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192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9.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舒明煌2012年6月5日,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含义 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意义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基本情况 四、“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展望,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含义,1、监察的词义:监察的本义是监督与察看,即对某事、某人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后责令予以纠正,使之达到某种要求。,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定义 是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政府行政机关,为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目的而从事的决 策、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三个要素:实施安全监察工作的主体,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政府行政机关,即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安全监察工作的对象,

2、是特种设备及其组织管理。实施安全监察工作的目的,是实现特种设备安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分三层四级:三层为高层、中层和基层,四级是指国家、省、市、县级质监部门。国家质检总局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决策、组织为主,如宏观决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方针、政策,制定工作规划和安全技术规范,组织重大活动等;省级质监局以安全管理为主,如制定区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计划,实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等;市、县级质监部门以控制和监督检查为主,如对特种设备实施使用登记,开展现场安全监察等。,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属性 体现国家意识 具有强制执行性 具有规范性,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意义,1、特种设备的概念 特种设备是

3、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共八类设备设施,通常分承压、机电两大类,前三类为承压类,后五类为机电类。,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 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征:集合名词,八类设备设施的总称。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2、特种设备的数量及增长情况 全国特种设备的情况 据2011年统计,我国在用特种设备729.15万台。此外,还有1.3亿只气瓶和83.68万公里压力管道。广东、江苏、浙江省的特种设备数量最多,湖南列13位。2011年全国特种设备数量

4、,我省特种设备的情况 截至2011年,我省有在用特种设备13.5万余台,另有464万余只气瓶和4200余千米压力管道。2011年我省在用特种设备数量,3、特种设备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 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设施 对社会的贡献大,增长情况 近年来,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增长较快,平均每年以15%以上的幅度增长,特别是机电类特种设备年增幅达20%。,4、特种设备事故的损害及原因,国内典型事故,1979年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气一厂液化气泄漏爆炸,死亡32人,伤54人。,上图: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液化石油气储罐因操作失误引发爆炸,死亡9人,伤39人,直接经济损失1.

5、17亿元。左图:1998年3月5日,西安市液化石油气球罐排污阀法兰密封垫片泄漏,造成多次空间爆炸,死亡12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477万元。,2001年12月29日,广西容县平梨镇某砂砖厂一台蒸压釜因违章操作发生爆炸事故,10人死亡,24人受伤。,2004年9月河北武安75吨发电锅炉爆炸,死亡13人,受伤8人,直接损失500万,国外典型事故,1984年墨西哥城一液化石油气贮罐爆炸,死452人,伤4248人。,1995年4月28日,韩国大邱市煤气管道事故,死亡100人,伤143人,2004年7月30日,布鲁塞尔管道爆炸事故,死亡15人,受伤120人,3人失踪。新闻现场报道称“小型原子弹爆炸

6、”蘑菇云状,201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75起,死亡300人,受伤332人。与2010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减少21起,下降7.09%;死亡人数减少10人,下降3.23%。全年275起特种设备事故中,锅炉41起,压力容器21起,气瓶27起,压力管道6起,起重机械74起,电梯64起,场内专用机动车辆34起,大型游乐设施7起,客运索道1起。2011年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595,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之内,事故状况保持平稳态势。,2006年至2011年万台设备事故死亡人数趋势图,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是因设备本身质量问题(含非法制造、安装)导致的

7、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27.2%;二是因管理不善、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约占44.7%;三是因未实施检验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检验,致使设备存在缺陷而导致的事故,约占13.5%;四是因安全阀失效或安全装置损坏导致的事故,约占12.6%;五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事故,约占2%。,5、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目的 预防事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保障物的安全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更具有效性和前瞻性。,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职责和地位 职责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一部分。我国安

8、全生产管理实行的是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安全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地位 代表政府对特种设备实施第三方监察,公正性不允置疑,也不受部门或行业的限制。,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范围锅炉蒸汽锅炉:V30L热水锅炉:P0.1MPa,且W0.1MW有机热载体锅炉,压力容器 P0.1MPa,且PV2.5MPaL 压力管道 P0.1MPa,D25mm 介质:气体、蒸汽或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液体管道。,电梯 含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起重机械 起重量0.5t的升降机。起重时1t,且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和电动葫芦。,

9、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速度2m/s或高度距地面2m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详见特种设备目录,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基本情况,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起源 源于事故 1955年4月,国营天律第一棉纺厂一台锅炉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伤69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同年6月11日,国务院决定在劳动部设立锅炉检查总局,并按苏联模式开展锅炉安全管理。,监察对象单一 主要针对发生事故较多的锅炉,使用数量也相对较多,并将受压容器纳入其中。,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发展历程 机构经历了三起两落 三起:1955年,安全监察机构首次建立。1963年,机构恢复。1979年,机构再次恢复。,两落:1958年大跃进,

