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第5章 缺氧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6221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 第5章 缺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病理生理学 第5章 缺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病理生理学 第5章 缺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病理生理学 第5章 缺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病理生理学 第5章 缺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 第5章 缺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 第5章 缺氧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缺 氧hypoxia,第一节 概 述,一、缺氧的概念 各种原因造成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细胞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供氧不足 用氧障碍,一般来讲,判断组织获得和利用氧的状态要检测二个方面因素:组织的供氧量、组织的耗氧量。组织的供氧量=动脉血氧含量组织血流量组织的耗氧量=(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组织血流量,轻度缺氧:常常打哈欠,手脚冰凉,在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地下室活动感觉胸闷气短、心慌烦躁、不舒服。中度缺氧:爬两层以上楼梯腰腿酸软、喘气急促;胃酸过多、便秘、口臭;睡眠不足、多梦易醒,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皮肤干燥,头皮屑增多;视力下降,血

2、压、血脂、血糖偏高;出虚汗,抵抗力减弱,易患感冒。重度缺氧:常感觉心脏不舒服,会突然心慌;精神疲倦,记忆力减退;早起后腰酸背痛,蹲下或静坐后站起时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太阳穴疼痛,耳鸣眼花;易患或加重动脉硬化、冠心病。,二、常用的血氧指标,伯利兹(大蓝洞),(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概念:溶解在血液中的氧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PaO2:100mmHg(吸入气的PO2,外呼吸)PvO2:40mmHg(PaO2,内呼吸),越南河内小镇(水乡),(二)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 max)概念: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3、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 带氧量 正常值:20ml/dl(Hb质和Hb量),美国加州月亮湖(石灰塔),(三)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概念:100ml血液实际携带氧量 正常值:CaO2:19ml/dl(Hb质和量、PaO2)CvO2:14ml/dl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CvO2):5ml/dl,美国加州(跑道沙漠),(四)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概念:SO2=(CO2-溶解O2)/CO2 max 100%正常值:SaO2:95%SvO2:75%(2,3-DPG,H+,PCO2,T),(五)P50 概念:是指血液在温度38、pH7.4、C

4、O2分压40mmHg 的条件下,使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氧分压正常值:3.53.6kPa(2627mmHg)意义:表示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 是氧离曲线移位程度的指标,血液pH降低、温度升高、CO2分压升高、红细胞内2,3-DPG增加时,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P50升高。反之,氧离曲线左移,P50下降。,三、分类(一)按病因分类1、供O2: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2、用O2:组织性缺氧,(二)按血气变化分类低张性低氧血症,等张性低氧血症,低血液动力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芬兰(小乡村),第二节 原因和发生机制,一、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

5、一)概念:动脉血氧分压,使动脉血氧含量,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又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hypotonic hypoxemia)或动脉性缺氧(arterial hypoxia)或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二)原因与机制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大气性缺氧,atmospheric hypoxia)2、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缺氧,respiratory hypoxia)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四)血氧变化特点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N N,发绀(cyanosis)还原血红蛋白5g/dl,皮肤、粘膜颜色 青紫色,二、血液性缺氧(hemi

6、c hypoxia)(一)概念:由于某种原因使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二)原因与机制1、贫血(贫血性缺氧,anemic hypoxia)缺氧机制:Hb 使CO2,毛细血管处PO2降低的速度加快,导致氧向组织弥散速度迅速减慢,供给组织的氧减少。,皮肤、粘膜颜色 苍白色,2、一氧化碳中毒(1)Hb+CO HbCO,失去携氧能力,皮肤、粘膜颜色 樱桃红色,(2)提高剩余Hb(Fe2+)与O2的亲和力,造成氧 离曲线左移(3)抑制正常RBC的糖酵解,使2,3-DPG生成,造成氧离曲

7、线左移,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HbFe3+OH或MHb无携氧能力(2)提高剩余Hb(Fe2+)与O2的亲和力,造成氧离 曲线左移,皮肤、粘膜颜色 咖啡色“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三)血氧变化特点 PaO2 CO2max CaO2 SaO2 CaO2-CvO2 N N N,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线),三、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一)概念: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二)原因:全身性循环障碍 局部性循环障碍 缺血性缺氧(ischemic hypoxi

