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5303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诊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李培武,急诊医学的历史与现状急诊医学的特点与目标急诊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如何建设二甲以上医院急诊医学科未来与前景,前 言,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许多边缘学科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主要涉及院前、院内急救、急危重病的救治。,一、急诊医学的历史与现状,70年代美国率先将急诊医学独立于其他专科。1979年,急诊医学获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50年代中期,中国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救站,重点是进行院前急救。1983年,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城市医院急诊室(科)的建立方案”。1985

2、年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了设立“急诊医学”研究生点。1986年12月1日中华医学会正式批准成立“急诊医学专科学会”。,急救中心基本概况,1983年独立建制,曾更名“兰州急救中心”1995年首批被评为甘肃省医学重点学科1995年成为国务院首批急诊医学硕士点授予单位1995年首批卫生部评审通过的甘肃省急诊医学国家级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成为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PTC)省级基地2011年被评为甘肃省急诊专业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下设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急诊医学,1983年中国第一个完全独立建制的急诊科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1987年5月全国急诊医学会成立,从学术上确立了急诊医学

3、的学科地位,A time of explosive growth,急诊科建设,从 业 人 员,学 术 组 织,全国县以上医院都建立了独立建制的急诊科,所有急诊都设置了专门急诊医学专业人员,全国地方性学术组织:急诊医学会、医师协会等全国地方性学术刊物:中华急诊、中国急救等,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但是,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发展不平衡。迄今,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或专业逐渐被政府和医学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在开展医院管理年的活动中,急诊科成为各级医院考察的重中之重,从而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南京医科大学为首的医学院校率先开设了急诊医学系,目前

4、有20所院校设立急诊(救)医学系、专业方向(急诊、急救、救援等),急诊医学硕士点(53个)、急诊医学博士点(22个)。,邵孝鉷 教授 我国第一个急诊医学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1992年当选为世界灾害和急诊医学学会理事会理事,1990年应聘为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刊物“急诊心脏救护现况”(CurrentsinEmergencyCardiacCare)以及WADEM的机关刊物“院前和灾害医学”(Pre-hospitalandDisasterMedicine)的编委之-。,王一镗 主任医师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5、院终身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及其英文版编委,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顾问,Hong Kong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编委,我国急诊医学学会第三届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主任委员,1999年9月当选为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理事,2001年10月被授予美国急诊医师学会荣誉会员。主要著作:实用急诊医学主编;急诊医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试行)主编;实用急诊手册主编;休克的综合治疗主编;袖珍临床急救手册主编;现代急诊医学副主编;急诊外科学主编。,李宗浩 教授 中华医学会首届急诊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现任中国灾协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

6、会急救与复苏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首席专家。参与200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工作,并被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为该指南中文版组织者、翻译者。专著有现代急救医学、现代救援医学等,以及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紧急救护、生命链等科普著作,是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学会的专刊,院外急救与灾害医学(Prehospital&Disatet Emergency medicine)中国编委。,李春盛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教授,于学忠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教授、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主任北京急诊医学会副主委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应急办专家组成

7、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二、急诊医学的特点与工作目标,与临床各科有密切关系,是临床各科急危重症诊治的第一环节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有效抢救与合理转归诊疗活动不以系统器官定界,而是以病情急缓和程度界定临床活动范围急诊医师应具有特殊的临床思维方式、知识体系和急救技能强调第一时间的正确处置与抢救医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协调合作能力十分重要,独特的临床思维方式,传统专科 有病 急诊科 什么脏器 什么病 严重度 危重期 生命威胁 处方,急诊医学的救治特点通过最少的病情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敏捷的思维,果断决策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救治。,1变化急骤、时间性强。2随机性大,可控性小。3疾

8、病谱广泛、多学科交叉。4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5.危重病人的诊治风险大、社会责任重。6.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务必出色。,急诊医学科工作目标,诊断与治疗,稳定病情创伤急救挽救生命器官功能的维护降低伤残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减低死亡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急救医学、灾害医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科急救技术,气道控制呼吸机应用CPR-BLS心电除颤和起搏低温创伤五大技术深静脉穿刺血液净化介入、溶栓急诊超声其他,三、急诊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急诊科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急诊科结构模式混乱?二甲医院急救工作存在的问题?,1)指挥调度不统一;2)院前急救能力差3)急救资源未能充分利用;4)

9、急诊急救作为“中转站”5)无EICU或急诊病房;6)伤病员自我救护能力差。,四、如何建设二甲医院急诊医学科?,?,急诊医学和急诊科工作,急诊医学是影,急诊科工作是形,急诊医学专业体系、学问、学科,急诊工作、病人需要医院需要,怎么往前走?,尚未完成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医院提高能力、提高地位、进行专业建设已经完成专业建设的医院,怎么走?,今后急诊要怎样?,对急诊医学专业性和工作重点要清楚不拘泥有工作才会有发展急诊模式、形式?院中院、急诊科?通道式/自主式?依赖型/自主型,1、学科定位,流动的通道KEEP MOVING医院的大分诊台CCM危重病急救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10、创伤中心、中毒中心等,2、急诊医师,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具有相当的临床诊治能力、洞察能力、调解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幅钢筋铁骨以系统、整体、平衡、动态的观念对待急诊患者全面发展与专业特长,3、急诊科结构模式,院前急救-急诊病房-EICU 三维一体的结构模式。院前急救是急诊的突击队或先锋队院内急诊科是急诊的桥头堡ICU则是大本营,急诊外科应当成立创伤外科(组),重点收治多发伤病人。,EOR,EICU,Emergency Department,Initial Resuscitation,First-Aid,4、急诊医师专业的培训 急诊医师准入制

