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7578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九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九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九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九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第一节 竖向规划设计的内容与设计原则 竖向规划设计,指为了满足规划区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与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道路竖向设计与场地竖向设计。,一、竖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为各项建设用地提供参考,包括场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及纵、横剖面分析等;(2)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合理利用地形,满足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3)确定道路控制点的坐标、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曲线半径等;(4)确定建筑的定位、正负零标高及室外地坪的规划

2、控制标高;(5)结合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规划与工程管线敷设,确定居住区内其他用地的标高与坡度;(6)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规模;(7)估算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进行土(石)方平衡。,二、竖向规划设计的原则,(1)竖向规划应与用地选择及建筑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2)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3)竖向规划应满足各项建设用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满足道路布置、车辆交通与人行交通的技术要求,满足地面排水及防洪、排涝的要求;(4)竖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

3、筑物及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数量。,第二节 竖向规划的技术规定,一、台地划分 1、地面规划形式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与结构,结合自然地形,一般将地面设计为平坡、台阶、混合等三种形式。当用地平均坡度小于5时,地形较平缓,地面常设计为平坡;河岸用地常考虑低矮台阶与植被组合,形成缓坡。当用地平均坡度大于8时,地表水冲刷加剧,同时人们步行感觉不便,且单排建筑占地顺坡方向高差达15m左右时,宜采用台阶式,或台阶与平坡结合的混合式。,2、台地规划原则,居住区台地的划分,须与各类建筑与用地的规划布局相协调,将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内。对一般居住建筑,常采用小台

4、地形式;而对公共建筑,台地间高差宜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台地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应结合地形并应满足建(构)筑物长度、宽度,以及日照、通风、道路交通、管线敷设、绿化、防护、施工操作、维修、消防等的需要。考虑挡土墙的经济、建筑物立面景观及垂直绿化的综合要求,台地高度宜为1.53.0m,或以其倍数递增。台地的长边宜平行于建筑物长边与等高线,长度与相邻的建筑物及场地高程有关。一般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一排建筑的宽度约需要20m,每增加一排建筑应增加一个建筑进深与间距,因此台地的宽度主要依据建筑的布置确定(图921),二、竖向工程设施,1、护坡 护坡分为草皮土质护坡和砌筑型护坡两种。砌筑型护坡指干砌石、浆

5、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其坡比值为0.51.0。草皮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0.5。坡比值:两控制点间垂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利于水土保持,对护坡的坡比值要求适当减少。,2、挡土墙,对于用地条件受限制或地质不良地段,可采用挡土墙。在建筑物密集、用地紧张及有装卸作业要求的台阶应采用挡土墙。人口密度大、土壤工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较大的地区,不能采用草皮土质护坡,必须采用挡土墙。挡土墙适宜的经济高度为1.53.0m,一般不宜超过6.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能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退台内可形成种植带,使挡土墙形成垂直绿化界

6、面,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其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3、排水,为保证及时排除地面汇集的雨水,居住区场地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且场地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路面高程高出0.2m以上。,第三节 用地竖向规划的设计方法,用地竖向规划的设计方法,常见的有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设计等高线法等。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多采用比较简单的高程箭头法。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居住区中,可采用纵横断面法进行现状与规划场地分析。设计等高线法则常用在场地平整、土石方调配以及场地的环境设计中。,一、高程箭头法

7、,用高程表示规划区内场地与建筑的竖向关系,用箭头表示场地排水方向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法,叫高程箭头法。高程箭头法的工作量较小,图纸制作快,易于变动与修改,为居住区竖向规划的一种最常用方法。,采用高程箭头法进行竖向规划时,须在图中标明:1、道路控制点(转折点、交叉点)的坐标与标高、道路的坡度与坡长、道路转折处的路中线半径及交叉口的路缘石半径。2道路标准横断面的组成,车行道、人行道等的宽度,道路的横坡大小以及绿化布置等。3、建筑的定位。一般标明建筑物长边的两个角点坐标,或者一个角点加方位角,或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相对距离。通过这种定位,使规划建筑准确地落实到实际场地中,这种过程在施工中叫做放线。,4、建

8、筑与场地的标高。建筑正负零标高一般要结合建筑的出人口、邻近的道路与场地综合考虑。在南方多雨、潮湿地区,为保证建筑的防潮与防洪,一般居住建筑正负零标高比邻近场地的室外地坪标高高0.300.90m;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居住区中,甚至可以达到1215m;而公共建筑,如小区会所、超市、学校等,正负零标高比邻近场地的室外地坪标高高0.300.6m。室外场地的标高,一般略高于邻近道路的人行道标高,并保证场地雨水流向道路。5、室外工程设施的布置。对规划区内的挡土墙、护坡、人行梯道等室外工程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包括确定其坐标、标高及尺寸。,6、对场地的排水进行规划设计,在图中表明场地与道路雨水的排放方向。一般情况下

