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979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江西分中心,1,ppt课件,目 录,第一章 概念 第二章 计量确认的必要性 第三章 计量确认流程 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 第五章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 第六章 计量验证 第七章 计量确认实例,2,ppt课件,第一章 概念,1、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仪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测量仪器仪表通常又称为计量器具。2、计量特性、计量要求 1)计量特性是指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征。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测量设备通过检定或校准后,实际具有的技术指标。,3,ppt课件,第一章 概念,2)计量要求是指对测量的要求,包括

2、产品对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和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要求中导出。3)计量特性、计量要求通常用同样的术语表示(1)测量范围:指测量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值。测量范围用可测量值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区间表示。,4,ppt课件,第一章 概念,(2)最大允许误差:所允许误差的极限值。误差可以用绝对值、相对值或引用值表示。(3)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等级是指符合一定的技术指标,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计量器具的等别或级别。如1.6级压力表、2等标准水银温度计。,5,ppt课件,第一章 概念,(4)重复性,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5)

3、稳定性,指测量设备保持其技术指标随时间恒定的能力。(6)漂移,指测量设备技术指标的慢变化。(7)分辨力,指测量设备的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8)影响量,指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6,ppt课件,第一章 概念,(3)测量不确定度 定义: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的倍数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7,ppt课件,第一章 概念,如:邵氏A型硬度计校准证书上,校准结果给出:在标称值2050mN点的校准值为2080mN,不确定度为Urel=0.28%,k=2。如果换算成绝对值U=20

4、800.28%=6 mN 此表示测量结果以95%的概率落在以测量结果(2080mN)为中心的6mN区间内。,8,ppt课件,第一章 概念,3、计量确认 GB/T19022的3.1条款给出计量确认的定义是: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一组操作。并在图2中给出了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框图。从该图可见,计量确认过程包括3个子过程。即检定/校准过程、计量验证过程、决定和措施过程。,9,ppt课件,第二章 计量确认的必要性,1、满足标准的要求 ISO10012标准的“4总要求”中规定: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测量设备应经过确认。并在“7.1.1总则”中规定: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

5、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10,ppt课件,第二章 计量确认的必要性,2、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测量结果是通过测量过程实现的,而测量过程主要是依靠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进行的,因此测量设备是确保测量结果符合计量要求的关键因素。测量设备是否一直处于符合预期使用要求,必须定期通过计量确认才可判定。这是因为:1)计量特性是会随使用时间而变化;2)计量要求也可能会随测量要求变化而变化。,11,ppt课件,第三章 计量确认过程流程图,明确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通过检定/校准,获得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计量验证(计量要求与计量特性比较),决定和措施(张贴确认标识、修理或处置),形成和保留计量确认记录,1

6、2,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首先应识别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产品的测量要求,然后转化为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标准5.2条款明确提出: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b)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13,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1、识别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产品的测量要求 1)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主要是对产品的适用性要求。为了保证产品的适宜性,需要规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含质量要求)。产品要求一般反映在产品的标准、合同、招标书、订单等文件中。2)识别组织对产品的测量要求 组织的要求可能涉及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所

7、需要的监视和检验检测要求,例如对原材料、工艺过程参数、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的监视、检验检测要求。,14,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组织的要求也可能涉及到对质量、经营、能源、环境保护、安全等管理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要求。3)识别法律法规对产品的测量要求 法律法规的要求通常包括:与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法规,如涉及能源、健康、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质量和计量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计量法等,15,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2、将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产品的测量要求转化为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产品的测量要求,在产品标准中往往用极限值表述,如规定最

8、大值、最小值。计量职能部门应根据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指标或参数的极限值和有效位数的分析,将产品的测量要求转化为对相应的计量要求。,16,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3、举例 某产品的工艺质量控制文件要求该产品应在压力200kPa至250kPa之间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压力低于190kPa,或高于260kPa时,工艺控制过程就会失效,造成产品不合格。请确定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标准附录A的例子),17,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为了使容器中的压力控制在200kPa至250kPa之间,首先应把容器中的压力测量出来,才能通过控制系统将压力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需先把对生产过程控制

9、的要求转化为对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然后再根据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18,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1)明确生产过程控制的测量要求 测量参数:压力 测量范围:200kPa至250kPa 允 差:10kPa,19,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2)导出对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1)测量范围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要求压力控制在200kPa至250kPa,其测量范围应该两边延伸一定的范围,因为测量设备的最低端和最高端往往是测不准的。因此,要想测量从200kPa至250kPa压力。测量过程的测量范围可选择150kPa至300kPa。,20,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

10、,(2)最大允许误差的确定 通常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都有一个允许变动的范围,如公差;在工艺控制过程中,也有一个允许变动的范围,如容差。超过允许的公差或容差,产品或工艺就会不合格。测量误差应比容差要小得多,否则就测不准。本例中的容差为10kPa。则测量过程的最大允许误差=10kPa/5=2kPa,21,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3)因此,对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为:测量范围:150kPa至300kPa。最大允许误差:2kPa 3)由测量过程计量要求导出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1)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 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应比测量过程的范围再大一些,以避免设备因过载而损坏。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可选择0至

11、400kPa。,22,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2)测量设备的准确度等级要求 如果测量过程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就是测量设备,则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就等于测量过程的最大允许误差。(3)因此,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为:测量范围:0至400kPa。最大允许误差:2kPa;或准确度等级:0.5级,23,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4、以下情况可以使用测量设备的技术指标作为计量要求:1)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或检验规范已对检测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指标做出明确规定;2)现有的生产线或检验检测系统上配置的检测仪器仪表,经多年运行,能够保证产品质量;3)测量设备没有发生降级使用的情况;4)无法由产

