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71540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资料】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选资料】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选资料】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选资料】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选资料】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资料】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车桥装配车间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汇报2011.7.25,目 录,一、现状梳理二、对策措施三、工作进度四、新工时定额与原定额对比五、初步实施效果六、下一步主要工作,一、现状梳理,1、现奖金分配方法 按公司核定的产品工时根据每月整车入库计奖数将生产奖、贴核算到各个生产班组;在班组内根据各作业工位工序重要度、工时量、劳动强度、工作时间进行调整,计发到个人;2、存在的问题 各生产线、各工序作业工时未公开,奖金计发过程不透明,作业者不清楚自己做的工序工时是多少,工时单价是多少,每月领到的奖金是否与实际付出劳动相符,对现有奖金计发的公正性质疑声较大,不利于队伍的团结;未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原则,因工时未公开,

2、作业者不清楚增加的工作是否拿到应有的报酬,作业者不愿多干事,工作积极性及热情不高,制约了生产效率、质量控制、人员素质、现场3S等基础管理工作的进步;未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非定额人员顶岗产生的工时费用部分分摊到定额人员,导致生产线作业人员奖金偏高,与实际付出劳动报酬不符;车桥装配搬迁到总厂后,工艺布局、生产线布置、设备工装等作业变化较大,部分工序作业时间与公司原核定结果不一致,需重新核定工时计发劳动报酬;,二、对策措施,1、工作目的 通过抓工时基础管理工作,激发作业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基本素质,支撑车间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控制、现场改善、再降成本等工作的进步;通过工时基础管理工作中承担具

3、体的工作,提高班级长、技术管理人员、部门领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车间管理水平;2、工作目标 公开各生产线、各工序的工时定额标准,让每个作业人员清楚本工序工时定额,掌握奖金计算方法,能计算自己的劳动收入;工时定额标准体现“公开、公正、合理”、按劳计酬,与实际作业情况一致;8月份开始试运行,11月开始正式实施;,工作方案: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将奖金计发全过程向职工公开,包括生产线及工序的工时、工时单价、复杂程度及劳动报酬计算方法的公开、明示,实现劳动报酬计发公开、公正、合理,接受职工的监督。开展“工时基础管理工作”,以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加强车间管理,通过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调动员工工作积

4、极性,推动车间各项基础工作进步,,3、工作方法及步骤 按工序作业内容的独立性细分各工序工步作业内容;指定一名装配技能基本功比较扎实的职工按作业文件规定要求操作,逐条生产线、逐工序重新核定每个产品的实际作业时间;按实际核定作业时间计算对应6月产量每个定额作业人员的奖金,组织班组长以上人员对每个人的核定奖金及实发奖金进行分析、讨论,确定各班组每一位作业人员的工时量、技术复杂程度、劳动负荷及对应的奖金水平;根据讨论情况,平衡、修订工时定额标准;按修订后的标准试算对应16月产量工厂发放奖金、新工时定额标准发放奖金,平衡、修订工时定额标准;同步编制经济责任制管理办法,明确工票填报、工时统计、奖金计发、定

5、额标准修订、过程执行及考核等作业流程及记录凭证;上墙明示,对全部职工进行讲解、培训;8月10月试运行,并根据试运行情况对定额标准、作业流程及记录凭证进行修订、完善,锁定工时定额及作业标准;11月开始正式运行;,三、工作进度,OK,OK,OK,OK,四、新工时定额与原定额对比,单台工时总额下降6%,一、总工时,二、奖金试算结果,四、初步实施效果,1、激发作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保证本班组生产效率前提下,主动要求减人增效,提高本班组人均收入,人力得到合理运用。如T/U后桥、T/U前桥作业人员分别减少1人,班组人均收入增加240元左右,又改善了车间人员紧张局面,人员充实到生产任务重的生产线,提高了生产

6、效率,组长也可腾出一部分精力从事班组基础管理工作。2、奖金计发全过程透明,此项工作得到了全车间职工的拥护、支持,车间的各项工作得到越来越多职工的支持,支撑了车间的技术及管理进步。,五、下一步主要工作,1、1/8 正式按新方法试运行(3个月试行期)按照规定的标准、方法,实施日填报及确认,周统计、月报表等 对实施过程进行指导、检查、督促;试运行情况总结、分析、评价、改善,锁定新工时定额标准、管理办法及各种凭证;2、1/11 正式按新方法运行,3、初步平衡分析 平衡原则,1、设定产量台阶(品种结构按5月/6月实际计奖产量品种结构设定),初步平衡情况:,2、按5月/6月计奖产量、品种结构及实发奖金,设

7、定在6500台产量下各班组各类人员平均奖金档次(不含费/A岗150元/签约补贴),调整实际核定工时定额计算出每个人的奖金水平(见附件5);3、按公司劳工部计发标准核算上述产量及品种结构各班组每个人的奖金(见附件6);4、对比分析2、3核算结果(-6800元,见附件7);5、差异原因初步分析:非定额人员定岗工时分摊到定额人员导致奖金档次设定过高;工序工时定额核定过高;6、调整班组奖金档次、确认并调整工序工时定额;,一、下一步主要工作及进度安排,1、22/7 完成新定额标准的制定 对应设定产量/全部定额人员奖金档次,调整工时定额标准。按新定额标准试算5月、6月奖金,与实发数比较,再次修订工时定额标

8、准。2、25/7 定额标准、奖金计算方法、工票填写及统计、经济责任制管理办法、劳动纪律管理办法等相关资料上墙明示;26/7 集中进行培训、宣贯;3、1/8 正式按新方法试运行(3个月试行期)按照规定的标准、方法,实施日填报及确认,周统计、月报表等 对实施过程进行指导、检查、督促;试运行情况总结、分析、评价、改善,锁定新工时定额标准、运行办法及各种凭证;4、1/11 正式按新方法运行,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20130507 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9、(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举家外出农户20%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妇女8

10、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不愿再回乡务农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

11、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

12、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13、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

14、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

15、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 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 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 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

16、、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