30次再进行人吸2次。(1)保持呼吸道通

22、畅:是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昏迷患者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物可引起呼吸道梗阻。最简单有效解除梗阻的方法为仰头提颏法;对颈椎或脊柱损伤者应采用托颌法;有条件者可放置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内插管。,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基本方法2.人工呼吸 在CPR期间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同样重要。现场先心脏按压30次再进行人吸2次。(2)徒手人工呼吸:现场以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为主。操作者一手保持患者头部后仰,并捏闭其鼻孔,另一手抬颈或提起下颌,用嘴唇封闭患者口周,使完全不漏气,平静呼吸状态下用力吹入,吹气时间应大于1s,以免气道压力过高。胸廓有明显起伏为有效,

23、吹气完毕后凭患者胸廓的弹性收缩自行完成呼气,避免过度通气。,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基本方法2.人工呼吸 在CPR期间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同样重要。现场先心脏按压30次再进行人吸2次。(3)简易人工呼吸器适用于专业人员施救。一般由面罩活瓣呼吸囊组成。使用时一手将面罩扣于患者口鼻,另一手挤压呼吸囊将气体吹入肺内,松开呼吸囊时气体被动呼出,经活瓣排到大气中3.尽早电除颤 电除颤是以一定能量的电流冲击心脏终止室颤的方法。现场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携带方便而实用。,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ALS)是BLS

24、的继续,是借助复苏器械、设备和药物以高质量的复苏技术争取最佳复苏效果,是生命链中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呼吸道的管理及呼吸支持 循环功能的支持与监测 药物治疗(一)呼吸道的管理及呼吸支持 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是ALS阶段的主要复苏方式,不仅可保证CPR的通气与供氧、防止误吸,同时可监测呼气末CO2分压及气道压力,也可给予正压通气,提高CPR质量。,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二)循环功能的支持与监测 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是ALS阶段复苏的重点,对室颤及无脉室速者进行早期除颤或继续除颤,非室颤者应采用高质量的复苏技术和药物治疗以迅速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避免

25、再次发生心搏骤停,以尽快进入复苏后治疗。有效的监测便于对病情的判断和药物治疗,如心电图、呼气末CO2分压、冠状动脉灌注压、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持续监测。,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三)药物治疗 根据2010年AHA复苏指南将以下几种药品列为常规用药:1.肾上腺素:心脏复苏首选药物,成人首次量1mg,静脉给药,中心静脉给药为佳2.血管升压素:当大剂量;其半衰期为10-20min,比肾上腺素长。首次静脉注射量为40U。2010年AHA复苏指南推荐其或替代肾上腺素3.利多卡因:提高室颤阈,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4.胺碘酮: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都有

26、效。静脉给药,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复苏后治疗,心搏骤停使全身组织器官立即缺血缺氧,脑缺氧及心肌缺氧性损害的程度决定患者能否最终存活。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早期死亡率,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和中枢功能衰竭影响患者晚期死亡率.复苏后治疗(PCAC)防治缺氧性脑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是主要内容,而稳定呼吸和循环功能是其前提(一)维持有效的循环(二)维持有效呼吸(三)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四)防治肾衰竭,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复苏后治疗,(一)维持有效的循环 复苏后治疗的关键。找出心律失常的原因、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或实施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如有

27、低心排血量或休克者应予纠正酸中毒和选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等;如果血流动力学状态仍不稳定,应做血流动力学监测。如果心排血量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均低,则应补充血容量;如果肺毛细血管楔压增高,而心排量尚能维持时,应给予利尿药(呋塞米等)和静脉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如果心排量降低伴周围阻力增高,则应选扩血管药(如硝钠、酚妥拉明);如果心排量降低伴肺毛细血管模压增高,则应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复苏后治疗,(二)维持有效呼吸心脏复跳后,自主呼吸未必立即恢复,即使恢复,其呼吸功能可能仍属不全。为充分供氧和减低全身

28、耗氧量,便于呼吸道管理和调控酸碱平衡状态,仍宜保留气管插管或控制呼吸,直到患者初步清醒再逐步撤机,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复苏后治疗,(三)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1.低温治疗可减慢或防止脑细胞损害的进展,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耗氧量而降低颅内压,预防治疗脑水肿,有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低温还有抑制氧自由基产生、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等作用。降温宜早,心脏复跳测得血压后就开始头部降温,降温过程力求平稳,在6h内达到预期水平。维持直肠温度在32上下,待保护性反射动作恢复才终止降温,使体温逐渐回升至37。降温过程应预防患者寒战,必要时可交替使用镇静剂和解痉剂。,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

29、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复苏后治疗,(三)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2.药物治疗脱水 利尿可降低颅内压,恢复脑灌注,应在血压恢复后尽早使用,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125-250ml,据病情可在4-6h重复给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虽在理论上有很多优点,但临床应用仍有争议。3.高压氧治疗 是指在超过1个绝对大气压(ATA)的环境下给予氧治疗,以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和组织的氧含量,这种提高氧分压的装置称为高压氧舱。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血氧含量、血氧张力和血氧弥散率,提高组织的氧储备量,迅速纠正脑细胞缺氧和酸中毒,从而降低颅内压,延缓或控制脑水肿的发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合理使用,第八章 外科重症

30、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复苏后治疗,(四)防治肾衰竭心搏骤停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以及大量缩血管药物的应用,复苏后可并发急性肾衰竭,常使整个复苏工作陷于徒劳,必须强调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肾脏的灌注压。尽量避免应用使肾血管严重收缩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纠正酸中毒及使用肾血管扩张药物(如小剂量多巴胺)等都是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复苏后应监测肾功能,包括每小时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尿电解质浓度等,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的改变并及时有效处理,包括使用透析治疗,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本 章 小 结,重症监测治疗是ICU主要的工作内容,对重症患者正确的评估及评分、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重要脏器的监测与评估,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心肺脑复苏以AHA复苏指南为标准,强调CPR的基本方法、操作流程,由原来的A一B一C到C一A一B;早期电除颤的意义在于对心搏骤停后室颤及无脉性心动过速的及时逆转,以提高CPR的抢救成功率。院外成功的CPR是后期复苏的前提,院内后期复苏是CPR的继续,复苏后治疗以呼吸、循环的稳定及脏器功能的改善为主要内容,整个复苏过程环环相扣。及时和正确的操作流程,不仅体现出个人的复苏意识及能力在CPR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出EMSS的启动在成人生存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