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之艾灸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4190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文化之艾灸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文化之艾灸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文化之艾灸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医文化之艾灸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医文化之艾灸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文化之艾灸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文化之艾灸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文化之艾灸,培训讲师:,1,.,何为阴阳?,2,.,消长,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所谓“消”,意为减少、消耗;所谓“长”,意为增多、增长,它们指的是数量的变化。古代思想家以消长来概括阴阳的运动变化,其基本形式包括: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表现为阴阳双方的你强我弱,我强你弱,这种形式主要是和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相联系的;2.阴阳皆长,阴阳皆消,表现为阴阳矛盾统一体的我弱也你弱,我强你也强,它主要是和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相联系的。“平衡”,指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如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察觉,或者变化不显著,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

2、此时就称做“平衡”。,阴阳平衡,3,.,指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状态,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而遭到破坏,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是对机体各种病理状态的高度概括。阴阳失调之说,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和素问调经论说的“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阴阳失调,4,.,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何为艾灸?,5,.,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扁

3、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记载,6,.,艾灸的作用机制?,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温和药力,芳香药气,刺激肌肤腧穴,达到治病目的,艾叶,7,.,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艾灸的功效,8,.,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

4、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情况下,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冻伤、癃闭、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艾灸的功效,9,.,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

5、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腹痛吐泻、痢疾等。,艾灸的功效,10,.,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艾灸的功效,11,.,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

6、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艾灸的功效,12,.,回阳救逆 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艾灸的功效,13,.,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艾灸的功效,14,.,艾灸

7、现代医学研究,(1)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2)调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3)对血液循环系统产生较大影响(4)对血压血液有明显调整作用(5)对呼吸消化生殖系统的作用:(6)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7)具有镇痛作用:(8)具有抗菌、抗真茵、抗病毒、抗支原体的作用 艾烟的杀茵消毒作用,在治疗化脓性炎症、外伤感染、皮肤细菌损害、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具有临床研究依据。,15,.,男性:腰痛膝软、下肢沉重、神疲乏力、耳鸣头晕、尿频尿急、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亚健康状态。女性:腰酸腰痛、手脚冰凉、痛经、带下、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更年期提前等一系列亚健康症状。,艾灸适合人群

8、,16,.,艾灸常用方法,直接灸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17,.,间接灸 用药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艾灸常用方法,18,.,艾灸常用方法,艾条灸 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19,.,艾灸常用方法,温灸器灸、艾灸盒灸 临床常用的有中华经络灸棒、随身灸、火龙罐灸、艾灸盒(一孔、二孔、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俞穴火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20,.,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足三里 中老年养

9、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要穴,还可调和脾胃功能,补益肾精,疏通筋骨,健步强腰。,21,.,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关元 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要穴,能温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22,.,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气海 大补元气,总调下焦气机,养生保健的要穴,能培补元气,调理气机。,23,.,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神阙 保健益寿的要穴,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24,.,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大椎 振奋阳气,强壮保健的要穴,能清脑宁神,增强智力。,25,.,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身柱 小儿防病保健的要穴,能通阳理气,补益虚损,健脑增智,宣通肺气。,26,.,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膏肓 古代常用养生保健穴之一

10、,可宣通阳气,强身健体,补虚益损。,27,.,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涌泉 老年保健灸的要穴,能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28,.,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命门 滋肾壮阳,养生保健的要穴。,29,.,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三阴交 妇女保健灸的要穴,有健运脾胃,疏肝益肾,调经和血,主生殖的功效。,30,.,艾灸使用的禁忌,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31,.,谢谢!,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