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46422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2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课件.ppt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人口迁移理论,1,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迁移概述,2,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2000年“五普”,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2010年“六普”,常住人口为1035.79万。男性人口为561.40万人,占54.20%;女性人口为474.39万人,占45.8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18.34,与“五普”的97.74对比,10年间,人口性别比上升了20.6个百分点,常住人口性别由“男少女多”转为“男多女少”的现象。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77

2、.90万人;同2000年“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由8060人上升为17175人。,请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流动(mobility),在人口学和社会学中的含义是不同的。人口学中流动指的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社会学中,流动指的是个人或者群体在社会阶层、阶级、地位上位置的变化。咱们这门课中指的是人口学的定义。,一、人口流动与迁移及相关概念,4,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三要素:(1)空间位移(跨越一定行政区界限)(2)居住地变更(一般户籍改变)(3)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5,人口迁移从属于人口流动的范围之内,人口迁移既包含着人口流动的普遍规律,也包含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国内人口流动类型: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国际人口流动与迁移: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6,2.分类,按地理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自愿迁移政治与迫害国内人口迁移移民政策政治与种族迫害城乡,7,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前迁移的主要类型,8,根据迁移原因经济性迁移非经济性迁移根据迁移性质自愿迁移非自愿迁移,9,三、人口流动与迁移的社会影响,宏观影响微观影响,10,宏观影

4、响:四个方面,城市社会分工分化与经济发展。人口在城市中的集中使得城市中的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专门化的行业和产业随之出现和兴起,城市的生产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11,人口流动和迁移改变了迁出地(主要是农村)和迁入地(城市)的人口数量结构和质量结构。相对来说,流动和迁移的主体是迁出地的精英分子。,12,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升级。首先,大量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迁移对城市第三产业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这一人群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些人大多在城市人不愿意干的行业和岗位就业。,13,流动和迁移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态度的转

5、变,也就是城市融入。,14,微观影响,流动和迁移群体收入和经济状况的改善。首先,从纵向来看,他们的收入和经济状况比流动和迁移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从横向来看,提高了他们在老家中的经济社会地位。,15,流动和迁移改善了这一群体的人生际遇和生命历程。在城市中,有着更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意味着更多的生活和发展际遇,这些条件对于流动人口改变自身命运和社会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流动和迁移改变着流动人口和移民的社会心理结构,提高了他们的现代化水平。流动和迁移使这一群体经历了一个与他们原住地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的变化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文化震惊。使得他们对外部社会环境的认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6、,17,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迁移的理论视角,18,个体主义视角的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费景汉和拉尼斯对刘易斯理论的发展托达罗的预期收入理论哈里斯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斯塔克的相对贫困假说,19,刘易斯模型,第一个人口流动模型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1、模型假设(1)二元经济结构:传统农村部门与 现代城市部门并存,20,(2)不同的工资水平,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农业部门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因此可以视为自我雇佣,农业部门的工资就是其收入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很低,仅能维持生存,因此又被称为生存工资原因:一是李嘉图的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二是马尔萨

7、斯的人口规律,即只要人均收入水平超过最低生存费用水平,就会刺激人口增长,21,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决定了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的下限。原因:建立和发展现代部门需要从农业部门吸引一部分劳动力,因此工资水平不能低于传统部门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传统部门3050%原因:城市生活费用高于农村(房租、交通等)让人们离开熟悉的环境,由自由、散漫的工作和生活变为高节奏、受约束的生活和工作,必须提供足够的引诱 工人能够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要求提高工资水平 人们在工业部门的贡献率高于农业部门,22,(3)无限劳动供给,定义: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8、。原因: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MP0,LLo,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0,工人人数的增加对产出没有任何贡献,刘易斯称Lo至Lt之间的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Surplus Labour)原因:土地数量有限;同时以家庭是主要生产单位,家庭是无法解雇家庭成员的虽然Lo至Lt之间的劳动力对产出没有贡献,但参与分配大量存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特征,23,2.刘易斯模型的评述,积极意义:首创经济发展研究的二元结构分析法,开辟了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新思路将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相结合,对发展中国家现实的解释更有合理性强调了资本积累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必须保证资本积累的速度快于剩余劳动力增长的

