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6384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7.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声引导下胸腹部神经阻滞,胸部神经阻滞方式,胸部神经分布,胸内侧神经,胸内侧神经源自C8-T1,自臂丛内侧束发出,经 腋动脉和腋静脉之间前 行,后与胸外侧神经的 一支汇合,从深面发出 分支支配胸小肌。此外,胸内侧神经尚有部分纤 维穿出该肌肉或绕其下 缘分布于胸大肌。,胸外侧神经,胸外侧神经源起C5-C7,自臂丛外侧束发出,跨过腋动静脉的前方,穿过锁胸筋膜后行走于胸大肌深面,并发出分支分布至该肌肉。在行走过程中,胸外侧神经还发出一分支与胸内侧神经汇合后分布于胸小肌。,胸长神经,胸长神经源自C5-C7,在臂丛主要结构的后方斜向外下行至前锯肌表面,主要分布于该肌肉和胸部的外侧份。,胸背神经,胸背神经

2、源自C6-C8,在臂丛后束发出后沿胸背动脉下行最后支配腋窝后壁的背阔肌。,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胸神经阻滞,PECS-1目的:术后镇痛Pecs 阻滞是2011年Blanco首次提出,喙突旁胸大肌、胸小肌之间穿行着支配二者的胸外侧、胸内侧神经。适用于:放置胸部假体、胸肌下外科操作的镇痛,还可用于胸部创伤、放置心脏起搏器与放置胸腔引流管。,胸神经阻滞,PECS-1 超声引导法:锁骨下腋前线2-3肋间 Blanco法:将高频线阵探头置于锁骨下中外1/3区域,类似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探头放置方式,应用B超识别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的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胸外侧神经紧邻此动

3、脉),以此动脉为标志,采用平面内技术,进针至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锁骨下腋前线2-3肋间,由中线向外侧进针。减少了刺破胸膜与损伤胸肩峰动脉的风险。识别标志: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走形的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胸神经阻滞,PECS-超声引导法:锁骨下腋前线2-3肋间 Preze法:将高频线阵探头垂直于身体长轴,应用B超识别胸大肌、胸小肌、胸肩峰动脉、头静脉四个解剖结构,采用平面内技术,由内向外将局麻药注入至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该入路的优势在于远离胸膜和血管,规避了阻滞路径上的骨性结构,如喙突,且易于置管。,PECS,PECS-,Pecs胸神经阻滞是Blanco在Pecs基础上提出了的。探头放置:腋前线锁骨

4、下方中外1/3水平,寻找第3肋骨上方的胸小肌和前锯肌,注射局麻药物到胸小肌和前锯肌之间。阻滞范围:主要阻滞T2-T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适用证: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胸部浅表肿物切除术等。,PECS,PECS:Zielregion,medial,lateral,4.Rib,5.Rib,3.Rippe,Pleura,Pleura,M.pectoralis major,M.pectoralis minor,M.Serratus anterior,PECS:Sensory Blockade,PECS+PECS:可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镇痛(肿瘤切除+腋

5、窝淋巴结清扫术,前锯肌平面阻滞,前锯肌平面继pecs之阻滞之后,Blanco等人提出来的,有人称之为pecs探头位置:第5肋腋中线水平,与身体长轴平行阻滞层面为前锯肌浅面或深面阻滞神经:肋间神经、胸背神经、胸长神经、T2-T9,为胸部的前外侧及部分后侧提供镇痛;感觉组织皮节T2-T9药物为20ml-40ml适应手术:前胸部手术、多发肋骨骨折、开胸手术、背阔肌皮瓣重建。注:前锯肌浅面阻滞的持续时间是深面阻滞的两倍 但深面阻滞比浅面阻滞的覆盖范围更广。,PECS 3,前锯肌平面阻滞:Ldm-背阔肌,Tm-大圆肌,Sam-前锯肌,蓝箭头所示为局麻药注入平面,PECS:Sensory Blockade

6、,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为使局麻药尽量的向下位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扩散(主要是T6-T1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对Blanco经典的前锯肌平面阻滞做出改良,即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把腋中线4、5肋间穿刺点下移,改为7、8肋间。将0.25%罗哌卡因30ml注射前锯肌深面,30min后可在腹部外侧区域测到T4-T11皮区感觉平面减退。为了操作简便,可直接在前锯肌深层顶着肋骨注射局麻药。,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腹部神经阻滞方式,腹横平面阻滞(TAP),腹直肌鞘阻滞,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腹壁神经支配,前腹部皮肤、肌肉及壁层腹膜由T7L1脊神经前支支配,这些脊神经离开椎间孔后发出前支穿过侧腹壁肌肉

7、,沿腹横肌平面走形支配前腹部肌肉和皮肤。,腹壁肌肉解剖,腹外斜肌起点:下位8根肋骨止点:后部肌束止于髂脊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前移行于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前鞘,腹内斜肌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韧带外侧半止点:上部止于下3对肋骨,中下部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前后鞘。,腹横肌起点:下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3段止点: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后鞘,TAP阻滞超声图像,腹壁神经,T7T9前支由腋前线内侧进入TAP层,T9L1前支在腋前线外侧走形进入TAP层。,TAP阻滞入路,TAP超声引导侧入路法,TAP超声引导下肋缘下法,SC=皮下组织 R=腹直肌 T=腹横肌 A=腱膜