10、工作受影响。锅炉安全监察机构撤并,其结果是19601962年锅炉爆炸事故猛增。1966年动乱开始,各级安全监察机构撤销,专业干部下放,工作停止。,发展分三个阶段工作探索阶段:19551982年逐步完善阶段:19822003年创新发展阶段:2003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监察对象逐渐拓展 从过去的两类、三类扩充到现在的八类,型号、规格增量更多。,3、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全过程安全监察重点:一是使用环节。二是重大危险源。三是人员密集的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实施行政许可 即对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检验以及气瓶和移动压力容器充装活动的单位实施资质审查,对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实施

11、资格核准,对在用特种设备实行登记注册。生产单位的行政许可由国家和省级质监督局实施,设备使用登记主要由市级质监部门实施,人员培训考核由国家、省、市三级特种设备考试机构实施。,开展监督检查 包括强制检验、现场安全检查、事故调查处理、安全责任追究和安全状况公布等内容。,4、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体制、机制行政体制:上级指导、上下联动、分级监管工作机制:行政监察与检验检测相结合,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规标准体系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规标准体系分成5个层次(见图)。由A至E文件的数量逐级增加,由E至A,法律效力逐级增强。法规标准体系图,A层:法律 目前,我国没有特种设备安全专门法律文件。特种设备安

12、全法正在制定,已列入立法规划。,B层: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指由国务院或省级人大制定或通过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我国当前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中效力最高的法律文件,我省地方立法已进入调研论证阶段。,C层:部门规章和省级政府规章 由部委或省级政府制定,行政首长签署,以“令”的形式公布。现有特种设备安全部门规章 13 部。典型的有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管理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等。,D层:安全技术规范 指国家质检总局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活动制定强制性执行的规定,是把法律、法规和

13、规章的原则要求具体化,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特种设备相关安全技术规范165 部。典型的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等。,E层:技术标准 主要是指安全技术规范中引用的标准,由国家或行业标准化部门提出或发布。在我国与特种设备相关的5000多个标准中,被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或部分引用的标准约18002000个。,6、近几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情况全面普查整治,构建动态监管网络落实三方责任,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开展四进活动,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工作体系,构建长效监管机制,7、存在的问题 安全监察力量不足。安全监察经费渠道一直没有解决,

14、装备落后,工作条件没有得到改善。企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事故隐患较多。安全责任制不完全落实,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上存在盲区死角,监管不能完全覆盖。检测评价技术难以满足特种设备安全的需要。特种设备寿命预测、安全评定、风险评估技术基础薄弱,基础数据缺乏,评价方法研究欠缺。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监测、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抢险抢修技术基础能力差,影响工作有效开展。,四、“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展望,1、特种设备安全发展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安全效能”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质量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降低能耗为目标,以有效防范系统

15、性、区域性风险和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通过倡导安全节约文化、完善法制、健全体制、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依靠科技、科学监管等措施,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节约运行,促进安全发展和节约发展。,2、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总体目标(一)到2010年底,初步形成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有效监管的工作体系,全省特种设备质量和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给我省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之内,努力实现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能效比2007年提高6,高耗能特种设备累计节约100万吨标准煤。,(二)到2015年,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

16、、风险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部门依法监管、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多元共治格局,重点监控设备监管率和严重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100,力争特种设备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下、死亡率控制在0.38人/万台以下。推动实现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能效比2007年提高8,高耗能特种设备累计节约350万吨标准煤。,3、特种设备安全发展主要任务(一)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的地方立法工作,力争湖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12年出台,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的制度措施,健全基本覆盖各个监察环节、兼顾各类设备特点的安

17、全监察与节能监管规范,推进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标准化,逐步完善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技术规范为基本要求、以技术标准为基础、地方法规与地方标准为补充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二)完善动态监管体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网络,着力提升电子监管水平,逐步实现动态监管体系对每台设备、各个环节、各市州的全覆盖,对特种设备进行全过程、有效、动态跟踪监督。(三)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特种设备各安全责任主体的责任及相互关系;完善落实责任的机制与措施,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履行安全责任;加强执法与监督,严厉打击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安全责任追究。,(四)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应用风险理论实施特种设备分

