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和干预主题讲座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3624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生缺陷和干预主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出生缺陷和干预主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出生缺陷和干预主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出生缺陷和干预主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出生缺陷和干预主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生缺陷和干预主题讲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生缺陷和干预主题讲座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生缺陷 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结构、功能、代谢或行为异常的一类疾病。先天畸形 是指胎儿发生身体结构的异常,既有大体的异常,也有细微的异常。出生前后发现,诊断相对较易。如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等。,出生缺陷概念,概念,出生缺陷,先天畸形: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单基因:先天性白内障、白化病,基因或染色体 异常:,多基因:先心,染色体:唐氏综合征,功能异常:耳聋、智力低下,发育异常:孤独症,出生缺陷种类,特点:先天存在;可以是遗传因素,也可以是环境因素造成;出生时可以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几年后出现。(WHO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严重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到5岁的累积发生率达7.86%,但出生时

2、仅能发现其中的2.76%),出生缺陷特点,出生缺陷现状,出生缺陷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1.发病率高,疾病治疗经济负担重发达国家水平:2-3%;我国水平:4-6%,每年约有80-100万;我省水平:每年约有5-7万。美国:每年 中国:每年 3200例脊柱裂患儿 2万例神经管畸形患儿 4-12万先天性心脏病 20-60万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现状,2.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导致婴儿死亡的疾病谱也发生改变。美国 1998 中国 2002婴儿死亡率为7.2 婴儿死亡率为29.2 其中出生缺陷占22.0%其中出生缺陷占16.5%居死因第1位 居死因第1位,出生

3、缺陷现状,3.出生缺陷所致的寿命损失严重 匈牙利一份研究显示,出生缺陷致寿命损失最为严重,其次才是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现状,危害影响个人的一生-健康身体影响一个家庭-家庭幸福影响一个社会-社会和谐,出生缺陷现状,出生缺陷的分类,出生缺陷分类方法较多,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的出生缺陷统计为23类,01无脑畸形02脊柱裂 03脑膨出04先天性脑积水05腭裂 06唇裂07唇裂合并腭裂08小耳(包括无儿09外耳其他畸形10食道闭锁或狭窄11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12尿道下裂,13膀胱外翻14马蹄内翻足15多指(趾)16并指(趾)17短肢畸形(包括上下)18先天性膈疝

4、19脐膨出20腹裂21联体双胎22唐氏综合征23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分类,我国常见的出生缺陷:2003年,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报告先天性心脏病 17.7/万神经管畸形 11.2/万尿道下裂 5.1/万我省常见出生缺陷:2005年河南省出生缺陷前五位病种排序情况,出生缺陷分类,无脑儿与脑积水,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唇腭裂,耳畸形,脐膨出,膀胱外翻,尿道下裂,短肢畸形,联体婴儿,马蹄内翻足,并指、多指畸形,唐氏综合征(21-三体),苯丙酮尿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白内障,智力低下,出生缺陷的致病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层次 遗传因素 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家庭层次 不良行为方式 婚育习惯社会层次

5、 社会、政治 文化、经济,出生缺陷致病因素,环境因素10%遗传因素25%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65%,出生缺陷致病因素,数目异常 常染色体病 结构异常 X染色体病 数目异常 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结构异常 Y染色体病 数目异常遗传因素 结构异常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 单基因病 隐性遗传病 基因病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X连锁显性 X连锁隐性 多基因病,出生缺陷致病因素,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电离辐射 物理因素 高温、机械损伤、噪音 多环芳香炭氢化合物、亚硝基化合 化学因素 物、烷基和苯类化合物、敌估双、重金属铅、砷、汞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 病毒、弓形体、梅毒螺旋体等 抗

6、肿瘤药(氨甲碟呤、环磷酰胺等)药 物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等)抗生素药(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性激素、抗凝剂、解热镇痛药 其 他 缺氧、营养不良、缺碘、营养素缺乏、酗酒、吸烟、宫腔内机械性压迫及损伤等,出生缺陷致病因素,遗传度高,遗传起作用越大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度低,环境起作用越大,出生缺陷致病因素,出生缺陷干预,出生缺陷干预,一、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最重要干预措施)二级预防:(一级干预的补充)三级预防:,目的:减少危险因素,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时间:怀孕前以及怀孕期对象:主要针对育龄妇女、孕妇、整个社会内容:国家有关法律及法规、一些基本公共卫生制度、遗传 咨询及检查

