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5482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检验科李义平,.,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模),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10%,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但它们通过意外接种感染的机会相对很低。乙型肝炎病毒(HBV)则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便受伤者感染HBV

2、,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导致乙型肝炎的几率为1/5000。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锐器伤处理流程,目的,范围,安全使用制度,锐器损伤处理流程,4,1,2,3,目的,防止医护人员因锐器损伤而导致经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范围,因锐器损伤的医护人员以及后勤人员,安全使用制度,1、安全注射必须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2、操作尖锐器械或者手部有伤口时,要特别小心锐器刺伤,注射或穿刺时,先检查针头是否安牢在注射器上,术者的手决不可放在针头前进方向。3、注射完毕后取出

3、针头时,应用无菌棉签压住针眼,尽量减少血液或者体液渗出,避免沾染患者的血液或体液。4、锐器不宜直接用手传递,尽量减少搬运。5、使用或者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6、使用之后的注射器,不宜将针头外套回套,应将针尖向下直接放入利器盒,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焚烧处理。,锐器损伤处理流程,伤口处理,报告卡,风险评估,监测用药,伤口处理,1,2,3,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510分钟,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注意,1 针头的污染源最具有传播疾病能力的

4、是直接进入静脉或动脉的针头,其次为肌内注射针头,而进入患者静脉输液管道的针头其传播疾病的能力几乎为零。2 针刺的深度针刺越深,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会增加传染疾病的危险。3 针头的口径粗细有研究表明口径9号的针头所携带的血量是口径4号针头的30倍。4 针头的类型即空心针和实心针。空心针如抽血、注射针比实心针如缝针所携带的血量多,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由于护理人员多被空心针刺伤,而医生的针刺伤多由缝针造成,且是在戴手套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高于医生。5 针刺伤时戴1层手套会减少50%以上的接触血量,戴2副手套则会减低70%以上的血量,尤其在使用实心针时戴手套的防护

5、效果会更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伤口处理之后,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查阅该病人的输血前检查报告,查看是否有传染性疾病。且不论改患者有没有输血前检查报告,医务人员必须2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和随访,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并保存其监测报告。,风险评估,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进行损伤暴露风险评估 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 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

6、 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HIV风险评估,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HIV监测用药,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

7、好在4小时内实施,越快越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其他监测用药,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人梅毒病毒阳性者,给予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生素预防治疗,推荐长效青霉素

8、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标准预防,定义: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特 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的措施,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

9、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但是手套不能代替洗手。,科室主任:护士长:东莞市虎门医院,标准预防的措施,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标准预防的措施,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重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希 望 大 家 在 今 后 的 工 作 中 严 格 要 求 自 己,实施 防 护,确 保 安 全 工 作,谢 谢!,我们共同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