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器官和组织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7243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器官和组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免疫器官和组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免疫器官和组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免疫器官和组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免疫器官和组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器官和组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器官和组织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概 述,免疫系统,概 述,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一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骨髓(bone marrow),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造血组织,各类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骨髓,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骨髓微环境)。,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可分化成为各种血细胞。,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二)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

2、发生的场所,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二)骨髓的功能,2.B、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一部分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前B细胞(pre-B)未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缓慢持久地产生抗体,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外周免疫器官?,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三)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1.造血干细胞的起源,3.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三)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二、胸腺(thymus),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一)胸腺的结构,胸腺是 T 淋巴细胞,

3、尤其+T细胞发育的场所。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对T细胞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二)胸腺微环境,胸腺上皮细胞以2种方式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分泌CK和胸腺肽类分子;通过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与胸腺细胞相互接触。,胸腺实质,胸腺细胞:发育中的未成熟的T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胸腺上皮细胞、M、DC等。,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三)胸腺的功能,1.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腺微环境是T细胞,尤其+T细胞发育场所。(图示),发育部位 表面标志 细

4、胞类型 被膜下区 CD4-CD8-“双阴性”皮质区 CD4+CD8+“双阳性”皮质、髓质 CD4+或CD8+“单阳性”交界处 髓质区 成熟T细胞,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细胞主要表面 标志的变化,阳性选择阴性选择,BALB/c 无胸腺裸鼠,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二级)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一、淋巴结(lymph node),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的结构,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二)淋巴结的功能,1.T、B细胞定居的场所 浅皮质区:B细胞区,B 25%副皮质区:T细胞区,T 75%,2.免疫应答发生

5、的场所,4.过滤作用:淋巴窦内M吞噬、清除病原体等异物。,B细胞受刺激活化后,高速分化增殖,生成大量的浆细胞形成生发中心;T细胞也可在淋巴结内分化增殖为致敏淋巴细胞。不管发生哪类免疫应答,都会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脾(spleen),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脾的结构,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二)脾的功能,1.T、B细胞定居的场所 T细胞:占40%;B细胞:占60%。,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4.过滤作用:清除血中异物,病毒及衰老死亡的RBC等。,脾脏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也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亦称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lymphoid system,MIS)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阑尾等。,(一)、MALT的组成,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1.肠相关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侵入肠道的 病原微生物感染。,(1)M 细胞(图),M细胞:为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顶部胞质较薄,核位于基底部,基底部质膜内陷成

7、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和DC。,(一)、MALT的组成,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2.鼻相关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 的病原微生物感染。,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 管上皮下,滤泡中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常 增生成生发中心,其中主要是B细胞。,(二)、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 IgA,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一、淋巴细胞归巢,归巢受体(homi

8、ng receptor),地址素addressin,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1.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称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2.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与APC接触机会;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 章 小 结,1.掌握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胸腺微环 境的组成;2.熟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