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ppt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主要内容,1.如何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特点,2.重视病原学检查,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基本原则,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抗生素,合成类,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drugs,抗病毒药抗真菌药 抗微生物药 抗寄生虫药,抗菌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抗菌素,治疗各种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需要明确的概念,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
2、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需要明确的概念,常用抗菌药物分类,抗生素类:1、-内酰胺类: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氧头孢烯类 单环-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内酰
3、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常用抗菌药物分类,抗生素类:2、氨基糖苷类3、大环内酯类4、林可霉素类5、四环素类6、多肽类7、其他抗菌药物,常用抗菌药物分类,合成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硝咪唑类磺胺类呋喃类,作用机制,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常用抗菌药物特点-青霉素类,繁殖期杀菌剂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毒低对敏感菌感染疗效肯定价廉诱导耐药低,青霉素类临床常用药物,天然青霉素:高效,主要针对球菌。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胆汁排泄率高,脑脊液浓度能达治疗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胆汁排泄率高,脑脊液浓度对铜绿无效,头孢菌素特点,具有青霉素类优良属性广
4、谱,覆盖常见致病菌耐酶、耐酸过敏少、轻缺点:对肠球菌、脆弱类杆菌差,头孢菌素类 抗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西力欣)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他啶(复达欣)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马斯平),头孢菌素类临床常用药物特点,一代:头孢唑林,耐酶、肾毒性低,不入脑。二代:头孢呋辛,低毒、耐酶,入脑但疗效不著,头孢替安难入脑,头孢孟多有出血倾向。三代:诱导酶产生 头孢哌酮:不耐酶,不入脑,肝胆排,肾功不全可用,抗绿脓,凝血功能障碍。头孢他啶:抗绿脓最强,耐酶,入脑。头孢曲松:肝胆排,半衰长,入脑
5、(居首位)头孢噻肟:肠杆菌科最强,入脑。四代:对阳性菌作用加强,对广谱-内酰胺酶稳定。,其他内酰胺类 药效学特点头霉素类(对厌氧菌有抗菌活性,对产ESBLs酶菌有效)头孢西丁 对各种厌氧菌良好抗菌活性,可入脑 头孢美唑 对需氧G+、G-、其他厌氧菌优于西丁,脆弱稍次氧头孢烯类(兼具抗厌氧菌双重广谱作用)拉氧头孢 可入脑,对脆弱拟杆菌强,影响凝血功能单环类 氨曲南 抗铜绿等G-杆菌,窄谱,胆汁排泄率高,耐酶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超广谱抗菌(对MRSA、不典型病原体、(泰能)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无效),碳青霉烯类常用品种比较,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杀菌剂不
6、需做过敏试验不同程度的耳、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作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的选用药物,氨基糖苷类常用抗菌药物,阿米卡星抗菌作用较庆大霉素弱,但对铜绿作用强异帕米星稳定性优于阿米卡星,对铜绿以外的阴性菌作用更强。妥布霉素对铜绿的作用较强,但对钝化酶不稳定。,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抗G,抗厌氧菌。克林霉素(吸收、组织浓度、抗菌活性、不良反应)优于林可霉素。抗菌作用强,用于金葡菌等G+和厌氧菌感染*血、骨、骨髓、关节中浓度高,不入脑*引起伪膜性肠炎(口服甲硝唑、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广谱:G为主,耐药菌,非典型病原体杀菌剂,抗生素后续作用(PAE)长,半衰期长口服生物
7、利用度较高,分布广作用于DNA旋转酶,小儿,孕妇不宜应用细菌耐药快,交叉耐药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断裂等,并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喹诺酮类药物分类,第一代 萘啶酸、吡哌酸 对G-杆菌作用强,仅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第二代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对G-杆菌作用强,体内较稳定,毒性降低,可用于各系统感染 第三代 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帕沙星 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杆菌的作用,安全性高,半衰期长第四代 克林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对抗
8、G+球菌的活性,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喹诺酮类常用抗菌药物,尽管近年上市不少新型喹诺酮类药物,但对阴性菌的作用均未超过环丙沙星。对除艰难梭菌以外的厌氧菌有效耐药率已有显著升高,新型喹诺酮对肺炎球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加。对糖代谢紊乱和QT延长者应慎用。,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经验性治疗: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严格控制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大环内酯类,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需氧G+球菌、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等,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用药
9、不同品种间交叉耐药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故尿路感染时要碱化尿液在前列腺浓度相对较高不易进入血脑屏障不典型病原体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半衰期长组织内浓度高,体内活性超过体外,毒性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肝病患者和妊娠期患者不宜应用红霉素酯化物。对细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生素合用,治疗产生生物被膜细菌所致的慢性感染免疫调节作用,对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特殊疗效亚太区肺炎球菌的耐药率快速上升,可能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大环内酯类,常用抗MRSA药物特点,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疗效相同,宜监测血药浓度。替考拉宁对溶血性葡萄球菌无效,对其他阳性菌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似。半衰期长,难以透过
10、血脑屏障。夫西地酸:对MRSA有良好抗菌活性,但对腐生葡萄球菌以及其他阳性菌作用差,易耐药。经胆汁排泄。利奈唑胺:对MRSA等阳性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长期使用可导致骨髓抑制。达托霉素:限用于右心血流感染,分布容积小,体外对链球菌有效,但体内无效,被肺表面活性物质灭活,不用于肺部感染替加环素:抗菌谱广,半衰期长,除铜绿假单胞菌以外基本敏感,不入脑。,磷霉素,化学合成类药物,分子小与其他抗生素协同作用组织分布好:蛋白结合率低,入CSF谱广,对常见致病菌具良好作用毒性低肝肾功能不全者安全使用价廉,磺胺药,肺孢子虫感染的首选用药用于敏感菌所致尿路感染,肠道感染皮疹、黄疸和肝脏毒性,硝基咪唑类,对厌氧菌
11、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口服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艰难梭菌感染,重视病原学,病原学观念,重视病原学检查,每种感染性疾病均有其特异性病原微生物。病原的检测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准确的检测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基础。标本取材不佳,检验结果几乎无意义.区分致病菌和定植菌。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除了与体外药敏试验有关,还与体内药物动力学有关。,标本采集的注意点,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准确从感染部位采集,避免污染。注意采集时间。标本足量。采用合适的器具运送标本。,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1)部位准确:痰清洁口腔,咳深部痰(2)时间恰当:痰、尿清晨;败血症寒战前(3)标本足量:血培养成人8-10ml,婴幼儿1-3ml
12、(4)即采即送,判断可能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的基础,根据感染部位根据感染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生感染的时间根据当地细菌学资料,判断可能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的基础,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可能的致病菌迁徙性脓肿金葡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感染部位组织坏死,恶臭厌氧菌脓液呈带荧光的黄绿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织坏死,有黑缘产黑类杆菌组织坏死伴坏疽产气荚膜杆菌,院内肺炎病原菌,早期,中期,晚期,1 3 5 10 15 20,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肠杆菌,肺克,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入院天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
