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133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木工程学院 杨 林,道路勘测设计Road Survey and Design,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第九章 立体交叉设计Chapter 9 Grade separation design,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杨林,January 23,3,第一节 概 述,立体交叉: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铁路)在不同高程相互交叉的连线方式。立体交叉的作用:减少或消灭了冲突点。使通过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快速、经济、适用。一、立体交叉的组成:1、正线(或主线);2、跨线构造物;3、匝道4、出口与入口;5、变速车道;二、公路立交与城

2、市立交的主要区别,January 23,4,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应条件,一、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分类:1、上跨式2、下穿式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一)分离式立交(二)互通式立交(见书277-281页),January 23,5,城市分离式立体交叉,January 23,6,1、完全互通式立交 1)喇叭形立交 2)苜蓿叶式立交 3)叶式立交 4)Y形立交 5)X形立交2、部分互通式立交 1)菱形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3、环形立交4、其他形式,January 23,7,Return,叶式立体交叉,January 23,8,Return,Y型立体交叉,January 23,9,Return,X

3、型立体交叉,January 23,10,Return,菱形立体交叉,January 23,11,Return,January 23,12,对角象限部分互通式,对角象限平交型互通式,相邻象限部分互通式,相邻象限平交型互通式,Return,January 23,13,January 23,14,January 23,15,Return,January 23,16,T型喇叭式立体交叉,January 23,17,文昌街立体交叉,Return,January 23,18,Y型喇叭式立体交叉,Return,January 23,19,January 23,20,Return,全苜蓿叶式立体交叉,Janu

4、ary 23,21,多路环形立体交叉,双层式环形立体交叉 三层式环形立体交叉,January 23,22,动力广场立体交叉,Return,January 23,23,go,January 23,24,第三节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一)立交的位置1、相交道路的等级2、相交道路的性质2、相交道路的任务3、相交道路的交通量5、人口数量6、地形条件7、经济条件(二)立交的间距1、满足交通密度的要求2、满足交织段长度的要求3、满足设置交通标志需要4、驾驶员操作顺适的要求,January 23,25,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一)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交通条件、道路条件、自然

5、条件、环境条件等。(二)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三)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见书285页表9-1)1、初定立体交叉的基本形式2、立体交叉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3、立体交叉方案比选1)综合评价法2)技术经济比较法,January 23,26,三、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一)设计资料1、自然资料2、交通资料3、道路资料4、排水资料5、文书资料6、其它资料(二)设计步骤1、初拟方案2、确定比较方案3、确定推荐方案4、确定采用方案5、详细测量6、具体设计,January 23,27,第四节 匝道设计,一、匝道的设计依据(一)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类型及主线的线形指标(二)设计速度(三)设计交通量(四)

6、通行能力二、匝道的基本形式1、右转匝道2、左转匝道:1)直接式 2)半直接式 3)间接式左转匝道任何象限中布置,January 23,28,左出右进式左转匝道 右出左进式左转匝道,右转匝道示意图,直接式左转匝道(左出左进),January 23,29,右出右进式左转匝道,环圈式左转匝道,January 23,30,十种左转匝道的基本形式,January 23,31,三、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一)匝道的平面线形指标1、匝道圆曲线半径2、匝道回旋线参数3、分流点处匝道最小曲率半径,January 23,32,(二)匝道的纵断面线形指标1、匝道的最大纵坡2、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三)匝道的横断

7、面及加宽1、匝道横断面2、匝道的加宽及其过渡(四)匝道的超高值及其过渡1、超高值2、超高过渡段3、超高设置方式(五)匝道的视距:识别视距、停车视距,January 23,33,匝道横断面形式及组成,January 23,34,四、匝道的线形设计要点(一)匝道平面线形设计1、一般要求2、匝道的平面线形及布设(二)匝道纵断面线形设计1、一般要求2、匝道的纵断面线形(三)匝道平、纵线形组合设计,January 23,35,第五节 匝道端部设计,一、出口与入口设计1、主线的出入口(见书276页),入口处通视区域,January 23,36,分流鼻处楔形端布置,January 23,37,2、互通立交的

8、平面交叉口二、变速车道的设计1、变速车道的形式(1)直接式(2)平行式2、变速车道的横断面3、变速车道的长度(1)加减速车道长度(2)渐变段长度,变速车道的形式,January 23,38,三、辅助车道1、基本车道数2、车道平衡原则(1)两条车流合流以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道路上所有车道数的总和减一;(2)正线上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以后分岔道路的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3)正线上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于一条。NcNF+NE-13、辅助车道,January 23,39,第六节 立体交叉的其它设计,一、收费站和收费广场1、收费立体交叉设置收费站的方法2、连接线的设置原则3、连接线两端的交叉形式4、常用收费立体交叉的形式二、收费站三、收费广场设计要点,January 23,40,第七节 道路与铁路、乡村道路及管线交叉,一、道路与铁路交叉(一)设置条件与位置选择1、设置条件2、位置选择(二)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设计要点二、道路与乡村道路交叉(一)交叉间距(二)交叉形式(三)立体交叉构造三、道路与管线交叉(一)道路与架空送电线路交叉(二)道路与地下管线交叉,January 23,41,第五节 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一、设置地点二、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计1、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宽度2、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梯道、坡道的设计3、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净空设置4、行人护栏的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