18、级分类监管,对系统性、广泛性和重大的事故风险实施监测预警,对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实施治理监控,对特种设备事故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和妥善处置,科学实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提高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的能力与水平。,(五)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有效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公众娱乐场所、旅游景区、重点工程等重要场所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检验检测机构的安全绩效评价,使有限的监管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与节约效能,促进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六)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能力,建立行业大科技的工作平台和管理运行机制,有效整合特种设备科技资源,疏通科技需求渠道

19、,组织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对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的支撑、保障、促进作用。,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重点(一)进一步宣贯法规标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借助“3.15”、“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时机,广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知识进厂区、社区、校区、景区的“四进”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和安全节能知识,提高全社会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增强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处置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深入推进动态监管 1)加强基层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提高安全监察队伍素质,严格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的实施,建立严谨、科学、规范、有效的工作规范;建立和

20、规范协管员队伍,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家质检总局“金质工程”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2)充分发挥动态监管体系作用,做到特种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监管效能。逐步实现网上办理许可、告知、报检、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等业务,提高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公开和信息数据的开发利用,为科学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切实落实安全责任 1)强化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检验机构、安全监察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安全职责,利用法规明确的各方法律关系、责任界限和责任追究,重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按照有限有效原则,推动监察职能从“监督管理并重”向“强化监督”转变

21、,着力弥补缺位与错位,合理缩小监管范围,突出监管重点。理顺省局与总局、市州局的关系,推动监管重心下移。,2)利用多种手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与安全节能绩效评价制度,提高企业履责的主动性和管理的规范性;按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工程师制度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咨询机构为设备数量少、管理能力弱的使用单位提供安全管理咨询服务,保证安全与节能责任有效落实;在公路、铁路领域以及压力管道方面允许企业在省内自主选择检验机构;强制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协调发挥保险浮动费率的激励作用和社会辅助管理功能;加快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3)加强执法与监

22、督。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使用、检验、作业的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办和处罚力度。探索建立缺陷设备召回和强制报废制度。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加强社会和同业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四)积极探索风险管理1)逐步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应用风险理论,综合考虑设备失效概率和事故后果,以防范重特大事故风险为重点,以注重差异性、提高针对性、保证有效性为原则,研究构建针对不同设备、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科学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积极开展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2)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逐步探索建立安全巡

23、视、明察暗访、举报奖励制度和安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违法违规线索和行业潜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风险监测、风险研判、发出预警、快速应对和妥善处置。,3)对重大隐患实施治理监控。深化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等特种设备整治,逐步落实压力管道检验和登记工作;逐步建立以事故和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重大隐患治理机制和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组织开展对重点领域、环节和设备的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推动企业建立重点设备安全管理及监测监控系统。,4)加强应急管理保障机制建设。按照总局“统筹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制订全省特种设备应急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体系建设规划,落实机构

24、、编制和经费,加快省级和市州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及事故调查处理机构建设。结合动态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事故数据库、预案库和事故调查专家库,形成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数据查询、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技术平台。根据全省特种设备的特点,重点建设客运索道、机电类特种设备和承压类特种设备等三类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5)加强应急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利用省特种设备协会的技术优势,编制各类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指导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织开展演练,提高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建立质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

25、与的事故调查处理协调机制。完善事故调查处理的制度和程序,规范调查处理行为。加强调查分析能力建设,加强事故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有效预防事故。,(五)科学开展绩效评价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的理论研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评价模型和统计指标,形成固定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报告机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科学评价安全监察工作的投入和产出,建立监管资源有效投入与配置模型,建立一定行政区域及设备领域、安全监察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探索建立以关键性能指数(KPI)为评价指标的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方法,继续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并推广应用。,(六)

26、加快推动科技进步1)完善和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科技中长期滚动发展规划,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理论和管理综合技术研究,促进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法规标准制修订支撑课题研究,为科学制定法规标准提供技术依据;重点在共性、关键性的检验、检测、监测技术,大型、关键特种设备资产完整性管理、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寿命预测、仿真模拟,在线、不开罐、不拆卸、不开挖、带涂层保温层检测与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技术方面,开展科技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2)按照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研究实验室框架体系和全国特种设备及其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型式实验室框架体系,争取建设1-2家国家级和

27、区域性的实验室和型式试验机构。3)以省特检院为龙头,整合省、市州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企业的人才、设备、经费资源,搭建科技型检验检测技术工作平台,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机制,统一规划,条块结合,共同推动,多出快出成果,培养更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加速提升队伍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七)深化行政许可改革深化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的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将行政许可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逐步交由有资质的省特种设备管理中介机构承担,调整鉴定评审工作模式,保证公正性。加大证后监督力度和对鉴定评审工作的监管,保证行政许可质量,从源头上把好市场准入关。,(八)积极稳妥地推进检验体制改革1

