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研究生考试 政治 时政部分 押题 小抄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19787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研究生考试 政治 时政部分 押题 小抄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年研究生考试 政治 时政部分 押题 小抄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研究生考试 政治 时政部分 押题 小抄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研究生考试 政治 时政部分 押题 小抄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部分(38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分析题一、从全球应对欧债危机、中国入世十周年与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1、全球应对欧债危机近期,西方主权债务危机四伏。美债上限闹剧平息后,主权信用评级被调降,欧债危机频频告急,希腊濒临债务违约,葡、西、意岌岌可危。金融危机阴霾再次笼罩全球,“二次衰退”恐惧蔓延全球,投资者清仓出逃,股市跌宕起伏。当前美欧政府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后的后遗症,是私人债务向主权债务蔓延的结果。毫无疑问,西方债务危机恶化宏观环境,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上升,不确定性剧增,但全球性“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遭遇大危机与大衰退后,世界进入“后危机”混乱期,环境异常复

2、杂,形势混沌不清,信心脆弱多变。尤其是,全球经济呈“双速”复苏,具“西方不亮东方亮”特征,发达经济低迷不振,出现U型轨迹,新兴经济在高风险下依然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全球经济呈现“东高西低”发展态势。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不同于三年前。一是起因不同。二是性质各异。三是世界经济陷入“二次探底”概率较小。四是西方金融危机使新兴经济体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五是美国主权债务危机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难题。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

3、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不断提高。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共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第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货物贸易

4、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第一位;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五位;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为贸易伙伴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第三、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致力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加大对外援助力度

5、。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二、经济全球化1、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突出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第三,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2、

6、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但经济全球化也有

7、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会和挑衅同在。第一,就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

8、展的有利条件来看,重要表现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比较好的贸易条件,有利于扩大出口;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接收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补充自身的资本技术不足;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本国工业化过程;有利于应用海外资源,参与跨国投资。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衅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依附性加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增添,冲击着本国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公民经济的把持权;国际资本流动的增添容易带来金融风险;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规矩和秩序的制约。三、区域经济集团化1.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是指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

9、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往往表现为五种区域经济集团组织(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和发展。这些组织通过制定严格的条约和法规,建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彼此自愿约束经济主权,甚至让渡一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共同增长,提高中、小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80年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以经济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美、日、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激烈竞争,直接推动着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新格局。 2、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

10、济的影响第一,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第二,使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第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现在主要是按经济实力分割世界市场,得失标志已经不是占领多少领土或势力范围,而

11、是对市场占有的广度和深度,其手段更多地是依赖资本输出。分析题二、从西亚北非局势、美国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现代恐怖主义看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及如何认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1、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2、为什么说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第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今世界上各国的实力对比和意愿。第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矛盾和斗争是必然的,国际形势为此会变得更加错综

12、复杂,并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第三、美国构建单极世界、谋取世界霸权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四、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中国的主张第一,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

13、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第二,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

14、和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注意:中国关于国际问题主张的万能模板: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解决问题,尽量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要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不要干涉这一地区的内政,维护这一地区的领土和主权完整。4、如何认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联合国建立以后的最初时期,其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执行。它

15、最早被美国所控制,20 世纪60 年代,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大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少数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有:第一,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第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第三,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第四,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 世纪80-90 年

16、代,它在维和方面、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5、现代恐怖主义恶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和平与发展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与冷战结束后南北差距的拉大、民族宗教矛盾日益尖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发展以及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主义的抬头有密切的关系。6、如何消除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对恐怖主义,要坚决反对,严厉打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反恐合作,特别

17、是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同时,要着手解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问题,重在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同时,应以国际法为准绳,以确凿证据为基础,不伤及无辜平民。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或文明混为一谈。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借反恐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稳定的别的政治意图。分析题三、从“中国威胁论”及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第一、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诠释;第二、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第三、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

18、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第四、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由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所决定的。2、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措施:第一、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第二、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增强综合国力。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这是大国崛起

19、的一种新形式,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对任何国家、地区或国家集团构成威胁,相反,它大大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4、胡锦涛主席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持续和平、共同繁荣。具体地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含包容的世界。第一、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国相互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5、为了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国认为应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