8、区 E=腹外斜肌 I=腹内斜肌,具体操作方法,超声引导侧入路法(又称腋中线法):Hebbard等在2007年报道采用超声引导的方法进行TAP阻滞,并指出由于人类存在解剖变异,因而依靠突破感来判断并不准确。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超声仪进行定位,将探头垂直腋前线轴向置于腹壁髂嵴与肋缘之间,扫描该区域腋中线至腋前线水平,由浅入深依次为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膜及腹膜内组织,获得最为清楚的TAP阻滞图像。在超声探头纵轴中位线进针(平面内技术),超声引导下当针尖刺破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到达腹横肌平面后,回抽无血无气,注入药液。超声图像可显示药液扩散及渗透,形成液性暗区,腹横肌被推开。腋中线穿刺

9、法阻滞范围以下腹部为主,适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肠切除术、经耻骨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肾切除术、下段剖宫产及腹腔镜妇科手术。,具体操作方法,超声引导肋缘下法:为了适合于上腹部手术,随后Hebbard等又介绍了超声引导下的肋缘下TAP阻滞。患者取仰卧位,超声探头与肋缘成平行。在锁骨中线外侧,仍旧可以看到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三层。平面内技术,穿刺针从前内侧向下外侧进针,当针尖达到腹内斜肌与腹横机之间,回抽无气无血后注入药物。如果在锁骨中线附近可以看到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终止为腱膜,其内侧为腹直肌。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融合成腹直肌鞘的前壁,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及腹横肌

10、腱膜前层融合为腹直肌鞘的后壁。穿刺针进入腹内斜肌腱膜下方,腹横肌浅面注药也可。但是如果再靠内侧,穿刺针穿透腹直肌,药物注射在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之间,则为腹直肌后鞘阻滞了。Petersen等研究显示肋缘下阻滞法,对呼吸没有影响。这种方法适用于胃切除、胆囊切除术、肝移植术等上腹部手术。,12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剑突下至髂骨上肋缘下TAP,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红线内即为阻滞皮区面积,主要为肋间神经前皮支支配区域。,TAP阻滞后方入路,超声引导后路法:超声引导后路进行TAP阻滞,优点为作用时间长,阻滞范围广,此种方法利用平面内技术,将超声探头置于腋中线水平,看清各层腹部结构后,探头往后

11、移,直至看见腰方肌在腹横肌浅面,侧腹壁肌肉与腰方肌之间注药,药物会沉积在腹横肌筋膜和腰方肌之间,更能使药物扩散到椎旁间隙,特别是胸腰段神经根更近的地方,从而有助于扩大阻滞范围。,TAP阻滞应遵循局麻药使用原则:低浓度、大容量儿童超声引导下每侧0.4ml/kg罗哌卡因常可达到有效的阻滞效果。成人每侧总量不超过100mg罗哌卡因。并发症:TAP阻滞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可分为脏器损伤、误入腹腔运动神经阻滞及局麻药中毒反应。,腹部神经阻滞方式,腹横平面阻滞(TAP),腹直肌鞘阻滞,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腹直肌鞘阻滞,腹直肌位于腹正中线两侧,被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鞘神经阻滞范围主要为T6T

12、12。但由于药物无法向外侧扩散,腹直肌鞘阻滞只适用于腹部正中切口和经腹直肌切口的手术镇痛。,腹直肌鞘神经解剖,T6T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前皮支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斜向内下,走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穿腹直肌和腹直肌前鞘分布于腹前壁,支配相应区域的皮肤、肌肉和壁层腹膜。,超声探头垂直腹直肌放置,进针方向由外向内,于腹直肌外侧进针,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针尖位置位于腹直肌与腹直肌后鞘之间,药物一般注射于腹直肌后鞘中部靠外的位置。,双侧肋缘下腹直肌后鞘阻滞技术,探头位置:垂直于腹直肌,探头内侧端朝向剑突,超声下的腹直肌(鞘),腹直肌,腹直肌鞘,腹膜,腹直肌后鞘阻滞注药后

13、的超声图像,腹腔,在成人,通常每侧10ml局麻药(比如0.5%罗哌卡因)足以成功阻滞。对于儿童来说,每侧0.1ml/kg可完成有效阻滞。并发症:进行穿刺时针的位置比较靠近腹膜和腹壁动脉,盲穿时有误穿腹膜和血管的危险,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避免了此类风险的发生。,腹部神经阻滞方式,腹横平面阻滞(TAP),腹直肌鞘阻滞,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适应症,髂腹下神经来源于T12L1神经,髂腹股沟神经源自于L1神经。所以IIIH神经阻滞的扩散范围为T12L1,没有TAP阻滞的范围广。,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髂前上棘内上方23 cm,用超声在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找到神

