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057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康复与康复医学,学习目标一、掌握康复、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康复医学的对象,健康亚健康的定义,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二、熟悉康复对象、领域,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团队的工作方法、社区康复的概念及工作内容。三、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和社区康复的发展史。,主要内容康复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一个女孩的故事-,康复专家的努力-,她的人生又变得五彩缤纷-,用脚弹出一片天地的刘伟,运动损伤后非手术康复,第一节 康 复,康复的定义 最初来源于英文,曾用于宗教;1910年用于残疾人。1969年WHO对康复的

2、定义;1981重新定义;1994康复专家Hellendar对健康定义作了补充,强调包括康复应所有措施。综合定义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功能障碍,使他们能重新参加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二、康复的对象康复的主要对象是病伤残者(各种原因导致的身心功能障碍)包括肢体、内脏、精神的功能障碍或受限、不全或残缺,而不能像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老年病也逐渐成为康复的对象。,三、康复的领域医学康复 采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康复目标的康复措施。医学一个侧

3、面,通过诊断、评定、康复治疗方法促进康复对象回归社会。教育康复 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职业康复 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职业教育评定和就业前职业教育及训练,使残疾者充分发挥潜能。社会康复 在社会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进残疾人重返社会。(法律保障、环境创设、政策倾斜、创造机会、消除偏见等),四、康复措施 多学科性、综合性: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心理的、工程学等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和方法。五、康复的目标 以病伤残者为中心,致力于病伤残者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其最终能回归家庭和社会,获得职业,实现经济独立,成为社会独立的一员。障碍情况和程度不同 目标不同年龄性别不

4、同 目标不同挖掘潜能,达到目标,六、康复的程度 是指病伤残者经全面康复后所达到的最终结局标准。康复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其是否有重返社会、与社会相结合的能力。康复程度分三级:,第二节 康复医学,一、康复医学的定义 是促进残疾人和伤病员康复,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和训练等问题的临床医学学科。医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由医学由残疾学、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或跨科性学科。康复、医学康复与康复医学之间相互交叉和重叠,但概念不可混淆。康复是一项综合性事业,由各级政府组织和协调。医学康复是应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为康复服务的一部分,仍属于临床医学范畴。康复医学是具有明确学术内容和技术

5、体系。(区别与联系见下表2),二、康复医学的对象损伤或急、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能力受损的病伤残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以及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康复医学涉及临床各个学科。神经系统疾病和伤残骨关节疾病和伤残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感官及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其他,三、康复医学的组成 康复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又是一门具有专科理论和专门技术的医学科学,其组成康复医学基础 主要有运动学、神经生理学、人体发育学残疾学和环境改造学等理论基础。康复功能评定 是对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进行评估,作为康复治疗的基础,制定方案,评价效果。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康复治疗,四、康复医学与

6、临床医学 相互联系又有显著区别临床医学为康复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临床医学的发展促进力量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构成完整的现代医学体系。康复医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训练 全面康复 重返社会 改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不是临床的延续,和重复,应与临床治疗同时并进。贯穿于临床医学的全过程。,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第三节 康复医学的发展,一、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前期(1910年以前)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的雏形;西方康复医学的发展。形成期(1910-1946)康复一词正式应用于残疾人。英国的康复车间确立期(1947

7、-1970)二战后客观的需要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Rusk确立的康复的概念。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联合会成立,标志着康复医学已臻成熟。发展期(1970年以后),二、我国的现代康复医学事业国家和社会对康复医学事业的重视康复医学学术团体的建立康复医疗机构普遍建立康复医疗工作卓有成效康复医学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实施(中山医科大学率先成立康复医学教研室;2001年康复专业职称晋升考试)康复医学文献出版工作成果突出社区工作稳定发,第四节 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一、健康的概念健康含义 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三层含义:生物学层面 心理层面

8、 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教育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特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传播健康信息,行为干预;以卫生宣传为主,健康教育方法: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健康促进 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健康促进是环境与健康的整合;涉及人群健康和生活的多方面内容健康促进在疾病预防中更加强调一级预防或更早阶段。核心

9、内容是社会动员包括健康教育、政策支持、环境支持等,亚健康 身体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发生功能性改变,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含义 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任何障碍都属于不健康的范畴。WHO一项全球调查表明:健康状态人仅占5%,疾病状态20%,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临床特征躯体性亚健康 表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理性亚健康社会适应不良性亚健康,健康与亚健康的关系,二、现代医学模式与康复医学现代医学模式与临床医学致病因素向多元化转变 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 主体是患者,主导是医生相互参与与协商模式防治结合,共同参与 从单纯的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现代医学模式与康复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