9、速度,否则经济就达不到第二个发展阶段),24,刘易斯模型的缺陷,将农业仅仅视为劳动力的供给部门,忽视了农业本身的发展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假设农业有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与现实不符,这也是托达罗模型努力改进的地方暗含假设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是固定的。与现实不符假设工资不变,利润全部用于投资。与现实也不符,25,二、拉尼斯费景汉模型,1、概述1961年,拉尼斯和美籍华人费景汉在美国经济评论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以后被称为“Ranis-Fei Model”的模型刘易斯模型仅描述了工业部门的扩张过程,而R-F模型描述了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关系R-F模型指出农业的发展对工业部门的扩展

10、及劳动力转移具有决定性意义R-F模型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26,第一阶段,结论同刘易斯模型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为0,因此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农业总量不变工资不变,劳动力无限供给,27,第二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吸收,农业中存在伪装失业者,00,因此伪装失业者转移到工业,农业总产量将下降于是,能够供给给工业部门的农业剩余将下降,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价格将上升为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工业工资上升,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工资上升,一方面利润下降进一步使工业的扩张减慢,同时就业水平也将下降,28,第三阶段,当农业中的全部伪装失业者转移到工业部门,农业将与工业一样,劳动力也按边际产

11、出取得报酬农业部门告别传统经济,进入商品化阶段于是二元变成一元,劳动力的配置不再受部门限制,而是在整个经济中按最优化原则配置*,29,政策含义,劳动力的转移在第二阶段将遇到障碍如何消除障碍?,30,劳动力的转移在第二阶段将遇到障碍,粮价上涨和导致的工资上涨如果过快,工业劳动供给曲线将变得非常陡峭有可能在伪装失业者全部被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前,即农业的商业化到来以前,工业的扩张过程就会停下来,31,如何消除障碍?,促进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平衡发展(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控制人口增长,使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快于人口增长的速度,32,托达罗模型,20世纪6070年代,城市普遍失业以城市为重点,研究如何加

12、速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与前者相反,33,1.基本观点,一个农业劳动力决定是否迁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决定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而且还决定城市失业状况(找到工作的预期与概率)。,34,按托达罗的城市预期收入解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这种关系可以表示如下:M=f(d)f0(1)其中,M表示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数目,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的增函数。其中城乡预期收入差异d可以表示如下,d=r(2)式中,表示城市实际工资率,r表示农村平均实际收入,表示就业概率,35,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现代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城市失业人数

13、。,36,2.政策含义,通过城市现代部门来既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是不可能的一切人为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必须消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37,哈里斯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假定:城市工资率是外生的,而内生决定的市场结算工资将会导致,38,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迁移也是投资人力资本的方式。迁移发生与否,取决于迁移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迁移收益是指迁移者在迁移之后因为拥有更好的机会而增加的收入。迁移的成本是指为了实现迁移而花费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地费用,包括现金成本和非现金成本。现金成本包括迁移过程中的食物、交通、住宿等费用;非现金成本包括迁移过程中和寻找新的就业岗位时损失的收入以

14、及心理成本(思念家乡和在新环境中面临的紧张和焦虑)。,39,相对经济地位变化假说,伊斯特林(Easterlin)较早地借用相对经济地位变化假说来解释人的迁移行为。相对收入决定人们的行为,而所谓的相对收入,是指一个人根据一个内在化的期望生活标准对收入做出的评价,或者说是一种社会决定的生存水平。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否,不仅决定于他们与城市劳动力之间的预期收入之差,还决定于他们在家乡感受到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化,以及迁移之后按照接收地的期望生活标准感受到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化。,40,斯塔克的相对贫困假说,斯塔克认为人们迁移不仅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动,还受到农村不同家庭之间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那些在当地收入水平

15、太低,因而感受到经济地位下降的农户会有迁移动机。,41,农户的风险决策机制理论,该理论假设移民的外出动机与其家乡所在地的社会机制不健全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移民外出时家庭决策一部分,是降低和分摊家庭的收入风险。,42,制度结构主义的理论视角,世界体系理论依附理论推拉理论乔根森的观点钱纳里的观点泽林斯基的人口转变假说,43,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理论,沃勒斯坦等是著名的左派知识分子,他们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44,劳动力迁移的“推一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推 拉”理论是唐纳德.博格(D.J.Bogue)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模型从动力学角度,将研究对象受