28、)按照委托检验、强制性检验等各类检验的性质、定位、责任和实施方式,强化委托检验的要求,转变检验方式,逐步实现强制性检验由“把关型检验”向“监督验证型检验”的转变。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适当体现市场配置检验资源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检验力量的作用,积极培育委托检验市场,发展和规范专项检测市场。,2)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进程,明确各类检验机构的性质和工作定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特检机构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政府检验机构与社会检验机构互补的新型检验机制。推动检验机构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探索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重组,打造“湖南特检”品牌。3)

29、通过竞争、考核、评估机制,提高检验机构内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内部活力,实现良性发展。,(九)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1)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制定节能工作中长期规划,建立完善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生产环节突出强制监管、使用环节突出技术服务的工作理念,采取全面覆盖、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典型带动的工作格局。组织开展产品能效状况普查,探索建立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规划建设3-5家能效测试机构与节能技术研究实验室,加快推动节能科技进步,开展设计节能审查、新产品能效测试、在用设备能效监测和节能

30、技术改造,建立、完善涵盖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节能工程、运营管理和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等领域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节能监管人员、测试人员、企业的管理与作业人员的节能知识培训,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工作。,2)围绕石化、电力、冶金、工程机械等产业,积极推广风险评估、无损检测、在线检测、安全评价、完整性管理等新技术,重点解决好成套装置检修与检验周期相协调的问题,保证大型成套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3)围绕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推进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制定配套工程

31、机械产业振兴的监管政策措施,按照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区域和工程机械产业聚集特点,重点扶持建设好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沙),完善健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安全质量检验公共检测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法规、政策、管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特种设备产品竞争力,促进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壮大。,4)积极探索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有效服务“三农”的措施,鼓励特种设备企业向农村转移,引导企业开发生产适应农业农村特点的特种设备产品,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农民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为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32、,5)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主动配合做好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特种设备规划和建设,做好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为石油、石化、电力、冶金、水利、交通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建设用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保障项目安全顺利实施。,(十)加强安全节约文化建设1)加强对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观的认识,倡导“本质安全”核心理念,建立“生命至上、节约并重”的价值观,形成特色鲜明的特种设备安全节约文化。2)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知识进厂区、进校区、进社区、进景区活动,鼓励企业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节能管理。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开展安全节约文化

33、、安全节能法制、安全节能责任、安全节能科技等方面的宣传,普及安全节能知识,发布安全节能信息。积极参加“315”、“安全生产月”、“质量万里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科研教育机构和省特种设备管理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开展群众性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活动。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5、特种设备安全发展保障措施(一)加强理论研究和战略管理1)进一步开展体制机制比较研究,加强特种设备安全节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和安全理论、宏观管理、行业发展、综合改革、法规政策等软科学研究,积极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

34、能监管理论方法体系,增强监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2)加强对战略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稳定的战略研究队伍和战略制定、实施、评估、修订的动态机制,形成战略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战略、科技战略和标准战略。3)积极争取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相关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安全生产等规划,把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摆在重要位置,予以重点支持和保障。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指标考核体系,积极争取将其重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统计考核指标体系。,(二)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优的安全节能监察、检验检测、科技攻关、专家咨询、技术服务

35、人员队伍。完善干部交流制度,保持监察和检验检测人员队伍的基本稳定和合理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技术业务素质。,(三)加大安全投入和保障力度1)加大对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工作专项经费投入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安全节能监察与检验机构的投入模型。争取财政部门增加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经费,加快省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协调指挥中心建设,在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对基层的投入。各级质监部门应当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和协调,争取建立稳定的专项投入渠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财政专项经费,重点解决基层监察机构编制不够、经费不足、装备欠缺等突出问题。,2)进一步完善检验收费管理机制。积极与财政、物价部门协调,研究制定统一收费政策,

36、改革检验计费方式,完善收费项目及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检验收费收支管理,保证检验收入用于检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3)形成有效的企业投入机制。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加大企业安全节能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安全节能投入的监督,形成合理的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的投入。,(四)落实建设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要求 发挥各方积极性,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安全和节能管理,努力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监管、检验把关、企业负责、行业自律、市场引导、社会监督的安全监察工作格局。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监察、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有效联动,对外加强与发改、经信、安监、建设、交通、水利、电力、消防、工商、财政、司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多元共治抓安全节能的良好局面。,参考资料,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令第549号修订)2、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1月)3、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特201037号,2010年1月)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学苑出版社,2007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