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075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概念阐释】中国现代史阶段划分,1整体时间(1949年至今),1949,1976,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十年动乱时期,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性质:社会经济:,新民主主义,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前三年恢复,后四年过渡,1952,徘徊,政治史,考试说明,1949,新中国成立,政协制度的形成,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人大制度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日内瓦会议,1954,1955,万隆会议,政治史考点梳理,政治史考点梳理,一、民主制度建设,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

2、,民主革命时期的并肩作战;中共需要监督,1)形成原因:2)建立:3)转变:4)职能:5)性质:6)发展:,1949年政协会议的召开,1954年“人大”会议召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统一战线组织,1956年,提出“八字方针”,发展到新阶段1982年,提出“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政治史考点梳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共同纲领的规定;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1)背景:2)建立:3)性质:4)意义:,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最高权力机关(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政治史考点梳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的愿望,1)形成原因:2)

3、形成过程:3)意义:,1949年共同纲领最早提出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为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一届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民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脉络,思考与探究,政治制度,必然得由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创造性的处理了哪些关系?有何意义?,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共产党

4、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史论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治史考点梳理,二、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环境:,1)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激烈斗争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封锁包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外交方针:,政治史考点梳理,3.具体内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

5、系,在新的基础上另建平等的外交关系,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政治史考点梳理,4.主要成就:,与17国建交、签订中苏条约,参加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外交问题的基本准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课堂练习,(08年海南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

6、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人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这()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B.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与民主党合作政策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课堂练习,(09年广东卷)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7、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B,课堂练习,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国家的广泛支持和响应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A,课堂练习,(09年南京一模)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尊重各国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选择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主权一律平等 各国共同建立“大家庭”式的关系 不用战争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议 A

8、.B.C.D.,A,经济史,考试说明,1949,新中国成立,政协制度的形成,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人大制度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日内瓦会议,1954,1955,万隆会议,“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经济史考点梳理,经济史考点梳理,一、“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背景:建国初,我国依旧是落后的;的需要;借鉴。2.内容:优先发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成就:、和 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为 奠定初步基础。,农业国,对国防工业,苏联模式,重工业,鞍山钢铁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史考点梳理,二、三大改

9、造(19531956年)1.内容:1)农业:农民参加,走 道路。2)资本主义工商业:。2.实质:生产资料由 变为。3.意义:标志。,生产合作社,集体化,公私合营,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思考与探究,材料一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这些困难呢?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新道路”指什么?,(1)现象:农业生产遇到了生产资料困难和自然灾害的较大影响“新道路”指农业合作社,思考与探究,材料二 在农业合作化的

10、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2)材料二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2)说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以及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适应。,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历次调整,一、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地被废除,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年),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小专题链接,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历次调整,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1、1978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课堂练习,(08年江苏卷)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A,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课堂练习,(09年江苏卷)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D,横向比较,思维拓展 20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从雅尔塔体系到两极格局,新中国建立,向社会主义过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