11、(规范化培训),急诊医师的培训目标,掌握急救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医学急救设备和掌握救治急危重症的技能能够快速识别患者并估计其病情能够快速制定紧急处理方案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大量患者有关的医学信息并从复杂的病例中识别出危重患者及其诊断能够评估病情的急性程度,并制定优化处理方案能够通过会诊的手段解决各种急诊患者的临床问题能够根据时间顺序安排好急性程度较高和较低患者的处理 懂得如何获取急诊急救方面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急诊医师的培训内容,“急诊三基”:急诊内科学、急诊外科学、复苏医学、重症医学、灾难医学、中毒医学、院前急救学、急诊管理学等。医学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培

12、训,急诊医师的培训方法,一对一培训轮转(Program)急诊科病例分析急诊医学学术讲座阅读相关文献,指导收集、整理现代医学材料,探讨急症救治方面的新的研究方向进修学习学习班、研修班,考核评估,制订急诊医师准入准出标准。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在急诊医学科单独值班。考核不合格者,继续留在急诊科,重新培训,但不能单独值班。卫生部百日医疗安全行动检查指南2009,37,5、可以积极思考的建设?,积极参与和主持院内急救、会诊本院住院医师的急诊医学规范化培训急诊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创伤急救 BTLS等急诊超声技术急诊生命功能判定实验室(复苏、重症)急诊科研,38,6、许多事等待着你、我、他,家庭中毒指导初级和高级生

13、命支持培训ICU普通内科病房卒中单位、胸痛单元急诊焦虑控制(conscious sedation)急诊营养方案贫困急诊方案(indigent care)凡是急性医疗救助,凡是群众需要又没人做的,凡是努力一下可能做到的,五、面对现实,提高急诊科医师素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全科性)专业临床经验的积累与提高准确熟练的操作技术(技术能手)正确的预见和判断能力应急能力(动作反应敏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社交能力,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于2009年5月25日由卫生部正式颁布,这是继1983年卫生部关于医院建立急诊科的又一个重要文件。“指南”共分6章 共计45条,附件2个。,一个规定两个强调,

14、强调了急诊科在医院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对急诊科的构建、设置、运行、人员配备、科室管理、检查评估作了详细规定。,兰大二院急救中心,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指导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有利于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有利于为保证急诊医疗质量和安全。,首次对人员的配备和管理明确规定:,强调急诊医师、护士固定率均要在75。急诊医师必须从事3年以上临床工作才能在急诊科工作。同时要求急诊科学科带头人和护理学科带头人是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护师。在附则中特别强调了急诊医师应当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并考核合格上岗。,管理与职称、待遇,对急诊科医务

15、人员在职称晋升及分配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强调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急诊医疗质量的监控、评估,以保证急诊医疗安全,有利于急诊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使急诊医学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人民健康要求相适应。对急诊科的管理专门做了论述。,急诊科仪器、设备基本配置作了要求,除抢救仪器之外,特别要求应配备便携式超声仪、血液净化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急诊医学-优势学科 应具有六个要素,有足够数量的病人群,急诊病人既是服务对象,同时还是医、教、研的载体,又能体现急诊医疗水平;有固定的研究方向,要有国家级项目的科研基金,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要有团结向上、愿干事业并有团队精神的急诊科人才梯队,年龄、职称、学历、结

16、构要合理,急诊医学是一个年轻的临床专业,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支撑在本学科要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辐射力能培养训练一支能干的急诊专业队伍,急诊医学发展需要我们坚持5P精神,热情(Passion)恒心(Patient)坚守(Persistent)脚踏实地的实践(Practice)必定能达到辉煌的前景(Prospect)。,还要告诉你非常重要的几件事,但是,有了这些就够了吗?,急诊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医德 爱心;精心;齐心;细心;公心。,要 有 诚 信,敬业精神不可少,经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团 队 精 神,努力打造一种君子团队,保持高度的自信心,敢于冒巨大的风险,经 常 保 持 微 笑(When yo

17、u smile,every else;When you cry,only you),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喜悦,乐 于 助 人,学会和各种人愉快地相处,但是也要学会宽恕他人,保 持 幽 默 感,但也不要太牛B,别充老大,也千万不要相互指责,太累了,也可高歌一曲,动感地带,喂!帅哥,有空吗?,我正忙着啦!呆会儿Call 我!,别忘了,有空来BBS灌灌水,OK,朋友们!,按我说的做,你可能会,Dr.SafarProf.Kouwenhoven,注 意,一念之差!一技之差!-与一命相联!,按我说的做你也会,我们-急诊医护人员 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敢做什么?!?!,只要急诊人对急诊发展

18、有自信、坚持自尊、自强、自立、不妄自菲薄,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永不放弃,坚信急诊医学未来充满生机。-李春盛,我相信在大家努力下,急诊医学科一定会腾飞!急诊科舰队一定会迎着朝阳去远航!,厚德精医 博学笃行 自强不息 独树一帜,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加快亚专业分化,做好急诊新业务推广,提高运行效率,做好示范作用。借助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项目(PTC)甘肃基地优势,推动全省急诊队伍素质及水平建设。发挥好质控中心作用,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总费用、缩短住院日工作,不断提高我省急诊急救医疗质量及水平,切实为公立医院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积极创建博士点,推进高层次急诊医学人才培养。主动承担全省急诊急救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进修任务,扩大急诊医师专科培训基地规范培训工作及基层帮扶工作。在科研方面重点争取高水平重点科研项目上的突破,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时刻准备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