9、,道路具有汇集规划区地面雨水的作用,场地雨水应向最近的道路排放,要避免在规划区的场地、道路上出现容易集水的低洼地带。由于采用高程箭头法表示的内容较多,在一些建筑布置复杂或地形较复杂的居住区中,可将道路竖向与场地竖向分成两张图纸。,二、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多用于地形变化不太复杂的丘陵地区的居住区规划。通过设计等高线,可以较完整地将任何一块规划用地或一条道路与原来的自然地貌作比较,并反映填挖方情况,确定街区四周的红线标高及内部车行道、建筑四角的设计标高。,第四节 道路与广场的竖向规划,道路竖向规划是用地竖向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道路的竖向高程是确定其他用地性质及竖向规划的重要控制依据之一,亦是

10、规划管理的重要控制数据之一。基于道路竖向规划在整个用地竖向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道路竖向规划遵循的原则,较一般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更广泛深入。其要求既应符合城市各级道路的现行技术标准,又要满足塑造城市景观形象的要求,并与路侧用地的竖向规划相结合。,一、车行道的纵坡与横坡,机动车车行道纵坡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最小纵坡不低于0305,最大纵坡不大于79,并对大纵坡路段进行坡长限制。对居住区内部以通行小车为主的入户道路及停车库入口,道路最大纵坡可适当放宽;平原地区道路纵坡小于0.2时,应采用特殊的排水措施,如锯齿形街沟。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宜小于25;大于或等于25时,

11、应按规定限制坡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行道路的要求执行。道路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横坡应为1020。,二、道路交叉口与广场,平面交叉时,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服从主要道路。交叉口范围内的纵坡应小于或等于30。广场竖向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还要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密实性地面广场坡度应为03一30;兼作停车场的广场,坡度应为0205。,三、梯道,山地居住区宜设置与机动车交通系统分离的梯道。城市人行梯道按其功能和规模可分为三级:一级梯道为交通枢纽地段的梯道和城市景观性梯道;二级梯道为连接小区间步行交通的梯道;三级梯道为连接组团间步行交通或入户的梯道。在居住区

12、步行系统规划中,常见的梯道有小区间梯道、组团间梯道以及入户梯道。一般情况下,人行梯道的坡比值为1:0.351:0.40,同时梯道每升高1.215m(840步)宜设置宽度大于1.2m休息平台。当二、三级梯道连续升高超过5.0m时,除应设置休息平台外,还应设转折平台,其宽度不宜小于梯道宽度。,第五节 挖填方工程量的计算及土石方平衡,一、挖填方工程数量的计算(一)方格网法(1)划分方格网:根据已有地形图划分方格网(一般50mX 50m、20mX20m或10mXl0m,视地形复杂程度及作图精度确定),并根据地形图高程套出方格各点的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求出各点的施工(填、挖)标高。(2)计算零点位置,将

13、零点连接起来成为零线(填挖分界线)。建筑场地被零线划分为挖方和填方区。(3)计算土石方量:按底面图形和体积计算每个方格内的填、挖方量。(4)汇总: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将该场地的挖方和填方,以纵断面和横断面分别计算所得的土方量的平均值,作为居住区的土方量(图951)。,(二)纵横断面法,(1)布置断面:根据地形变化和竖向规划的情况,在居住区竖向规划图上画出断面的位置。断面的走向,一般以垂直于主要规划道路为宜。断面位置应设在地形(原自然地形)变化较大的部位。断面数量、地形变化情况对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有影响。地形变化复杂时,应多设断面;地形变化较均匀时,可减少断面。要求计算的土

14、方量较准确时,断面应增多;作初步估算时,断面可少一些。,(2)作断面图:根据各断面的自然标高和设计标高,在坐标纸上按一定比例分别绘制各断面图。绘图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比例可以不相同,一般垂直方向放大10倍。(3)计算各断面的填挖面积断面的填挖面积,可由坐标纸上直接求得;或划分为规则的几何图形进行计算。(4)计算填挖方量。相邻两断面间的填方或挖方量,等于两断面的填方面积或挖方面积的平均值,乘以其间的距离(图9-5-2)。,(二)纵横断面法,二、土石方平衡与调配,在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中,当地形起伏、挖填方工程量较大时,应对土方进行平衡调配,使挖出土方得到利用,弃土和填土取得协调平衡。(一)土石方

15、调配原则 挖方、填方基本达到平衡,挖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尽可能为最小。强度较高的土用在要求回填质量较高地区,取土和弃土不占农田或少占农田;分区调配应与全场调配相协调,避免只顾局部平衡,任意挖填而破坏全局平衡;调配应与地下建筑物的施工相结合,有地下设施的填土,应留下后填。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使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效率得到充分发挥,土方运输无对流、乱流现象,同时施工机具调配也方便。,(二)编制土方调配图,土方平衡调配需作相应的土方调配图(图9-5-3)。(1)划分调配区。在平面图上先划出挖填区的分界线,并在挖方区和填方区适当划出若干调配区,其大小应满足土方平衡的施工要求。(2)计算各调配区的土方量,标明在图上,并确定每对调配区之间的平均运距,即挖方区土方重心至填方区土方重心的距离。(3)绘出土石方调配图。根据以上计算,标示调配方向、土方数量及运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