7、措施、健康教育,孕前保健,产前保健,出生缺陷监测等,目的:减少出生缺陷的出生时间:怀孕期对象:主要针对怀孕妇女内容:产前筛查和诊断,宫内治疗,选择性终止妊娠,目的:使出生缺陷及时得到治疗和控制时间:出生后对象:主要针对已出生新生儿、婴儿等内容:新生儿筛查、内外科治疗和康复,出生缺陷干预,计划生育 一级预防 营养干预 低成本高效果的干预措施 避免职业危害(孕前围孕保健措施)疫苗接种 干预措施分三类 三级预防 为出生缺陷儿提供临床治疗和 有成本效果的干预措施 康复服务,提供社会和心理支 持 孕前筛查 遗传学筛查 产前筛查 新生儿筛查,二、干预措施的分类(根据成本效果),出生缺陷干预,低成本高效果的

8、措施(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风疹疫苗接种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症(地方性克汀病)围孕期增补叶酸等多种维生素预防神经管畸形计划生育,选择在35岁以前生育,降低先天愚型的发生风险 降低职业危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服用致畸药物,出生缺陷干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一级预防中的优势:政策支持;具有健全的服务网络;有以社区和人群服务的工作基础;服务对象为育龄妇女;有基本的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具体干预措施: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营养素补充。,出生缺陷干预,1、宣传倡导 利用计划生育网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营造提高出生人口

9、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预防意识。,出生缺陷干预,2、健康促进 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待孕、已孕夫妇树立科学婚育观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远离高危环境,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远离宠物,适量运动等,培养健康行为。,出生缺陷干预,3、优生咨询 优生咨询,婚前咨询,可在婚前保健服务时进行通过系统全面的检查和病史及家族史的询问进行婚、育指导并给予生殖健康知识、孕前保健知识、新婚期避孕知识和计划生育指导,(前瞻性咨询),孕前咨询,主要是优生优育和孕前保健指导如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安排理想的怀孕时机、孕前的劳动保护和生殖保健知识,以及孕前健康检查等。,孕期咨询,主要是保证孕

10、期母子健康和优生优育孕早期咨询,对高风险者,在孕早期或孕中期进行筛查或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异常时,在知情同意下终止妊娠。对正常孕妇应按不同孕期的保健要求给予指导。,(出生前咨询),出生缺陷干预,4、高危人群指导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者;曾生育遗传病患儿、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夫妇;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35岁以上准备怀孕的夫妇;长期接触高危环境因素的育龄男女,出生缺陷干预,5、孕前实验室筛查,出生缺陷干预,6、营养素的补充均衡的营养、合理膳食是胎儿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如叶酸的缺乏,可引起;孕妇患巨幼红细胞贫血;胎儿患神经管畸形(无脑畸形、脊柱裂

11、、脑膨出);每天0.4mg的叶酸,可减少50-70%的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同时还可预防唇腭裂、先心和肢体短缩等畸形;补充时期:怀孕前3个月到怀孕后3个月。,出生缺陷干预,出生缺陷监测,监测目的:充分利用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网络、技术优势;建立出生人口素质人群监测体系;较为客观地反映本地区出生人口出生缺陷的实际发生率、病种等;及时掌握和分析消长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弥补医院监测的不足,逐步建立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及评估体系。,出生缺陷监测,监测方法:一、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的监测1986年我国开展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以来,一直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建立的是以医院为哨点的监测系统。二、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监测,出生缺陷监测,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监测监测范围:选择一些地区作为监测范围,对选定区域的所有住院分娩和在家分娩的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监测。特点:1.优点,人群监测方案覆盖面广;较真实反映当地实际情况 2.缺点,人力、才力投入大,对监测人群的要求相对较高。,出生缺陷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生后42天内(1岁胎婴儿)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不包括孕28周后的计划外引产)。监测的病种包括神经管畸形、肢体短缩、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征在内的47种(23种)常见先天异常。,出生缺陷监测,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