10、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在各医学分支中,康复医学的基本观、原则和思维方式最符合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康复医学的功能覌涉及康复对象的生理、心理、职业、社会等全面康复。在各个医学分支中,只有康复医学把最终目标与重返社会密切结合起来。,三、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训练 全面康复 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1、早期同步 早期介入 早期治疗 早期预防 治疗康复同步;2、功能重建 复原 适应 代偿原则重建;3、主动参与;4、整体全面;5、团队方式;6、提高生活质量,四、康复医学的重要性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文体活动

11、日益发展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准备,五、康复医学的团队工作方法学科间合作 采用各学科之间的合作方式,综合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使病、伤、残者尽早恢复其功能,增加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全面全面康复,融入社会的目标。、学科内合作 各专业之间要团结合作,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才能实现全面康复。,多学科协作,康复协作组,第五节 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一、康复预防 即残疾预防,之在病伤残的发生前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残疾及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或减轻其程度。康复预防分三级:一级预防 预防伤病(各种伤害)的发生,即通过各种措施预防能导致残疾及功能障碍的各种损伤、疾病、发育缺陷、精神创伤等的发生。二级预防

12、 防止损害造成失能三级预防 预防失能转化为残障,二、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基础是客观、准确地检查、判断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程度,确定商存的代偿能力情况,估计功能障碍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找出康复目标,制定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决定康复治疗后患者回归及去向的过程。主要是指功能、能力的评定康复评定的方法必须标准化、定量化,具有可重复性。,三、康复治疗(常用十一种疗法)物理疗法 运用运动、手法以及电、光、声、磁等物理因子进行预防、治疗、康复的方法。前者称运动疗法,后者称理疗。运动疗法使用器械、徒手法或者依靠患者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方式达到预防、改善和恢复身体功能障碍及功能低下的一

13、种方法。理疗 电疗 光疗 超声波疗法 磁场疗法 温热疗法 水疗 生物反馈疗法等,作业疗法 是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从日常生活活动、工作或劳动、休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以恢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的治疗方法。功能性作业疗法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感知认知障碍训练 假肢、矫形器特殊轮椅的操纵和使用训练。言语训练心理疗法 是心理治疗师应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通过与患者的心理活动作用,解除患者在情绪、行为、认知及意志方面的心理障碍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法 理性情绪疗法 行为疗法 支持性心理疗法。,文体疗法 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和娱乐项目对患者治疗的一种方法。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康复工程 应

14、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恢复、代偿或重建患者功能的科学。如设计和制造假肢 矫形器等康复护理 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联系的治疗训练,提高残疾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疗养,第六节 康复医学的服务模式,一、医疗机构的康复 康复医学研究所康复医院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专科康复医院(中心)应具备的条件 康复专业人才 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先进、完善的康复设备优点 服务水平高,有利于开展早期康复,能解决各种康复问题。缺点 患者必须住院,二、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1976年WHO提出的一种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康复服务途径。即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地的全面的康复服务。适应世界各国。我国1

15、985年正式开始社区康复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社区的概念 同住一个地区或一个乡村的人群所构成的社会。社区五要素:相对固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范围、一定规模的设施、特定的文化背景行为意识和认同意识、一定类型的管理机构及制度组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康复的概念 1981年WHO 定义:是指在社区的层次是采取的康复措施,即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包括有残损、失能、残障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而进行的康复措施。1994年WHO 定义: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社区康复有赖于残疾人自己及其家庭

16、、所在社区、相应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个体努力。,社区的产生和发展1976年WAO提出要通过社区向残疾人提供基本的服务和训练1981年国际残疾人年 制定10年规划1994年重新明确社区康复的概念我国1986年起开始有系统有计划地推行社区康复1988年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92年制定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把康复工作推向社区1996年九五计划纲要十五(2001-2005)计划纲要,社区康复的组织机构社区康复管理网络(县乡村三级)社区康复工作网络 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充实康复内容,一网多用,建立三级社区康复网络社区康复资源中心 是指在社区康复中可利用的有关

17、组织管理、协调实施、技术指导、培训人才等功能的组织或机构。,社区康复的工作程序成立机构(领导小组 建立康复网络 资源中心)制定计划 建立社区工作制定及各级人员职责选择和培训社区康复工作者开展社区内残疾人普查开展医疗康复开展社区内全面康复工作总结和评估,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残疾普查 了解残疾人数、残疾种类,取得相关资料。残疾预防 预防接种 卫生宣传 安全环境创设等康复训练 心理指导服务职业康复健康教育社会康复,社区康复的目标依靠社区力量,以基层康复站和家庭为基地,采取各种简便易行的治疗和训练手段,帮助残疾人改善、恢复身心功能,最大限度恢复自理,能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平等享受入学和就业机会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康复的评估对康复对象的评估对社区整体估值的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