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组织化程度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3763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组织化程度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提高组织化程度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提高组织化程度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提高组织化程度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提高组织化程度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组织化程度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组织化程度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提高组织化程度,1,前言,第一章,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涉及领域最综合、工作链条最长的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精准脱贫“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是扶持贫困群众长远发展的精准脱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大民生工程,对于提升人口素质、城镇化水平、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2,前言,第一章,启动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省级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近20个配套文件,省发展改革委采取了10项措施(问题清单制、挂图作战制、按月调度及工作会议制、情况通报制、双点长制、督导稽察制、成效考核制、约谈工

2、作制、执纪问责制、阳光工程制),建立健全了8大体系(责任体系、指挥执行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宣传培训体系),规范有序推进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3,第一章,前言,第一章,2016年至今全省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万人,截至2017年底约25.3万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实现了脱贫,生产生活发展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易地扶贫搬迁成效逐步显现。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2017年2月28日作为时间节点,分为两阶段:此时间点前因执行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现偏差实施的部分项目,需进行彻底整改;此时间点之后实施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组织实施。,4,严守

3、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严守搬迁安置房建设标准的“标线”,严守搬迁不举债的“底线”,1,2,3,四条控制线,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4,政策要点,5,第二章,一、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搬迁对象,即“搬什么人,搬多少人”。为什么要强调搬迁对象?因为本轮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补短工作”中“短板中的短板”,解决的是几轮扶贫开发后留下的“硬骨头”。首先,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形象的说,就像“扣扣子”一样,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就是这第一颗“扣子”,一开始扣不准,后期无论怎么扣都会是“无用功”、无功而返。其次,这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力度很大,远远优于过去各类搬迁,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

4、人口的补助也大大优于同步搬迁户,涉及诸多经济利益、社会问题,所以精准确定搬迁对象显得格外重要。,6,精准识别,按年度锁定搬迁对象,符合6类地区,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统筹同步搬迁人口,精准标注搬迁对象,2,1,5,4,3,一、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7,第二章,一、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一)搬迁前提:迁出区符合6类区域一是迁出区必须是符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6类区域,这是精准搬迁对象的重要“界限”: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六类地区:一是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二

5、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三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地区;四是地方病严重地区;五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六是其他确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地区。,8,第二章,一、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二是“四个不纳入”。工矿塌陷区、工程强制性搬迁区域、抵边自然村和传统村落不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三是“三个优先”。优先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例高的自然村,优先支持自然村整村搬迁,优先搬迁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第二章,一、严守搬迁对象精

6、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二)搬迁基础:识别和标注一是精准识别。搬迁对象识别由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按照先普查筛选、后识别认定的原则确定,不得层层分解下达搬迁任务指标。在按照“6类区域”标准确定迁出自然村的基础上,搬迁对象采取“户申请、组评议、村初定公示、乡审核、县审定公告”程序识别确认,每个环节都要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案,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同步搬迁人口均需登记造册。,10,第二章,一、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二是精准标注。标注是通过识别程序,由各县(市、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动态调整的工作部署,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上给建档

7、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取得合法资格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到底需要搬迁哪些人的问题。过程中因搬迁人口意愿变化或其他原因不愿搬迁的,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进行动态管理。标注的重要性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精准识别作了具体要求,即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识别认定结果为依据;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暂行办法明确:考核搬迁精准率的依据就是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的数据。,11,第二章,一、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三)搬迁规模:9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是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

8、迁的规模,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原我省纳入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规模;二是省委、省政府考虑到我省实际,经多方努力争取,于今年5月正式新增纳入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3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规模。超出此99.5万规模范围的都不是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这也是不同对象享受不同政策的“界线”。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的规模,原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范围内,迪庆州搬迁规模是7044人。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汇总上报各地的新增需求,迪庆州新增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49人,其中德钦县1126人、维西县2523人。,12,第二章

9、,一、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四)搬迁要求:鼓励整村搬迁、必须签订协议一是整村搬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对集中居住在3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达到脱贫出列条件的自然村整村迁出,纳入整村搬迁计划的自然村原则上不再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二是签订“三个协议”。通过宣传政策之后,乡镇(街道)要与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搬迁协议搬新拆旧协议脱贫就业协议,扎实推进搬迁安置、建新拆旧、后续扶持和脱贫销号等相关工作。,13,第二章,一、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锁定搬迁对象,(五)搬迁统筹:同步搬迁人口考虑到迁出地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具有