13、原则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简介(头孢类)第四部分 各类主要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抗 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
14、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
15、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例如:头孢菌素抗菌特点 G+一代二代三代 G-三代二代一代一代:不耐酶。头孢唑林,金葡菌
16、,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头孢唑林+甲硝唑对获得性腹腔内感染和盆腔感染;头孢氨苄,上呼吸道感染二代:耐酶,抗菌谱广。头孢呋辛,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呼吸道感染三代:抗菌谱广,耐酶。头孢他啶,绿脓杆菌,加氨基糖苷类有协同作用;头孢噻肟,广谱;头孢曲松,淋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唯一长效。,抗菌药物组织穿透性,骨组织分布:氟喹诺酮类、磷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前列腺分布: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SMZ、四环素类血脑屏障:凡脂溶性大、离子化小、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分子量小的药物较易透过。抗生素对脑脊液的穿透性:a即使存在脑膜炎,脑脊液通透性好 b存在脑膜炎时,可充分穿透脑脊液 c存在脑膜炎时,穿透性欠佳,抗
17、生素对脑脊液的穿透性,很好a氯霉素、甲硝唑、磺胺嘧啶、TMP-SMZ、异烟肼、氟康唑、伏立康唑好b青霉素类:青霉素G、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吡肟、头孢匹胺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其他:氨曲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舒巴坦、克拉维酸、利福平差c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其他: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安全性-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在一些情况下存在禁忌或特别谨慎使用,喹诺酮类-软骨发育(孕妇及18岁以下避免使用);抽搐、诱发癫痫,避免用于神经系统感
18、染、癫痫;注意光敏反应。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头孢类-双硫仑样反应,故在应用本品期间和以后数天内,应避免饮酒和服含酒精的药物。碳青霉烯类-头昏、抽搐、精神症状,避免用于神经系统疾患、癫痫。万古霉素、多粘菌素-肾毒性,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
19、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二)给药剂量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三)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
20、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如血流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等);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肌内注射给药时难以使用较大剂量,其吸收也受药动学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只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轻、中度感染者,不宜用于重症感染者。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四)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
21、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 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 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 少或防止复发。,(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 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3.
22、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如两性霉素 B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 2 种药物联合,3 种及 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亦可能增多。,抗菌药物预防性应
23、用的基本原则,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6.以下情况原
24、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二)预防用药原则1.清洁手术(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
25、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2.清洁-污染手术(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4.污秽-感染手术(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
26、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 MRSA 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
27、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手术预防用药选择,选用的抗菌药物须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SSI大多数病原菌的抗感染药物,且为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预防厌氧菌除外)。首选头孢菌素,以第一、二代头孢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一般不主张把氨基糖苷作为预防用药。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仅可用于泌尿系手术。大环内酯类属抑菌剂,一般不作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
28、度:三级管理分级原则: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特殊使用类别管理的药物: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
29、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中应用的基本原则,肾功能减退患者抗
30、菌药物的应用,常用量或略减量的:经胆汁排泄如红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可使用但剂量需减少,经肾脏排泄,但毒性反应低的,如青霉素,头孢菌素,SMZ等避免使用,尤其是经肾代谢的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不宜使用如四环素,呋喃妥因,对氨基水杨酸,长效磺胺类。,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主要由肝脏清除但毒性低,仍可应用,必要时减量,如林可霉素,红霉素等主要经肝脏代谢,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应避免使用,如利福平,四环素,磺胺类等由肝肾双重途径代谢的,减量使用,如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等主要经肾排泄的,不需调整,如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FDA分为5类A:在妊娠妇女中进行过研究,无
31、危险B:实验动物无危险或有毒性,人类研究无危险性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C:动物研究有毒性,利大于弊,如喹诺酮,克拉霉素,抗真菌药物等D:已证实有危险,但可能获益,如氨基糖苷类,伏立康唑,四环素X:致畸,危险大于收益,如奎宁,利巴韦林,抗菌药物在乳妇中的应用,乳汁中含量高,且具有明显毒副作用的,如磺胺药,异烟肼,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附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15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附201
32、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232号)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附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337号),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二、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根据本省(区、
33、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三、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
34、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四、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 DDDs以下。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
35、。,五、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至1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六、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
36、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七、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二级以上医院要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八、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
37、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医疗机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医疗机构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跟踪管理和干预,实现持续改进。,八、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