16、到各因素的影响转化为力的形式,对研究对象按其所受到的推力、拉力、反推力、反拉力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到研究对象的运动趋势。“推一一拉”理论认为,从农村向城镇的劳动力迁移可能是因城镇有利的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拉力”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农村不利的经济发展的推力而形成的。,45,“推一一拉”模型研究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因素,并将各主要因素的综合作用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E(li+ti-fli-fti)(i=1,2,.,式中):1i为城市化的拉力,如城市中较高的收入预期和现代的文明生活方式等;ti为城市化的推力,如农村中人均耕地的减少、较差的教育设施;fli为城市化的反拉力,如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17、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农村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农民的恋土心理等:fti为城市化的反推力,如城市基础设施的缺乏、失业率高、城市中对农民的社会排斥等。,46,当F 0时,即合力大于零时,表明目前的状况有利于农民向城市迁移就业,农民总体上具有向城市迁移的趋势。当F 0时,即合力小于零时,则表明目前的状况不利于农民向城市的迁移,农民不具有向城市迁移的趋势。该模型解释和说明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因素,但是这个模型只体现了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农民向城市迁移的趋势,并不能确定农民是否会迁移。,47,推拉理论,拉力(城市)收入水平较高城市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城市有较大的市场城市发展机会多城市生活丰富、彩色的人生,48,推

18、力,农村农村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动生产率低收入水平低下机会成本低灰色的人生开阔视野交通条件的改善,49,乔根森模型,假设:一、经济中包含着两个部门,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二、农业的生产使用土地和劳动这两种要素,当土地不变时,农业生产只取决于劳动投入;三、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工业生产需要资本和劳动且资本相对稀缺;四、工资和利润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份额不变;五、两部门的产出是时间的单调递增函数,50,乔根森模型,认为工业部门的工资等于边际生产力,而农业部门的工资等于劳动的平均产品,劳动力可以在两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农业剩余”和人口规模,农

19、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农业剩余规模越大,劳动力转移规模也越大,两者同比例增长,即不发达国家一般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现代工业部门和落后农业部门。落后农业部门的产量由土地和劳动所决定,生产函数呈收益递减。该理论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农业剩余。当农业剩余等于零时,不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当农业剩于大于零时,才有可能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农业剩余存在的前提条件下,乔根森又提出了一个重要假设,即农业总产出与人口增长相一致。在这种条件下,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剩余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转移到工业部门。因此,农业剩余的规模决定着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农村剩

20、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51,钱纳里的理论,主要描述的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发达国家: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52,1971年美国地理学家泽林斯基认为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相关,也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密切联系。根据人口转变各个阶段的特征,将人口迁移划分为五个阶段:,泽林斯基人口迁移转变理论,(1)传统社会时期-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缓慢/迁移率很低(2)早期转型工业社会时期-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迅速增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3)晚期转型工业社会时期-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城市间迁移和其它迁移增多(4)发达的后工业社会时期-死亡率

21、低/生育率低/国际人口迁移增加/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引起周期性人口迁移和流动增加(5)未来超先进社会时期(尚未形成)-人口迁移的非经济成分加大,大多数迁移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类似旅游的人口流动大量增加,53,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也被称为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和皮奥里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指,由于社会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形成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差异;不同人群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的差别,导致不同人群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模式上的明显差异,比较突出的如在

22、种族、性别与移民之间的分层等。,54,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一级和二级劳动力市场以及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一级劳动力市场的雇主都是一些大公司,主要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较易形成内部劳动力市场,工人的工资不是由边际生产力决定,而是由其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所处阶梯地位决定的,能得到比市场较高的工资;二级市场的雇主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产品需求变动频繁,企业对发展内部劳动力市场不感兴趣,工资由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趋向一个固定水平。,55,社会网络理论,也称社会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并非仅仅是受人境政策所调整的宏观经济作用的结果。当大量迁移者在迁入国定居,迁移者网络可能形成,并给跨境迁移施加惯性,即促使迁移不断进行和规模更大。移民网络是一系列人际关系的组合,其纽带可以是血缘、乡缘、情缘等。移民网络形成后,移民信息可能更准确、更广泛传播,移民成本和风险可能因此而降低,预期纯收入可能会增加,从而不断推动移民潮。所以,一旦迁移行为开始和移民网络建立,将通过扩散过程而自身维持下去,除非迁移发生的原始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随着时间推移,向国外特定地区定向移民可能融人某地的乡俗民风,不再与经济、政治条件直接相关。,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