10、同质性,还有部分生活在同一迁出地的非建档立卡人口需要纳入搬迁范围,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步搬迁,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但不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和政策。特别是新增3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步搬迁规模,按新增搬迁总规模50万人的30%,即15万人左右控制。,14,第二章,二、严守搬迁安置房控制的“标线”,精准安置房建设,建设方式必须以统规统建为主,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必须立足于“保基本”,适当控制同步搬迁户建房标准,15,第二章,二、严守搬迁安置房控制的“标线”,精准安置房建设,(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安置房,必须立足于“保基本”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

11、,结合国家制定的硬性要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置房的定位就是“保障基本”。一是用地集约规范,建设用地是稀缺的资源,必须严格执行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或州(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宅基地用地面积标准。二是满足安全居住需要,要能达到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实现贫困搬迁群众“安居”的目的;三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国家明确易地扶贫搬迁人均建房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最大户型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这是住房的“标线”,既是“保障基本”的强制性标准,也是最高限标准。,16,(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安置房,必须立足于“保基本”各地严格控制建房成本,防止出现过度装修、“垒大户、堆盆景”的情况。在规划设计时,各地

12、可以在保基本的前提下,为搬迁对象今后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预留空间;也可以结合进城入镇成本高的实际,统筹保障性住房标准和城市住房人均面积情况,合理适度减小住房面积。,17,第二章,二、严守搬迁安置房控制的“标线”,精准安置房建设,(二)同步搬迁户安置房面积应适当予以控制 各地依据自身财力状况合理制定同步搬迁人口安置住房建设标准,但不能与建档立卡搬迁户差距过大。,18,第二章,二、严守搬迁安置房控制的“标线”,精准安置房建设,19,(三)建设方式务必以统规统建为主,在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集中安置点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实行统规统建。房屋设计可彰显地方元素和民族特色。尤

13、其需要重视的是,新增3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以统规统建、进城入镇安置为主,城市化安置比率不能低于75%。,第二章,二、严守搬迁安置房控制的“标线”,精准安置房建设,(四)务必落实“搬新拆旧”政策 为什么要“搬新拆旧”?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法律要求“一户一宅”,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一户只能有一个宅基地,这是法律“红线”,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新建安置房后必须拆除旧房。二是实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要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了新房子和产权土地,老宅基地一般都要比新的产权土地面积要大一些,腾退复垦之后,农村建设用地就会有个差额,节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国土部门通过在省域内或省域间流转使

14、用,交易后形成的收益,作为低成本长期贷款的一部分还款来源,这既是减小政府因易地扶贫搬迁巨额负债风险的客观实际,也是农发行、国开行敢放贷的原因。同时,所得收益还可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20,第二章,三、严守搬迁不举债的“底线”,用足用好各渠道资金,(一)65万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存量部分政策资金来源:全省用于原65万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人均约5.7754万元,共375.5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2.14亿元,建档立卡人均0.8万元(藏区人均1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63.4亿元,人均0.975万元;专项建设基金32.5亿元,人均0.5万元;国家低成本长期贷款22

15、7.5亿元,人均3.5万元。这些资金除了中央预算内投资是国家的无偿补助以外,其他渠道资金按照“省负总责”的原则,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本金由省级偿还,利息由州(市)承担;专项建设基金、国家低成本长期贷款的本息均由省级承担。2018年及以后搬迁任务的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不变,但其他资金来源均为地方政府债券。,21,(一)65万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存量部分政策1.建房补助标准:人均“2+0.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房人均补助2万元(藏区人均补助2.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复垦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奖励6000元。2.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人均约3.175万。3.群众自筹上限

16、:户均不超1万。严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向商业银行贷款或民间借贷建房,每户自筹建房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坚决避免因搬迁而新增负债影响如期脱贫。,22,第二章,三、严守搬迁不举债的“底线”,用足用好各渠道资金,(二)34.5万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增量规模政策目前已报省委审批,待批复后正式印发。城市化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5.7754万元、同步搬迁人口补助标准会提高。,23,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精准组织实施,强化前期工作,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精准制定和落实脱贫措施,科学搬迁是首要前提,24,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

