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766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常规的反思长清区教研室 王英伟,教学常规 顾名思义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常规”,到底还要不要全盘保留?如今流行的“教学常规”到底要进行怎样的改进?教学规范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到底有多大的关联?,一、教学常规的历史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一、教学常规的历史,教学常规究竟是什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可看作是提出“教学效率”问题的第一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们”的教育理想,“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的便利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与迅捷性原则等,

2、第一个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也是第一次把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紧密地联系了起来。,19世纪初,法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形式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后来赫尔巴特的学生把这四段教学改为“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五段教学,历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一、教学常规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著名的教学工作的“五环节”说。这就是至今仍在中小学中广泛流行的: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教学常规的历史,教学常规为何至今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仍然经久不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统一的考试制度(尤其是传统的书面考试),并

3、以此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只有依靠严格的管理,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一、教学常规的历史,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教学常规有越定越细的趋势。可操作、可量化、可测评的教学规范确实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规范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是一个进步。,规范管理不一定是科学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第一,规矩越多越好。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制约了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发挥。成了束缚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枷锁,教师的自主动性一旦被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又有谁来调动呢?,第二,要求越高越好。,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第三,每一项常规要求都配合量化评分和经

4、济制裁。,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传统教学常规的反思。传统的教学管理较多地表现为控制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教师采取管制、指示、命令等有强制性行为倾向的措施,并要求达到高度的统一。带来的弊端:使教师束缚过多,压力过大,疲于应付,更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变成了盛桃子的筐.,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在我国,教学常规的内涵扩大化。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常规不仅包括了教学规 范,又包括了师德规范。内涵的扩大,要求的增多,已经让教学常规不堪重负。偏离了原先简洁、明了的导向功能,不断地增强着控制的功能。,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新理

5、念,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上,倡导学生的多元发展;教学对象上,尽可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 学;教学内容上,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上,灵活地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新课程教学的灵魂是创新,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机智,而不是墨守成规。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课程下无常规,也不应有常规,循规蹈矩的教学是与新课程精神相背离的。,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作为规范、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原因包括:一是,新课程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才刚刚起步;二是,传统的教学常规对教师的

6、日常教学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三是,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达到新课程的理想状态。四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不同学校推进和接受新课程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学校之间必然会有不同的教学常规。,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教学常规的“常”是相对的,“新”是绝对的。,思考 1:教学常规既要严格又要适度,更要便于操作、评估.,(1).要拟订简单明确、高度简约的教学常规。教学常规如果以“适度”规范为特征,则不仅可以保证规范的真正落实,而且能使教学管理更为有效。,简化数量指标,简化操作程序,使教师 容易掌握,也使课堂气氛较为宽松,课堂人际关系较为和

7、谐。,(2).教学常规,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管活.,(3).把师德规范与教学规范相分离。,思考2:教学常规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1)制定教学常规要明确教师的角色。新课程下,教师的角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制者和开发者。新的教学常规应该是能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只有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下,教师才能转变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才能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2)教学常规的制定要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制定教学

8、常规须关注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统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三)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强化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弱化作业量和课后辅导),“五环节”教学常规的主要弊端:,(1)对各学科作业量的要求及课后辅导的规定导致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致使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效率不高。(2)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及教师大量的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形成了师、生沉重负担,并形成恶性循环。,新课程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教

9、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和上课中去,这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课后反思,变教学“五环节”为“三环节”。(强化备课、上课、反思;弱化作业和辅导),(1)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教案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有人提出“备课

10、”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2)、上课。总的教学目标:以兴趣为动力;以习惯为目标;以思维为核心,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重要评价依据: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创建高效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高效?读到某件事情以后,你能记住10%听到某件事情以后,你能记住20%看到某件事情以后,你能记住30%边看边听某件事情,你能记住50%说某件事情,你能记住70%做某件事情,你能记住90%“三项基

11、本原则”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手底下得到解决;落实“三讲三不讲”,创建学习型课堂给学生自主的时间,让他自主学习;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不再死记硬背给学生合作的时间,防治机械训练,(3)、课后反思。一般而言,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反思要小题大做,不要写成课堂总结。反思要及时写,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关于作业:“一个完成”:当堂完成(尽量).“两个分类”:量的分类、质的类,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自选择。“三个适量”:一节课做多少题,要有个适量;一个单元做多少题,要有个适量;一天各学科做多少题,要有个适量.,关于辅导:集中辅导、个别辅导。注意不要把辅导作为教学常规的环节,更不要作为重要环节去组织安排,只能是对个别学生的弥补。,请提宝贵意见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