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域文化特色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4146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地域文化特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海地域文化特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海地域文化特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海地域文化特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海地域文化特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地域文化特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地域文化特色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地域 文 化,1,市标,A.以市花白玉兰、沙船、螺旋桨组成的三角形图案B.螺旋桨象征上海是一座不断前进的城市C.沙船象征着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D.白玉兰代表城市灿烂辉煌的明天,2,一、海派文化的表现,上海虽然是在元朝设立上海县的,但是那时的上海只是一个小渔村,上海真正发展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洞开,上海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成为通商口岸,从此十里洋场渐渐繁荣,因此上海文化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同的,他是东西交融,西洋文化占有重要地位的,因此世人常称之为海派文化。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多元和开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海派文化精华所在

2、。,3,上海本土文化的唯一传承地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海派文化的史诗巨墙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海近代与现代的缩影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低调的华丽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花园弄堂博物馆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飘散的法国风情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海第一花园马路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幽幽绿荫里的乡村别墅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海的古董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犹太人的“诺亚方舟”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的展示长廊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大上海计划”的遗物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永不飘散的风情谈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朱惜珍,4,1.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

3、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大剧院,5,2.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6,3.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梅花三弄”,吹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

4、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茅善玉在维也纳在金色大厅唱响紫竹调,7,久负盛誉的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交响乐专业演奏团体,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其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成立于 1879年,1919年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器接任指挥,1922年,乐队改称为上海工部局乐队,在长达23年的“帕器时代”,乐队演奏曲目更加广泛丰富,并和欧洲及世界各地来沪的著名音乐家合作演出,声名远扬,被誉为“远东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队几次易名,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1950年10月,黄贻钧以中国指挥家身份登上交响乐舞台,这是乐团史上的一件

5、大事。此后任乐团指挥的还有陆洪恩、陈传熙、曹鹏、陈燮阳、侯润宇等。1984年12月,指挥家陈燮阳担任乐团团长,1986年底,乐团实行音乐总监制,陈燮阳任第一任总监,现任总监余隆。,8,4.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9,5.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荟萃了展示域内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

6、味的西餐馆、咖啡厅;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仅保存并革新着传统节庆、吉凶礼俗、民间艺技、武术健身、收藏集古等彰显中华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纳并发展着随欧风而来的交际礼仪、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异域风情,10,二、海派文化发展的四个时期,1、萌芽时期: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吴越文化,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础,开始孕育海派文化。,2、成长时期:1843-1949年期间,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八面来风似的国内外移民,哺育了海派文化的成长。,11,3、转折时期:1949-1965年期间,建国之后,很多文化单位迁往北京,上海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

7、心。但是上海文化基础好,也给海派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整个中国文化,包括海派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罄竹难书。,12,4、成熟时期:1976年后,开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步恢复正常的文化活动。上海以话剧于无声处和小说伤痕为起点,海派文化开始新的阶段。上海再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海派文化重新焕发青春,健康发展,走向成熟。,13,上海独立于江南水乡文化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4,三、海派文化的形成条件,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开埠通商,租界繁荣,控江踞海的地理位置,优越的位置,特殊的历史,15,上海地处江浙,市民大都是

8、由江苏人和浙江人构成,其海派文化受吴越文化的影响较大,也可以说上海生发的海派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自明朝中晚期以来,吴越一带工商业发达,尤其自上海开埠以来,本地工商业日渐繁荣。因为中原战乱,导致了帝王、贵族、文人南迁江浙,使得吴越文化呈现雅致化倾向。中晚明以来的吴越文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商业意识强,当地人务实、开放;二是喜文雅,江浙人的素质较高。无疑,中晚明以来的吴越文化是一种开始疏离古典的近代文化,无论在商业意识还是在人文精神方面吴越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近代性与西方的现代文化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上海人重商务实的作风和较为平和的个性终究消弭了裂隙。近代吴越文化不断吸纳西方文化,最终海派文化逐

9、渐替代了吴越文化。,16,上 海 历 史,史前文明,史前时期主要依靠考古发掘来了解当时的人类生活与文明发展。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上海最早的文明是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接着是嵩泽文化(据今5500年),2004年春季的青浦嵩泽文化墓葬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上海最早的人类遗骸。然后是良渚文化(距今4200年),它的晚期已经相当发达,以玉器最为著名。,17,最后是马桥文化(距今3200年)。这种文化的出土文物较良渚文化相比,数量和质量都下降了,而且文化风格上更加受到闽江流域考古文化以和山东岳石文化(东夷)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专家在松江的考古中发现了广富林文化,据近期研究这是一个来自

10、中原的人群,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到达了太湖流域,并在随后的几百年内渐渐融入当地而消失。上海早期成陆地区的文明,作为江南地区文明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具有着一定的发展水平。由后来春秋时期的历史情况推测,在史前时期的末期,这些文明很可能已经逐渐地纳入南面的越或西面的吴这两个地区强权的势力范围,甚至某种程度的统治之下。相关年代参考:夏(距今约4100年3700年);商:(距今约3700年3150年);西周:(距今约3150年2850年),18,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

11、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近代上海,1843年11月17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到任,标志上海正式开埠。,九江路 上海1920年代,19,1925年1月奉军进入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仍沿用“上海”为市名,其来龙去脉都源于此。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20,1949年5月27日,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简称三野)攻占上海。陈毅担任第一任上海市市长。1958年,将江苏省的松江专区(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以及崇明县,共10个县划归上海市,使上海

12、市辖区范围从636平方公里猛增到5910平方公里。保持了中国工业中心的地位。,位于上海外滩的陈毅雕塑,21,(三)文化整合,上海原本也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开埠以后,西洋文化的进入和商业繁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不同文化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共生、碰撞后,海派文化逐渐形成。它不是各地文化的简单相加和拼凑,而是博采众长,将各地文化有选择性的吸收形成新文化的过程。,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口迁移因素,文化先进性,时间因素,22,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

13、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四、海派文化的特征,23,是开放性,海派文化姓海,海纳百川,熔铸中西,为我所用,化腐朽为神奇,创风气之先.还表现在不闭关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绝先进,不排斥时尚。2.是创造性,吸纳不等于照搬照抄,也不是重复和模仿人家,而是富有创新精神,洋溢着创造的活力.当年的海派京剧开创了连台本戏,机关布景是创新,如今的曹操与杨修也是创新,金茂大厦是在建筑文化方面的创新。,24,3.是扬弃性,百川归海,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尤其在被动开放时期,在租界里,以及主动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形势之下,有些饥不择食,来者不拒,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及时地提出这时特别需要清醒地辨别,有选择地有区别地对待,避免盲目和盲从。4.是多元性,海派文化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复杂的共同体,不应该要求它纯之又纯,单一就不成其海派文化了。雅与俗,洋与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以致先进与落后,甚至低级,庸俗,黄色,反动文化也有可能混杂其间,特别需要清醒地区别对待。,25,5.是商业性,海派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其适应市场的商业性都有不同的表现。上海人往往对国内外市场行情具有敏感性,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强,有些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士,也比较有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