17、,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一)引导科学搬迁1.以集中安置为主。为释放人口红利,提高资金覆盖安置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易地扶贫搬迁以集中安置为主,包括行政村内就近安置、建设移民社区(新村)安置、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乡村旅游区安置、其他安置等5种方式。“十三五”时期,原规划65万人搬迁任务内2018年度15万人搬迁规模,各县(市、区)安置到州(市)政府所在城市、县城和乡镇(含园区、景区安置等)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新增34.5万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及同步搬迁人口,实行城市集中安置,各县(市、区)安置到州(市)政府所在城市和县城的比例不低于75%。,25,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

18、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2.规范分散安置。分散安置包括插花安置、其他安置2种方式,选择城镇或具有一定人口聚集规模、公共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好、有增收致富条件的中心村进行安置。,26,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3.杜绝原址拆建和同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6类区域有一个本质特征,就是难以通过就地扶持实现脱贫,或者就地扶持脱贫的成本较高,需要从原迁出地迁出并妥善进行安置,改变其生存、脱贫、发展的空间,这是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村危房改造的本质区别。因此,原址拆除重建、村落内部换宅基地等所谓的“搬迁”不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防止违背“易地”初心,防止搬迁只是为了“建新房”、贫

19、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得不到明显改善、从“屎窝”挪到“尿窝”等与易地扶贫搬迁目的不相符的搬迁工程出现。,27,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二)强化安置点项目前期工作1.科学选址。安置点选址要做到“三符合”“四避开”“五靠近”。“三符合”即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林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四避开”即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区、洪涝灾害威胁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五靠近”即靠近县城、重点乡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中心村;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围绕搬迁规模、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城新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情况,统筹好集中安置

20、点选址布局。,28,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2.严格执行项目报批规程。项目前期工作要严格执行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按照选址定点、规划编制和民居设计、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三阶段。按初步设计深度编制和审批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以及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等审批文件;实施方案含后续产业发展与就业扶持方案、社会保障接续方案、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方案。凡是勘察设计达不到行业规范深度要求、审批手续不完善、未经招投标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29,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

21、点建设规范,(三)合理配套并同步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基础设施按照市政公用设施等行业标准建设,在充分利用所在县城或城镇服务半径内已有设施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及商业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坚决杜绝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安置房进度不配套,不具备搬迁条件强制要求群众搬迁的情况发生。,30,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四)规范建设管理1.全面推行双点长制。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有力推动项目建设,各安置点“点长”由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和一名施工企业

22、项目经理同时担任,共同做好集中安置点的建设管理、脱贫发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凡是已开工但还未竣工验收以及拟新开工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均要明确“双点长”;分散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由县(市、区)参照集中安置点“双点长”制的做法,明确两个责任人,设立“双点长”公示牌。,31,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2.推行EPC总承包制。易地搬迁以县为单位统一建设管理和组织实施,鼓励在原规划65万人搬迁任务内2018年度15万人,以及新增34.5万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的范围内采取统一打捆、集中建设方式推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实行“交钥匙工程”。3.落实“四制”要求,规范施工。严

23、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落实工程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程序。严格落实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未经质量验收或质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搬迁入住。,32,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五)精准制定和落实脱贫措施汪洋主席在2017年部分省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成不成功,既要看房子有没有盖起来,贫困户有没有搬进去,更要看搬后有没有产业和就业,能不能脱贫”。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坚持农村权益可保留、城

24、镇权益可享受的原则。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一户一策”要求编制实施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计划,细化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项目和具体农户,统筹各类政策资源,多渠道、多方式、多途径增加搬迁农户收入,提升搬迁质量与脱贫效果,确保实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33,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提高财产性收入,提高经营性收入,提高工资性收入,做好产业规划和就业计划,加强平台和社保体系建设,加大生态扶贫支持力度,如何实现?,34,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1.同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和产业规划、就业计划工作。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规划易地扶贫搬迁时同步做好产

25、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计划,确保建档立卡搬迁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特色突出、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挪穷窝和换穷业并举”为导向,以增加建档立卡搬迁贫困人口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为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精准到点、到户、到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就业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拓宽就业渠道。,35,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2.严格依法保护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切实维护搬迁群众的原有权益建档立卡搬迁农户继续享有对原承包土地占有和使用权利,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并获得收益或补贴。鼓励和引导搬迁农户依法采取转包、

