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文情怀模块.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2322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文情怀模块.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块人文情怀,模块内容,1.课内部分:世间最美的坟墓2.课外部分:茫然的命运3.模块总结,课内部分,世间最美的坟墓1.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2.片段节选及分析3.提问:(1)对托尔斯泰墓的描写及墓的特点(2)作者为什么将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的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3)“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如何看待这种比较?4.小结,课外部分,茫然的命运1.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2.片段节选及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1.作品相关及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

2、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2)作品相关: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世间最美的坟墓,片段节选及分析(1)“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表达了由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一种

3、崇高的敬意(2)“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表明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其豁达的人生观。,世间最美的坟墓,提问:(1)对托尔斯泰墓的描写及墓的特点答:描写:(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

4、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特点:自然、普通、朴素、宁静,世间最美的坟墓,提问:(2)作者为什么将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的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答: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这坟墓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尔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说它直接呈现了托尔斯泰的一种人格-平民化的朴素。声名盖世的托尔斯泰苦嗜朴素,朴素是他人格的呈现和象征。坟墓的平凡

5、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所以说这座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世间最美的坟墓,提问:(3)“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如何看待这种比较?答: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只有伟人与

6、伟人相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小结:读完全文,朴素的文笔里透露却是无比的崇敬。最美的坟墓,却最是朴素。然而,这便是人文的情怀。无论是茨威格,亦或是托尔斯泰;无论生者,亦或是逝者,都有着这份情怀:超脱了物质,跨越了生死。简朴的墓碑确是最美,最令人敬佩;逝者不在,生者却能与其交流,为其缅怀。墓地的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的美,透视了托尔斯泰内在的人格美;文笔的朴素简单、没有华丽、没有修饰的美,透露了作者心中的尊敬。,茫然的命运,1.作者简介边芹,旅法女作家,作品一面沿途漫步的镜子,带我去巴黎。主

7、要译著包括直布罗陀水手和广岛之恋等。边芹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很罕见的独立人格,既独立于东方的“御用文字”,亦独立于西方的“征服文化”。边芹的文笔优美醇厚,善用独特的象征和隐喻,文章有一种神秘的质感。,茫然的命运,节选(1)他站在里昂火车站的月台上,没有行李,没有名字,没有军人身份牌。一辆从德国开来的战俘车刚刚经过,那是1918年2月1日。有人在空荡荡的月台上发现游魂似的他,像没人要的包裹,不知从哪里来,也无处投递。他一言不发,显然对过去已无记忆。他就这样进了疯人院,在反复追问下,他嘴里吐出一个姓:芒然,又吐出一个地址:维希市的一条街。于是他被转到维希市疯人院。但人家去找了,维希没有叫芒然的,也没有

8、这条街。在一战的末日屠戮中,很多人连惧怕死亡的时间都没有,就数以百万奔赴黄泉;还有不知去向的,几十万尸首难寻;更多的是残废,一个村用两条腿走路的青壮男人所剩无几;最讳莫如深的则是无以数计发了疯的,跨越“界河”远比人们想象的容易。多少无名战士的尸体没人认领,同时几十万家庭不知亲人的归宿。但他非同一般,他是活着的无名战士。究竟什么超出了他的承受力,让他奔逃得连记忆都放弃?,茫然的命运,节选(2)他在疯人院这二十一年,世界并未大变。和平的年代只是为下一次战争积蓄更大的能量。1939年,二战打响。他的命运阻止不了人们再度厮杀。那四年,疯人院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正常人都疯了,谁还顾得上他们,半数以上的病人

9、死于饥饿,他是其中之一。1942年9月17日早晨7点半他离开这个世界,饿死的。那一天,大半个世界在打仗,他漠然离去,其实他早已挥手告别。这是个真实故事,每个细节都仿佛魔鬼之手安排,为手上攥着永生魔幻的人一段段地张开终点的大幕,上面写着:人生无名。我在这个行囊空空、最后连记忆都拖带不了的人身上,看到一个失语的世界,看到不断需要新伤口换取记忆的人们,看到奔向疯狂那绵延不断的赛跑,以及终点线上的无声无息,总结,托尔斯泰的脱世,茫然的避世,是截然不同的态度。然而,两篇文章的作者,却是有着类似的情怀。这是一种文人的情怀,它超脱物质的局限,追求精神之崇高;它跨越生死之沟壑,追求心灵之沟通;它摆脱世俗之眼光,只为社会的不公悲鸣,嘶唱,追求心中的一份平静,一份慰藉。这,便是人文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