14、经后注射10ml左右局麻药。该方法实际上也是在腹横肌平面内进行阻滞。患者体位:仰卧位。探头位置:垂直于腹股沟韧带,探头下端位于髂前上棘,上端朝向脐。神经表现为卵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构,周围被高回声的神经外膜包绕,髂腹股沟神经比髂腹下神经更靠近髂前上棘。在成人,每侧10ml局麻药通常足以获得成功的阻滞。在儿童,使用超声引导技术时,每侧0.15ml/kg(0.5%罗哌卡因)也足以获得有效的阻滞。,探头放置,超声显像,腹部神经阻滞方式,腹横平面阻滞(TAP),腹直肌鞘阻滞,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腰方肌阻滞,超声引导下的腰方肌阻滞(QLB)是在2007年由Blanco首次提出,它是在T

15、AP的基础上提出的围绕腰方肌进行的一种新型的躯干阻滞方法。经实践证明,QLB中局部麻醉药扩散的位置距离神经轴突和交感干更近,使其不仅有TAP的效果,而且在镇痛时间和对内脏痛的削弱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其在腹部手术、下肢手术及腹部术后慢性疼痛的缓解等方面效果较好。,腰方肌的超声定位,腰方肌是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的两块深在的肌肉,起自第12肋下缘和第1-4腰椎横突髂嵴的后部,止于髂嵴上缘,内侧为腰大肌,后方为竖脊肌,两者间有胸腰筋膜(TIF)的中层。超声定位: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将超声探头垂直放置于髂嵴上方腋中线的位置,可以看到腹横平面的三层肌肉,向后方滑动探头至出现腹横肌腱膜,在腹横肌群收尾处可见

16、椭圆形的、横突指向的肌肉即为腰方肌。,腰方肌的超声定位,腰方肌阻滞的入路,到目前为止,QLB共有4种入路。腰方肌外路阻滞(QLB1)腰方肌后路阻滞(QLB2)腰方肌前路阻滞(QLB3)腰方肌肌内阻滞(QLB4),腰方肌阻滞的入路,QLB1,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将高频线阵探头垂直放置于髂嵴上方腋中线的位置,找到QL,在Petit三角进针,针尖直达QL外侧缘,即QL与腹横筋膜交点,注入局麻药。,QLB1,QLB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下垫枕以放松腹壁和背部肌肉,易于超声定位。用高频或低频探头找到QL,将局麻药物注入其后侧。,QLB3,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阻滞侧在上,将低频凸阵探头垂直于髂

17、嵴上方,穿刺针在探头后缘平面向QL前内侧方向进针,直至筋膜层,将局麻药注入腰大肌与QL之间,注药后可见腰大肌下压的图像。,QLB4,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高频线阵探头置于髂嵴上方,寻找QL,穿刺针向下刺入直至穿破筋膜刺入QL内。先进行实验注药,观察局麻药是否在肌肉内扩散;随后,将全部局麻药注入,则整块QL及周围筋膜被全部阻滞。,总结,通过MRI显像及大量临床实验(包括剖宫产、妇科腔镜手术、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和肾切除术等)表明,QL1和QL2路径的阻滞节段能达到T7-L1。但QL2路径较QL1路径的阻滞范围更广,因为QL2阻滞中进入椎旁间隙的局麻药较多,更容易浸润到腹横肌群以上至胸段椎旁间隙或

18、者胸腰平面,得到更广泛的镇痛左右。QL3,由于注药部位位于腰大肌和QL之间,其间恰好有腰丛神经通过,因此,此路径能同时阻滞腹部及下肢(T10-L4)。QL4是近期刚被提出的一种方法,通过冷刺激测出阻滞平面在T7-T12。以后可能在下腹部手术中得到运用。,文献报道:0.25%罗哌卡因 20 30 ml 或 0.2 ml/kg,镇痛持续时间 18 24 h,或持续 48 h 以上。1 Wikner M Unexpected motor weakness following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for gynaecological laparoscopy Anaesth

19、esia,2017,72(2):230 2322 Sebbag I,Qasem F,Dhir S Ultrasound guided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for analgesia after cesarean delivery:case series ev Bras Anestesiol,2017,67(4):418 4213 Blanco,Ansari T,iad W,et al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versus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f

20、ter cesarean deliv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g Anesth PainMed,2016,41(6):757 762,并发症,目前,有 关 QLB 不 良 反 应 的 报 道 很 少。发现1 例术后出现髂腰肌可能还包括股四头肌肌力的下降,运动阻滞持续大约 18 h,可能是由于局麻药扩散到 L 2 椎旁间隙或者腰丛,建议日间手术的患者在行 QLB 前应权衡利弊。有2 例全胃、部分结肠切除行QLB2,阻滞后 30 40 min 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排除其他因素,认为可能与局麻药向椎旁间隙、硬膜外间隙扩散引起交感阻滞相关,通过加快补液、应用麻黄碱处理使循环恢复稳定状态。提示QLB 时应警惕这一并发症的发生。至今尚无 QLB导致局麻药中毒或感染等并发症的报道。总的来说,QLB 是一项较为安全的神经阻滞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