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0700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资料】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精选资料】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精选资料】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精选资料】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精选资料】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资料】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及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范文仲研究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6月,内容纲要,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 近期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 当前银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1、银行业改革,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1949-1978:大一统时期,一元银行体系 1979-1993年:专业银行设立,二元银行体系形成1994-2002年:剥离政策性业务,国家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提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2003年之后: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启动商业银行改革,国有独资银行转变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49-

2、1978:大一统时期,一元银行体系,1952年,作为国家银行,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垂直领导的组织机构体系1953年,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 人民银行按照经济计划指标确定信贷规模,同时对居民实行存贷业务人民银行的功能定位具有一些明显的时代特征,1979-1993:专业银行组建,二元体系形成,1979年1月,农业银行成立1979年3月,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1979年8月,建设银行从财政部中分离,1983年5月正式成为专业银行 1979年底,保险、信托机构设立1983年9月,工商银行成立198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开始行使央行职能,二元化银行体系形成,1994-2002:国有独

3、资银行时期,专业银行剥离政策性业务,加强法制建设 1994年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剥离政策性业务 1995 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颁布 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防范金融风险,改善资产质量 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 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1.4万亿的不良贷款进行剥离 改善内部管理,授权授信制度改革 贷款风险分类制度 精简机构人员,2003以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时期,应对入世挑战,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启动商业银行改革改革目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现代商业银行改革方案:先试点,后铺开改

4、革步骤:(1)财务重组,政府注资(2)股份化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3)资本市场上市,中国银行业体系构成,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2006年底我国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3万多家。主要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含渤海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81家城市信用社,32100家农村信用社,80家农村合作(商业)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54家信托投资公司,65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6家金融租赁公司,7家汽车金融公司,以及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近43.9万亿元,银行业资产占我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90以上。,银行业改革全面推

5、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革,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方案也正在研究论证之中。改制银行公司治理得到改善,内部管理得到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逐步深入,风险管控水平得到提升,财务状况明显改善。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经营绩效、风险状况,以及支农力度均已取得重要进展。其他银行业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批准设立。其他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产权制度、内部机制改革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银行业机构财务指标显著改善,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大幅上升主要商业银行的股本回报

6、率达到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降”。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相继提升了对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评级,2、银行业对外开放,1980年-1993年:起步阶段,目标:吸引外汇资金,改善对外资企业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1980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1994-2001年:成长阶段,特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逐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1996年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亚

7、洲金融危机爆发,对外开放步伐放慢,2002-2006年: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向外资银行开放对所有客户的外汇业务。逐步扩大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逐步扩大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逐步取消非审慎性业务限制,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从资产规模和机构发展来看,外资银行资产总额持续增长,网点扩张加快,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从业务发展结构来看,人民币业务份额迅速增加,已出现超越外币业务的势头;外资银行贷款对象、存款来源仍以外商企业为主,但与中资机构的业务发展迅速。从区域分布来看,外资银行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从外资银行之间竞争格局来看,大银行优势明显。从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影响来看,外资银行

8、资产规模增长快,但份额仍然很低。,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适应中国具体国情,实施法人导向政策 鼓励外资银行通过多种形式在华发展,3、金融监管体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1985年,银行管理条例颁布,央行银行监管概念提出“领导、管理、监督、稽核、协调”十字方针 监管工作主要以市场准入为主,主要是批机构、批债券、批股票 1992年,证券监管机构成立,分业监管开始形成1992 年10 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宣告成立 1998年,证监会、保监会成立,分业监管体制推进 人民银行保留对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职能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挂牌,“一行三会”

9、的监管体制正式形成,银监会成立以来主要工作,提出“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新理念 制定并实施了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划,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国际先进模式,建立完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体系,改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取得了监管能力建设的明显提升 建设审慎监管法规体系框架,确保银行业依法监管和合法稳健经营 以2003年12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为基础,及时制定并公布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等200多个适应银行业审慎经营所急需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面对全球化的经营发展环境,与时俱进、鼓励金融创新 银监会先后出台了

10、商业银行次级债券、金融衍生交易业务、资产证券化监管等管理办法,规范、指导和推动银行业创新活动。,对外开放与金融监管,政策沿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入世前,金融市场开放采取试点方式,没有时间表入世后,金融市场开发有计划、有步骤,有明确时间表监管方式有两个明显的转变:从原来的限制性监管转变为现在的审慎性监管 银监会的监管重点将从金融机构市场的准入监管转化为业务经营的持续性监管,4、近期改革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形似而非神似,银行业现实存量风险和潜在增量风险不容忽视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由全面推进向梯次推进转变加大大型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力度加快中小银行改革步伐明确政策性银行和非

11、银行金融机构职能定位,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大审慎监管力度银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期改革思路: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开;增机构、广覆盖;拓功能、强服务,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紧迫性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基本情况 银监会推动金融创新的政策举措,提高监管有效性,加强金融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改善监管环境,完善审慎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增强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风险监管方法、流程和手段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监管责任

12、制和激励机制。推进监管优化,加快监管创新。设定近期监管目标建立有效公司治理机制整体风险程度大幅降低大型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加强对外开放环境下的金融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加快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监管标准的统一 加快国内监管标准与国际监管标准的统一积极改善银行监管基础和外部环境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建立危机处理机制,5、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银行体系信贷风险上升,贷款集中趋势不减,银行整体信用风险上升主要商业银行大客户授信份额上升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管理难度加大:多头授信、关联担保、统借统还、资产转移行业项目贷款隐患突出高校贷款公路贷款高耗能行业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资本市场波

13、动和银行信贷风险的关联度增大,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科学把握信贷力度和节奏,优化信贷结构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进行分类指导完善银监会客户风险信息系统,控制集团客户风险加强对房地产业、资本市场风险的跟踪监测,谢谢!,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20130507 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4、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举家外出农户20%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妇女8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

15、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不愿再回乡务农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16、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20

17、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8、: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有

19、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

20、到59岁。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 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 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 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

21、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