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讲义陈秀山.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312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 页数:20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理论讲义陈秀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区域经济理论讲义陈秀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区域经济理论讲义陈秀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区域经济理论讲义陈秀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区域经济理论讲义陈秀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理论讲义陈秀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理论讲义陈秀山.ppt(2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 域 经 济 理 论 授课教师 陈秀山,区域经济理论 1.导论:区域经济学与区域经济理论 2.企业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与区位决策 3.新古典区位理论:运输费用的作用 4.区位模式和区位结构理论 5.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6.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及输出基础理论 7.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8.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理论 9.新增长与区域创新理论 10.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理论 11.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理论 12.区域经济干预理论,1.导论:区域经济学与区域经济理论 1.1 区域的含义与区域的划分 1.2 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 1.3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体系,1.1 区域

2、的含义与区域的划分 1.1.1 区域的含义 三个层面 一国内的经济区域 超越国家界限由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 几个国家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 注意问题 主要在第一层含义上使用“区域”这一概念 不是从给定的行政区划单位出发,如乡、县、市等 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单位加以综合,1.1.2 区域的划分 两个标准 同质性标准根据一定的指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单位综合为一个区域。可选取的指标有:失业率、收入水平、就业劳动力的产业分布、流动人口与旅游、或者重工业比重等 功能性标准根据一定指标把相互之间具有特别紧密联系的地区单位综合为一个“功能区域”,如劳动力市场区,商业购物区,产品供应区,等

3、注意问题 选择区域划分标准不是任意的,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提出的任务要求 两个划分标准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结合在一起运用,1.2 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 三个主体:企业、家庭、公共机构(政府)企业它的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而且对其它两个行为主体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家庭(居民)他们是商品和服务的最终需求者,又是资源要素(劳动力、企业经营者、资本)的提供者 公共机构(政府)它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区位的质量,本身也要对政府机构区位选择进行决策,构建了人们共同生活和从事经济活动的政治、社会的框架条件,相互作用关系:,1.3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 内容体

4、系 1.3.1 区域经济学的对象与任务 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及产业布局学交叉而成,年轻 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 经济学研究的的对象与局限性 传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局限性,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 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空间问题,即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相应的资源配置过程的制约和影响,它是一门关于人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的区域秩序和区域组织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研究任务 考察和阐释决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过程;进而描述、阐明和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趋向;揭示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和经济主体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研究客体 区域经济体系(系统)

5、;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具体任务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结构)生产要素、货物和服务的区域间流动(相互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运行过程),1.3.2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 两个层次 区域经济系统内的问题 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若干基本问题 区域的行为主体研究 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结构问题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规划 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化问题研究 区域内人力资本开发与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动力机制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规划问题 区域分工与交换及区域竞争力问题研究 区域间产品和要素流动的推动力和空间流向特征 产业转移与经济中心轮替问题的研究

6、区域协调发展与区际关系问题 区域问题的分类专门研究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区域发展的运行调控问题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问题,1.3.3 区域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三个组成部分 区域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经验研究(方法)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理论和模型对于揭示区域经济体系的作用机制和发展动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贡献 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建立模型并同现实加以对照、进行检验,这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注意问题 理论和模型不能在所有细节上把握一个区域的复杂现实以及它的特殊性,但是可通过限定研究构成区域差别的主要决定因素,建立模型并掌握其变化的可能性,经验研究必要性 检验抽

7、象演绎得出的原理、结论,或者是为了运用归纳方法获得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进行区域经济预测的基础,并且是制定区域政策的重要前提条件 对区域经济进行经验研究,除了建立各种指标体系外,还要运用计量模型,以及计算机软件和GIS技术,选择理论或模型的标准 它们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中被视为奠基性的理论 它们对理论的形成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和影响 区域经济理论六大部分 区位理论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区域分工与贸易及要素流动理论 区域增长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理论 区域经济干预理论,本课任务 阐述区域经济理论涉及的有关问题,既包括对已有的区域经济理论各分支流派的阐释和评析,也包括对区域经济现实问题的理论概

8、括和思考 对有关区域经济理论涉及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主要的分支流派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总结 构建一个区域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至少提供一个粗略的线索和脉络 纳入分析视野的,主要是那些经典的和较为成熟的理论,以及人们关注的现实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不尽成熟或较为零散的观点,不予论及,2.企业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与区位决策 2.1 区位与企业的经营成果 2.2 区位分析的基本原理 2.3 区位选择因素概述,2.1 区位与企业的经营成果 两个问题 一是,企业区位的选择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多大程 度的影响 二是,企业对它周边环境的利益有什么样的作用,2.1.1 企