12、品要求导出计量要求等情况。,24,ppt课件,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5、为表明本企业已经实施了标准5.2条款的要求,并为计量确认过程过程提供有证据的输入,应编制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一览表。如表1 编制:审核:批准:,25,ppt课件,第五章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对测量设备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1、测量设备的检定 检定的定义:查明测量设备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1)开展自行检定应已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2)送外检定应选择具有资质和能力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以确保量值溯源性。3)执行检定的机构应出具检定证书,明确给出是否符合检定规程

13、相关要求的结论。,26,ppt课件,第五章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2、测量设备的校准 校准定义: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既可以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或误差)。也可以确定其它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校准结果还应包括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27,ppt课件,第五章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1)开展自行校准,其计量标准应能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2)送外校准应选择具有资质和能力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和校准实验室,以确保量值溯源性。3)执行校准的机构应出具校准证书,给出校准数据和对

14、应的测量不确定度。4)国家列入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必须执行检定,不得校准。,28,ppt课件,第五章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3、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1)获得检定证书的测量设备,证书的“检定结论”栏中已填写“合格”、或“符合*等(级)”。其计量特性可以直接等同相应说明书上的技术指标或者由相对应的检定规程中查找。2)获得校准证书的测量设备,应对校准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某一校准范围内的最大误差,以此作为在此校准范围内的误差计量特性。,29,ppt课件,第五章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举例:某100kN/1级电子拉力试验机的校准结果见表2所示:,30,ppt课件,第五章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

15、,由上表可见,最大相对误差为-0.5%,出现在20kN校准点。即100kN电子拉力试验机校准后的计量特性为:测量范围:(0100)kN,最大示值误差:-0.5%,31,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1、计量验证的概念 测量设备在校准后,将通过校准获得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评定测量设备是否能满足预期用途。这种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直接比较,称为计量验证。,32,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2、计量验证过程 1)计量验证过程就是把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相比较。2)对一个测量设备或测量系统的计量要求一般是多个的。只有当这些计量要求

16、同时被满足时,计量验证才算通过。,33,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3、验证中几个具体事项的说明 1)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比较时,比较的特性值的表现形式要对应,否则无法比较或产生错误。如100kPa/1.6级的普通压力表的校准结果如下表3:,34,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该压力表的使用要求:最大允许误差为1.6%校准结果的最大误差(-0.6kPa)发生在20 kPa校准点。应采用同样形式的误差才能进行比较。按相对误差。校准点的相对误差=-2.9%,与使用要求1.6%比较,显然验证不通过。问题发生的原因还是特性值的表现形式不一致。正确计算应是:校准点的相对引用误差=(指示值-标准值)/量程

17、=-0.6/100=-0.6%,这样比较,验证就通过。,35,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2)比较的特性值除了测量范围、误差以外,还可能有:重复性、均匀性、直线性、检出限、漂移等特性值。应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选择进行比较的特性值。如进行微量成分检测的分析仪器,其直线性和检出限对使用要求比较重要,比较时应选择这两个特性值。又如用于提供恒定温度的水浴箱,除了比较温度的显示误差外还要比较温度的均匀性。,36,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3)由于检定证书已经明确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检定规程的规定要求,如果使用要求与检定规程要求一致,通常只需对检定证书中的信息进行核对,包括设备的名称、编号与实际是

18、否一致,检定的项目和参数是否有遗漏,数据判定是否有误等。可以不再形成计量确认记录。,37,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4)除非是精密、关键的测量,对用于一般测量的测量设备在进行计量验证时,可以忽略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开展校准所使用的测量标准设备的准确度等级通常要比被校准设备的高3倍以上。如果必须要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应将校准给出的特性值与相应不确定度叠加后得到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比较。,38,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4、决定和措施 根据计量验证结果,应采取相应的决定和措施。1)验证通过的设备处置 对验证通过的测量设备,应在设备上给出计量确认合格状态标识,以清楚地表明

19、该设备可以使用于某测量过程。2)验证不通过的设备处置 对验证不通过的测量设备,应在设备上给出计量确认不合格状态标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39,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对验证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有:(1)如果该设备能够进行调整或修理,应进行调整或修理,并在调整或修理后重新对该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然后再进行计量确认。(2)如果该设备已经不能进行调整或修理,需要更换。则在设备上清楚的给出不合格标识,以防止不合格设备的错误使用。(3)对不合格设备,应对其确认间隔进行评审。,40,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3)限制使用设备的处置 由于不同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不同,测量设备

20、可确认用于某些特定的测量过程,而不确认用于其他测量过程。为防止此类设备的误用,必须在设备的确认状态标识中清楚表述。,41,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5、形成和保留计量确认过程记录,以证明本企业的测量结果质量符合顾客的要求。6、目前计量确认记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确认记录中没有清晰描述计量要求和计量特性。在没有进行分析比较情况下就给出确认合格结论。这是典型的例行公事,应付了事。,42,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2)没有编制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一览表,计量要求没有事先批准确定,会造成计量验证的随意性。3)有些企业在计量验证时,引用了不确定度值。但由于概念不清楚,没有引用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而是引用测量标准的不确定度。,43,ppt课件,第六章 计量验证,4)确认人员没有企业授权的文件。标准的7.1.4条款规定: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证明结果的正确性。此外在人员的职责和岗位能力要求文件中,往往缺少对计量确认人员的相关规定。,44,ppt课件,第七章 计量确认过程实例,例1:数字指示秤 例2:电子拉力试验机 例3:框式水平仪 例4:数显温湿度表 例5:通用量具:游标卡尺、普通压力表 例6:邵氏硬度计(验证不通过),45,ppt课件,谢谢!,46,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