8、a)淤血性缺氧(congestive hypoxia),(三)机制:血流 单位时间进入组织血量 组织供氧,(四)血氧变化特点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N N N N,皮肤、粘膜颜色 shock-苍白色 HF-青紫色,四、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一)概念:由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二)原因与机制:1、组织中毒:以氰化物为例 机制:CN-Cytaa3Fe3+Cytaa3Fe3+-CN-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 不能传递电子 呼吸链中断,以三氧化二砷为例 机制:砒霜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不能传递电子 呼吸链

9、中断 以甲醇为例 机制:甲醛结合细胞色素氧化酶 不能传递电子 呼吸链中断 2、细胞损伤:射线照射、热射病 3、呼吸酶合成障碍:维生素B严重缺乏,(三)血氧变化特点: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N N N N,皮肤、粘膜颜色 玫瑰红色,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改变,一、呼吸系统(一)代偿性反应 呼吸加深加快机制:PaO2(60mmHg)刺激颈A体、主A体化学感受器,使呼吸深快 代偿特点:1、肺通气改变程度与缺氧时间有关 2、肺通气改变是低张性缺氧的主要代偿反应代偿意义:提高肺泡气氧分压 增加肺泡膜弥散面积 胸廓运动幅度加大,(二)呼吸功能障碍1、高原肺水肿

10、 概念:进入4000米高原后1-4天内,出现头痛、胸闷、咳嗽、发绀、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甚至神志不清 机制:肺A高压引起2、中枢性呼吸衰竭 PaO230mmHg时,直接抑制间接兴奋,表现为呼吸抑制(间停呼吸),二、循环系统(一)代偿性反应1、心输出量增加(心率、收缩力、回心血)2、血流重分布3、肺血管收缩(交感兴奋、介质释放、钠钙内流)4、毛细血管增生(HIF-1 VEGF),(二)循环功能障碍1、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构)2、心肌舒张收缩功能障碍3、心律失常4、静脉回流减少,三、血液系统(一)代偿性反应1、红细胞增多(EPO,HIF-1)2、氧离曲线右移 机制:2,3-DPG增

11、加,2,3-DPG的机制:1、生成(1)缺氧使还原Hb增多,后者使RBC中游离 2,3-DPG减少抑制DPGM减弱 糖酵解 抑制PFK减弱(2)缺氧过度通气 呼碱 PH 激活PFK 还原Hb略偏碱性,2、分解 PH抑制2,3-DPGP 2,3-DPG分解2,3-DPG 的作用:利于向组织细胞释放氧,2,3-DPG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机制:2,3-DPG和还原血红蛋白结合后,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使之难以与氧结合。2,3-DPG是一种不能穿透红细胞的有机酸,其增多可使红细胞pH下降,由于Bohr效应,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Bohr效应概念:血液H+浓度对氧离曲线的影响(氧离曲线右移)机

12、制:血红蛋白的二价铁与氧结合,血红蛋白构型发生变化时伴有H+的释放。当H+浓度增高时,将妨碍这种构型的变化,使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趋于解离 H+能与血红蛋白某些位置的组胺酸残基的异吡唑环结合,影响血红蛋白的构型,使之与氧结合较为困难(二)损伤性变化 血液高粘综合征,四、中枢神经系统 出现CNS机能障碍 机制:脑水肿 脑细胞损伤,五、组织细胞,(一)代偿性反应1、利用氧的能力增强2、糖酵解增强3、肌红蛋白增加4、低代谢状态,(二)损伤性变化1、细胞膜的变化2、线粒体变化3、溶酶体的变化,法国(香榭丽大街),第三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代谢耗氧率 二、机体代偿能力,第四节 缺氧的治疗一、氧

13、疗低浓度35%中浓度 35-50%高浓度50%高压氧仓二、氧中毒(与活性氧有关)1、氧分压 2、氧浓度,本章要求1、掌握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及英文词汇2、掌握四种缺氧的原因和机制(难点),血氧变化特点 与组织缺氧的机制3、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变化4、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及其防治,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病 例 某男性患者,72岁,以咳嗽、气喘、多痰病史十余年,近2天发热并且上述症状加重为主诉入院。患者曾多次因“慢支、肺部感染”住本院治疗。前2天开始发热,咳嗽,咳白色痰,夜间加重。体检发现:体温 38,心率 118次/分,呼吸 26次/分。口唇呈发绀。桶状胸明显,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粗,有痰鸣音,双下肺呼吸音略低。辅助检查:X胸片示双下肺有片状炎症阴影血气分析结果:pH 7.20,PaO2 43mmHg,PaCO2 90mmHg思考题1.该患者有否缺氧?属何种类型缺氧?诊断依据是什么?2.该患者为何发生发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