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6602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89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课件.ppt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知识联网,参考答案物种食物链(网)自我调节能力就地易地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20%全球性、循环性抵抗力恢复力人口过快增长,记一记1.记住能量流动的“四三二”(1)4个去向: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2)3个关系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3)2个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记住碳循环的过程(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

2、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图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2)类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5.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三四”(1)三个层面: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三种价值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3)四类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辨一辨()1.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

3、向生产者。(2016课标,5B)()2.其他生物迁入会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2016课标,5D)()3.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2016课标,5B)()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2016课标,5A)()5.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2017江苏单科,24B)()6.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课标,4C),()7.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课标,4D)()8.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017江苏单科,9D)()9.“退耕还林、还草”是

4、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2016课标,5C)()10.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课标,5D)答案1.2.3.4.5.6.7.8.9.10.,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新题速递1.(2017江西五市八校二模,6)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答案C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一营养级,A错误

5、;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0.1 kJ 能量,B错误;图中仅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网),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错误。,2.(2017广西钦州二模,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生态系统的信息除来源于生物外,还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如光

6、照等,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被分解者和消费者利用,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能量必然大于各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并不一定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所以增加某种生物数量并不一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整合突破1.有关生态系统3大功能关键词(1)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范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2)物质循环:元素反复利用、循环流动,范围为生物圈。(3)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为“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1)生产者能量流动分析(2

7、)消费者能量流动分析,(3)关于能量流动的3点提醒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以“营养级”为单位,传递效率约为10%20%。能量利用率: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关试题的解题策略(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为消费者。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分解者。(2)能

8、量流动类试题的解题要点解决能量流动试题可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同化量: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从去路分析,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两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三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四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特别提示:如果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则其能量去路中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一部分。(3)物质循环类试题的解题要点解答物质循环类如碳循环试题时,首先明确图示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切入点是碳在无

9、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间,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如果涉及温室效应,应当明确其是由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所致,再结合CO2的排放途径和CO2的吸收途径作答。,经典再练1.(2017湖北武汉调研,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答案A物质

10、循环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短时间内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导致温室效应,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D正确。,2.(2017海南琼海嘉积中学一模,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B.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C.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D.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也可以来自化能自养生物的化学能

11、,A错误;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B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C错误;防治稻田害虫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能使能量较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错误。,高频命题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新题速递1.(2017贵州模拟,6)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某草原生态系统经若干年后形成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对该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复杂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该过程是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B草原生态系统演变成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营养结构逐渐复

12、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逐渐升高,B错误。,2.(2016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7)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生物多样性不仅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地方进行保护属于易地保护,B错误;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13、错误。,整合突破1.解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2.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分析,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相关试题的解题策略(1)两种稳定性的“关键词”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与物种丰富度、结构复杂化程度呈正相关。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高低呈负相关,但有些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如荒漠生态系统。在遭到“同等程度”破坏时,抵抗力稳定性强者恢复力稳定性高。(2)巧辨三类水体污染无机污染富营养化,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后果为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缺氧、水生生物死亡。,有机污染由生活污水排放等导致水体中有机物增加,

14、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发黑、发臭。重金属或农药污染重金属或农药沿食物链富集,导致较高营养级生物中毒较严重。(3)据“地点”或“手段”快速确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在被保护对象“原生存地”进行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就地保护。将被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予以保护易地保护。,经典再练1.(2017江苏单科,9,2分)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物种的多样性,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D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