26、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并获得收益。建档立卡搬迁承包农户有权依法依规就承包土地经营权设定抵押、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承包土地被征收的,承包农户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符合条件的有权获得社会保障费用等。建档立卡搬迁农户保留原承包期内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村民委员会和各级政府不得强行收回,搬迁农户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开展林权流转或转换。,36,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3.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增加搬迁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对投入安置区的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

27、的可折股量化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水电等资源开发占用集体土地的,在确保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落实到位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作价入股,逐年货币补偿的长效补偿安置措施,让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引导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折价入股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增收。支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探索建立物业合作社,将商铺、厂房、停车场等营利性物业产权量化到户到人,增加财产性收入。,37,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4.积极引导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精准选取后续发展产业,提高搬迁群众经营性收入各地要以脱贫目标为导向,对当地资源禀赋、产

28、业基础、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县乡产业规划、产业升级、市场需求、农民意愿、长短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因地制宜地选准特色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县级扶贫投资开发公司或成立县级国有产业扶贫公司、投融资担保公司等参与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支持带动建档立卡搬迁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稳定脱贫。聚焦四业:特色农业、旅游业、服务业、自主创业。,38,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优先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对于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条件的迁入迁出地区,各地重点围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引导搬迁农户积极参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种养、生产、加工,帮助搬迁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积极推进

29、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培育家庭农林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经纪人促流通的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增加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经营性收入。,39,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此外,各地要结合有关产业发展规划,提高经济林种植面积,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实施森林经营工程,推进特色林业产业扶贫增收,加大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发展木竹工业原料林、能源林、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等特色优势林产业。大力推进林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林产品附加值。,40,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

30、”,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安置点,各地要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结合,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分期分批建设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打造旅游特色村、民族旅游特色村寨,扶持培育乡村精品客栈、农家乐,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旅游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乡村手工艺等产业,实现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收入多元化。,41,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发

31、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县城、建制镇、集镇、中心村等区位优势,扶持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从事农副产品营销、餐饮、家政、仓储、配送等服务业。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大电商扶贫培训力度,鼓励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开设网店和电子商务服务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落实支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引导有文化、有技能、有搬迁能力的搬迁农户自主创业,并在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对其按规定予以减免优惠。,42,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5.多渠道落实就业,增加搬迁群众工资性收入以安置点为单元,精准分析劳动力结构和就业需求,多渠道多

32、层次组织就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就业。搭建企业和搬迁群众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劳务协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对于已在县外、省外稳定务工的,要逐户逐人建立就业台账,做好跟踪服务。扎实推动就近就地就业。对安置地各类企业特别是产业园区新兴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全面调查,逐个企业对接落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43,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实施公益性岗位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综合交通、教育文卫等项目的建设管理,加大城镇和社区环卫、绿化、安保、交通协管、公共设施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重点用于安排搬迁贫困户中“4050”

33、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4,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6.加强平台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搬迁对象脱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各类资本向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聚集。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建立“三农”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建档立卡搬迁户及其成立和参与的家庭农林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按规定获取扶贫贴息贷款。,45,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统筹各类培训平台,提升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安置去向和安置方式,将搬迁户就业创

34、业需求、意愿与市场需求和培训需求相结合,通过授课、现场辅导、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等方式,及时组织搬迁户劳动力进行规范化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式、针对性性、适用性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工作实效性,增强搬迁劳动力的创业就业能力。各地要统筹各部门培训资源,全力服务建档立卡搬迁人员。,46,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适当向接纳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较多的乡(镇)倾斜,扩大乡(镇)公共服务向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覆盖。健全建档立卡搬迁家庭申请低保核查机制,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增

35、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47,第二章,四、严守项目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规范,7.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生态扶贫支持力度在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水生态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的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提高搬迁对象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提升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对象担任护林员,积极组织动员有一定技能的搬迁群众有偿参与工程建设。,48,第三章,任务完成时限,根据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部署,原65万规划范围内的2016年度搬迁任务已基本完成入住,2017年度搬迁任务入住率达74%,未完成的搬迁任务的必须于2018年9月底前入住(迪庆州2016、2017年入住率基本达100%);2018年建设任务必须全面开工,10月底竣工,2019年11月底(春节)前搬迁入住(迪庆州无2018年任务数)。对于各地的新增的搬迁任务,要在2018年10月底前开工,2019年10月底前竣工、12月底前搬迁入住。,敬请关注“云南易地扶贫搬迁”微信公众号,了解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动态和经验等信息。,49,尽锐出战,坚决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