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常见传染病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常见传染病讲座.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春季常见传染病讲座,2014年3月2日,前 言,春天到了,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是疾病易发和传染的季节。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里,流感、肺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一时之间众症齐发,也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医学专家指出,春季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流行疾病。在这个季节更主要的是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有效预防各类可能的疾病。,春季易患的传染病,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
2、有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甲型肝炎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什么是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卫生室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卫生院防保站报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最常见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粪口途径等,传染病的种类,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学习、了解卫生防病知识,树立传染病的防病意识。2、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性疫苗是抵抗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3、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疾病能力。4、开窗通气,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多拥挤的场所。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6、遇到气候变化,注意增
4、减衣服。7、发生病例后,应及时隔离治疗,注意做好消毒工作。,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 和主要症状,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 与预防措施,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
5、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和主要症状,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主要临床表现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
6、出现眼红、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通常扩散到全身,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麻疹粘膜斑,预防措施,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免疫接种(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
7、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2)自动免疫: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7岁复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阻断流行。,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传播途径和主要症状,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
8、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患水痘皮肤表面,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9、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播途径和主要症状,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易感人群,多见于到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流行性腮腺炎面貌,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
10、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和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亲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的感染有重要意义,室内活动多、空气流通不畅、居住拥挤、人口流动等均有利于本病的
11、传播,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呈暴发性经过,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病死率高。,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临床表现,潜伏期 17日,一般23日。轻型“流脑”只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痛、咳嗽或轻度发热等症状 典型的“流脑”则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 其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表现为三个临床类型即普通型,
12、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1、普通型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不很明显,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常呈喷射状吐)、嗜睡或惊厥,乳幼儿常表现烦躁嗜睡交替出现,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奶、易惊等。多数病人在起病数小时内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2、爆发型在流行季节突然发热、头痛、面色发灰、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皮肤上有大 量瘀点常常融合成片,脉细弱,重者血压下将 3、慢性败血症型本型不多见。多发生于成人,病程迁延数周或数月。反复出现 寒颤、高热、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疼痛亦多见,发热时关节疼痛加重呈游走性。也可发生脑膜炎、全心炎或肾炎,预防措施,一、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
13、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二、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尽量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外出应带口罩三、提高人群免疫力 1菌苗接种 应用脑膜炎球菌A群或A+C多糖疫苗接种 B群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因其荚膜多糖抗原与人脑组织中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产生免疫耐受,不易产生抗体新A群结合疫苗正在非洲进行临床试验 2药物预防 如SD口服,手 足 口 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
14、,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流行概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A16型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129106例HFMD,其中405 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 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1999年以
15、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2009年河南、山东等多地流行。民权79例实验室检查97.5%为EV71阳性。荷泽36例实验室检查100%为阳性,流行病学,传染源 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
16、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EV71特点,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
17、病情加重突然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EV71感染 手足口病/咽峡 炎脑脊髓炎 神经源性反应 肺、心损害(非炎性损害?)康复 死亡或后遗症,手足口病皮疹的“三个四”,四部位: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手足口病皮疹,手足口病可怕吗,手足口病只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个人预防措施,造成患儿死因,延误了时机 死亡儿童无一例外,都是在高烧2至4天后才被送入医院,一般入院不足24小时就会死去。解剖尸体发现,EV71病毒已经侵入患儿的大脑,这时候,再高明的医生也已无回天之力。
18、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这种疾病不了解,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而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手足口病治疗知识,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也无需过分担心,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左右痊愈。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曾经感染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预防,切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经 保护易感人群,15字防病口诀,洗净手 喝开水吃熟食 勤通风晒衣被,洗手方法,孩子应多多洗手,勤用流动水洗手,不仅饭前便后洗手,每次进食前都要洗手。,12步正确洗手法,用水湿手,打肥皂,搓手掌,擦手背,擦指缝,抓抓手心,转转大拇指,擦擦手腕,用自来水冲净
19、,冲干净手后双手捧水,用捧的水冲洗水龙头,11,用干净卫生的干毛巾擦干手,12,手足口病的治疗,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保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 对重症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降低颅内压,给予呼吸循环支持,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一)个人预防措施(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三)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个人预防措施,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家庭卫生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期间尽 量不带婴幼
20、儿到人群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要经常对环境消毒,晨检午检,及时上报,隔离发热出疹幼儿,避免交叉感染,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建立三级防控措施,乡医巡诊,转诊,上报;镇卫生院分诊,留观以及重症的转诊市人民医院给予重症治疗.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就诊.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患儿后,应认真洗手,对诊疗区内的环境要经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H7N9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
21、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概述,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2例死亡。本次发现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本次是首次在人间检出,且似乎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致死率,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高危人群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认为,现阶段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
22、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病毒不携带猪和人的基因,人传人效率非常低 男性多,吸烟的男性多,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发病症状: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确诊病例主要表现: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临床表现,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一般表现患者
23、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
24、RDS时,病变分布广泛。,预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诊断,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2.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阳性并排除了季节性流感,可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2)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鉴别诊断,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
25、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治疗,(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二)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三)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中医药治疗,1.疫毒犯肺,肺失宣降症状:发热,咳嗽,少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治法:清热宣肺参考处方:桑叶 金银花 连翘 炒杏仁 生石膏 知母 芦根 青蒿 黄芩 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一次。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注射液。,2.疫毒壅肺,
26、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咳嗽,痰少难咯,憋气,喘促,咯血,四末不温,冷汗淋漓,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治法:清肺解毒,扶正固脱 参考处方:炙麻黄 炒杏仁 生石膏 知母 鱼腥草 黄芩 炒栀子 虎杖 山萸肉 太子参 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或鼻饲一次。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至神昏谵语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肢冷、汗出淋漓者加人参、炮附子、煅龙骨、煅牡 蛎;咯血者加赤芍、仙鹤草、侧柏叶;口唇紫绀者加三七、益母草、黄芪、当归尾。中成药:可选择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日常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4、养成
27、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 6、不要轻视重感冒 7、定期对所处环境消毒,杜绝空气或环境中的传染(1)熏蒸法(2)冲洗法(3)喷雾法,一般人群,勤洗手,保持呼吸系统健康。另外保证饮食安全,不食用感染病毒的动物,不食用生肉,烹饪食物时做到生熟分离,确保入口的肉、蛋类得到充分加热。接触生肉后需仔细洗手,并对接触过生肉的器皿进行清洗消毒。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医务人员,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谢谢大家!,王楼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