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707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式 微,诗经邶风,同学们,我们刚刚一起学习了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知道,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而“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是各地民间的作品,反映了民生疾苦,反映了民俗、民风,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全书的精华。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诗经,学习式微一诗。,新课导入:,目标导航:,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创作背景:,春秋时期,王

2、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乐章。,知识链接:,邶(be)风,邶国之风也。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

3、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诗经邶风,读出节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读懂诗意:,重点词语解释,式:语气助词。微:昏暗,黄昏或曰天黑。胡:何,为什么。微:(如果)不是。君:君主。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译文:,诗文品析:,邶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

4、风,式作语助,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归隐诗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种题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

5、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问题探究:,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3、“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4、请说出

6、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5、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色?,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课堂小结:,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直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