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133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分学期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2年10月16日,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22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 试题及答案。2022年7月试题及答案23.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4.简述我

2、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开(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

3、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23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分)(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2分)(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24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

4、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4分)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1分)(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1分)(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3分)(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1分).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23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

5、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分)(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2分)(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24 .简述减刑的概念和条件。答: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 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4分)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减刑,必须符

6、合下列条件:(1)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减刑的对象条件, 即刑法对减刑适用范围的限定。(2分)(2)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这是减刑的实 质条件,也是决定性要件。(2分)(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减刑的限度条件。(2分).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25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

7、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6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

8、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27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 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8 .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答:自动有

9、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是:(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 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1 4)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 状态而停止下来。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23 .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答: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主体要件。必须是二人以上。(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

10、共同的犯罪故意。24 .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答: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2)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时都是年满18周岁的人。此为构成累犯的主体条件。(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此为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4)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5)前后两罪均非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或者前后两罪之一 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罪质条件。这是一般 累犯与特别累犯的区别所在。2019年1月试题

11、及答案25 .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答: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1)前罪与厝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2)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时都是年满18周岁的人。此为构成累犯的主体条件。(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此为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4)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5)前后两罪均非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或者前后两罪之一 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罪质条件。这是一般 累犯与特别累犯的区别所在。26 .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

12、算追诉期限的方法。答: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是:(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4)在时效延长的情况下,追诉期限不受限制,即: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 诉期限的限制。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27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

13、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8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

14、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23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

15、的第三者实行。(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4 .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答: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是:(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4)在时效延长的情况下,追诉期限不受限制,即: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16、、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 诉期限的限制。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25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已经产生与存在。(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6 .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答: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是:(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2)犯

17、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4)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 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 诉期限的限制。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27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

18、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行为人禾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8 .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答: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是:(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 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4)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 状态而停止下来。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29

19、 .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 行为。(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即犯罪未达既遂形态而停止了下来。(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30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

20、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合并处罚, 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不能超过法定的最高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31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 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

21、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32 .简述减刑的概念和条件。答: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 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减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减刑的对象条件, 即刑法对减刑适用范围的限定。(2)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这

22、是减刑的实 质条件,也是决定性要件。(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减刑的限度条件。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23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 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4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23、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开上(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23.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答: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

24、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2)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时都是年满18周岁的人。此为构成累犯的主体条件。(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珊罚。此为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4)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5)前后两罪均非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或者前后两罪之一 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罪质条件。这是一般 累犯与特别累犯的区别所在。24.简述减刑的概念和条件。答: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

25、悔改 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减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减刑的对象条件, 即刑法对减刑适用范围的限定。(2)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这是减刑的实 质条件,也是决定性要件。(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减刑的限度条件。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23.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

26、实行犯罪,即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 行为。(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即犯罪未达既遂形态而停止了下来。(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24.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答: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即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 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 犯罪事实。2014年1月

27、试题及答案23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答: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 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 年龄三个年龄阶段:(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14周岁。(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24 .什么是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有何特征?答: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

28、 犯罪停止形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 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前提特征。(2)自动性。即行为人在主观上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在客观上自动停止了犯罪的继续实施和完成。 这是犯罪中止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的未遂形态和预备形态的根本区别所在。(3)彻底性。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彻底打消了原来的犯罪意图,在客观上彻底放弃了自认为本可继续 进行的犯罪行为,而且也不打算以后再继续实施此项犯罪。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25 .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

29、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 行为。(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即犯罪未达既遂形态而停止了下来。(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26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

30、执行 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27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答: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贵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 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

31、负刑事责任 年龄三个年龄阶段:(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M周岁。(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28 .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答: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即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 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 犯罪事实。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32、23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答: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 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 年龄三个年龄阶段:(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14周岁。(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24 .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答: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主体要件。必须是二人以上。(2)客观要

33、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25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 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6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

34、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23 .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犯罪的一

35、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 行为。(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即犯罪未达既遂形态而停止了下来。(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24 .简述减刑的概念和条件。答: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 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减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减刑的对象条件, 即刑法对减刑适用范围的限定。(2)犯罪

36、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这是减刑的实 质条件,也是决定性要件。(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减刑的限度条件。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25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 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6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

37、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死刑。1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无期徒刑。2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3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4 .简述成

38、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已经产生与存在。(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5 .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答: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是:(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

39、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4)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 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 诉期限的限制。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40、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 .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答: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是:(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 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4)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状 态而停止下来。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答: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

41、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 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 年龄三个年龄阶段:(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14周岁。(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2 .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答: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主体要件。必须是二人以上。(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2009年1月试题及答

42、案L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 .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答: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 用范围的限定。(2)被假释的犯罪

43、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仟,也是前提条件。(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 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森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

44、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 .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答: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 用范围的限定。(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 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

45、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1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 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

46、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L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咖

47、些条件?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箍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 .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答: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 用范围的限定。(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 会。这是假释的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