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4083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课外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课外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课外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课外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 代 诗 词 鉴 赏,常见题型:,3.理解意境:,例:全诗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1.寻找意象:,2.描写画面:,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例:“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4.赏析词句:,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5.体会情感:,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步骤:,一、写什么?整体感知古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1、注意诗歌题目。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语的隐含信息 二、怎样写?局部品析古诗词的语言、表达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三、为什么这样写?总体把握古

2、诗词的主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思想感情、作品风格),1、把握意象,2、体会意境,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3、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象征、对比、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提示,一、知作者,明主题,二、看题目,定基调,三、品语言,悟感情,1、把握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2、体会意境,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

3、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细小的单位,是具体的、可找到的;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是抽象的,需概括的。如“萧瑟凄凉”“清新自然”“雄浑壮阔”等。,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示例: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表现了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知人论诗,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4、好在哪里?(某字在表情达意上 的作用是什么?)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 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 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写法或修辞手法)(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生动形象)(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意境),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1)“阔”

5、更好。(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阔”比“失”好。,(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形容词),例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例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到的意思,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然闲适和恬静的心境。,参考答案:“割”有切断、截下的意思。这里表现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

6、雄伟高大形象。,参考答案:“溅”是指液体受到冲激向四外飞射;“惊”是惊动、感到不安的意思。这两个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形容词),例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例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参考答案:一个“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使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参考答案:“异”是不一样的,不寻常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形容词),例6:“几处早莺

7、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参考答案:“争”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描写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写活了。这句写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例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参考答案:破字写出了触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满目凄凉之景。,例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参考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民。“入”渲染出江水奔腾的气势,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二、炼句(名句欣赏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

8、思,说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注意: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他们往往在景、情、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答题要点(笔记),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语言要优美。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题型示例:,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所展现的画面。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参考答案:莺是春的歌手,

9、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参考答案: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其含义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的壮观场面。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参考答案: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着将军分给的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参考答

10、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赤诚之心垂于青史,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来,也不愿屈服,表现力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5、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参考答案:残夜还未消褪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生”“入”将海日、江春拟人化,既象征了美好事物,又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6、想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意境。,参考答案:在茫茫无边的大沙漠上,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桔黄色的太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展于开际,映照着波澜不惊的河水,画面色彩极为丰

11、富。,7、描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境。,8、描述“千骑卷平冈。”的狩猎场面。,参考答案: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参考答案: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肯定“同意”,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该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

12、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我同意这种说法,看,在诗中指回望的意思,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看”字,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离别的酸楚,完整的回答:我同意这种说法。看,在诗中指回望的意思,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离别的酸楚。,要求:笼统了解诗词:诗题、作者、注释、中心句;认真审题、扣题解答、具体解说;运用鉴赏术语;书写规范、认真。,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

13、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暮江吟 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2、请对三、四两句简析其艺术效果。,步骤一:比喻,把九月初三夜的露、月比作美丽的珍珠和弓,描绘了一幅清醇朦胧的画面。步骤二:新颖贴切的为大自然着彩描形,令人叹绝。步骤三:蕴涵着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丹阳送

14、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结合整首诗歌,请你赏析“望”字。,望,是长时间凝视的动作;友人已经远去,但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作者写作时间是在傍晚,加上距离稍远,乌鸦又是黑色的,从视觉上看,乌鸦是“点”而不是“只”,用“点”更加生动形象。从全诗意境上看,用“点”比用“只”更能深化意境,仿佛诗中画面就在眼前,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

15、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 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

16、,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答:“衔”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在诗中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写活了山,生动地表现了乡村宁静的意境。“横”字在诗中是随意的样子,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村 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陂(b):水岸。漪:水波纹。:

17、腔:曲调。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三、表达技巧,1,抒情手段2,描写手法3,修辞手法4,构思技巧,1、抒情手段,2、描写手法,3、修辞手法,4、构思技巧,对比映衬、渲染烘托、虚实结合,乐景写哀 想象联想,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怎样抒发感情?有何作用?(3)谈谈某句诗的妙处。答题要点(笔记)(1)准确之处抒情方式何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中具体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18、),答题模版,早 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这一句的第一个“惶恐“和“零丁”表示地名,第二个“惶恐“和“零丁”表示作者的心情,用一语双关,表达对抗战局势的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怨。,1、过零丁洋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运

19、用比喻修辞。(思路1)“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思路2)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思路3),3、天净沙 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表达的情感是否与当时的情景相一致?参考答案:此句展现的画面极为欢快、温馨,这是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

20、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5、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拟人的修辞,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结句以声衬静,含蓄隽永。,6、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叭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动静结合的手法写萧瑟恬静的山野景色。,7、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将愁物质化,重量化,形象化,把不可触摸的愁化做可承载的实体,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后的极其悲苦之情。,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示例】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

21、襟、忧国忧民的情感,把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示例】全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将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寄予月亮,写出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慰问关切之情,将真挚深厚的友情表达得感人至深。,(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答)“沉舟”

22、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比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

23、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在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答案示例一:首联写仲夏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其余三季更不用说,没有花的盛开,极写边地苦寒。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示例二:尾联用典,借西汉霍光派人计杀楼兰王,为国立功的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及杀敌报国的决心。“愿”字与“直为”,情感豪放,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是全诗点睛结穴之处。,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

24、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田家聂夷中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答案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第一步)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第二步)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第三步),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25、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参考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例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绦(to):丝带。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把春风比作剪刀,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突出了春风给

26、大地带来了活力,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请对三、四两句简析其艺术效果。(提示:从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等角度来说。),步骤一:对比,把雨来得急促和江面上舟自横 的自在 进行对比,步骤二:更加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寂静、悠闲,步骤三:表现作者孤寂闲适、淡泊的心境。,(2010年陕西中考)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墨 梅 王冕 我家洗

27、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问题:分析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例: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写得极其精妙请赏析一下。,步骤一: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二:生动形象地写出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

28、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答案: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3答题模式:诗歌(诗句)用了_(技巧)写了_(景物、图景)。突出了_特点(结合原诗具体分析),表达(抒发)了作者的_(思想感情)。,4示例: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试加以简要分析。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解题思路:(1)这首诗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对比。指出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巧

29、或什么手法。(2)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怎样用的)(3)表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了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题目。(7分)醉歌十首(其九)汪元量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注】汪元量:南宋诗人。此

30、诗是作者游南宋宫廷南苑西宫后所作。牙:同“芽”。万年枝:即冬青树。冬青以常绿不凋,多植于宫廷皇陵,故称万年枝。北人: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1)诗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_,【答案】反衬。荆棘生长在昔日繁华的宫殿,乌鸦在四季常青的树上乱鸣,借以暗示今日宫苑的荒凉和凄冷。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手法1分,还可以是以声衬静、对比、动静结合等;分析2分),(2)赏析诗歌后两句中“北人”的形象。(4分)答:_,【答案】作者描写一个细节,一群北人,入侵到南宋宫殿,在阑干旁边指指点点,把美丽高贵的梅花误认为是杏花

31、。(2分)表面写北人的无知,实质上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的颠倒,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2分),1.阅读张耒夜坐,回答问题。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本诗写梧桐,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实战演练,2.阅读刘攽雨后池上,回答问题。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题】试从表现手法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实战演练,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陇西行(唐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请简要分析诗中第三、四句采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