9、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两个条件 相应的要素必须对企业的成本或者收益有影响作用:非货币成本,如时间成本、不适应性;中长期的影响作用,如妨碍创新能力 这些要素在可拥有性、质量或价格上必须在区域间存在差别,重要联系: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 投入 自然资源 劳动力变化 货物和服务供应商结构 信息密集度和有关创新信息的通畅程度 产出 由于区位不同,市场进入会有重大差别 市场的区域结构取决于货物和服务延伸的范围:地区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区域的发展也受到在那里选址的企业的影响,2.1.2 区位决策的长远性和不确定性 区位决策复杂性 迁移成本 不可逆性 不可流动性 各种因素的影响 信息处理 分析和规划技术 企

10、业的经济生命周期 至年 区位决策不确定性 市场不确定性 技术不确定性,2.2 区位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个流派 新古典学派 行为学派 结构学派 不同的观点和假设 关于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它们的动机和目标、它们决策的合理性、信息状况和流动性 关于经济体系的一般功能和结构,是否趋向均衡或者非均衡,经济体系是否具有同一性或差别性 关于区位决策怎样与企业的其它重要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企业战略规划、生产和劳动过程)相组合 的问题,2.2.1 新古典派 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完全竞争假设 原子式市场、完全信息、完全流动均衡假设 经济人 理性预期 演绎的方法 从公理性的假定和确定的规律中推导出结论;成本收

11、益分析;规范分析;最优化原则;应该怎样,2.2.2 行为科学派 研究出发点 事实上是怎样的过程 企业在现实中的行为 研究方法 归纳法 经验观察概括一般性结论 描述行为联系企业特性阐明区位因素 与新古典派的区别 必须考虑到区位决策的启迪式过程 企业进行合理规划的能力存在差别 必须考虑企业在可支配资源和组织方面的差别 强调区位决策是一个过程,与其它战略决策相关,(1)启迪式过程 启迪法 一种解决模式,不是寻求最优解决,而是用可替代的支出(费用)寻找一个可供采用的解决方式 降低了决策问题的复杂性,提供了满意的解决方式 可以用节约的这些成本弥补由于偏离最佳区位所带来的损失,启迪方式 阶梯式的区位决策

12、区位决策的区域范围分解:国家区域地区区位 把特别重要的因素加以集中 寻找令人满意的区位 确定区位要素的最低要求 模拟,(2)企业在合理规划能力上的差别 关键差别 所掌握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处理、利用这些信息的能力 拥有和利用的信息少,区位决策不合理;拥有和利用信息多高质量高 拥有和利用的信息的能力取决于企业同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和特点 大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小企业的区位决策具有较高的合理性,(3)企业在可拥有的资源和组织方面的差别 资源装备条件 允许耗费巨大的搜寻与决策过程 能够承担由于区位迁移和新建厂的流动性成本 跨国公司优势 国际的和全球的区位差别,只有在跨国公司才 能利用 实行区位上的

13、专业化公司的各个企业可以分别最佳地适合相应的区位条件 利用与中心区位紧密联系和高素质的功能,把专业劳动集约的生产迁移到工业地区,技能要求低的劳动集约的制造业迁移到周边地区,等等,(4)企业的其它战略性决策和区位决策过程的相互依赖性 决策顺序 评估生产计划 比较需求同现有生产能力并做出决策,怎样削除可能存在的生产能力不足 在现有区位上按计划扩大生产是可能的,或者必 须在新区位建立新的企业?现有的全部企业应迁移到新的区位,或者是在新的区位建立一个分厂?选择新的区位,各层面的选择标准,(5)对行为科学派的批评 来自于新古典派观点的批评 认为它带有折衷的目的论的特征,更多地致力于对区位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14、进行描述,而没能对所观察到的东西提供阐释 来自于结构学派观点批评 认为他们集中于单个企业的区位选择而忽视了它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联系,这是片面的企业管理视角,雇员的利益以及对地方和区域发展的整体影响作用明显置于视野之外,2.2.3 结构学派 世界经济经历了由一定生产方式占优势的不同阶段,由此又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组织和区位结构 古典的竞争资本主义,以中小企业、较弱的国家和部门区域专业化为特征 福特主义,以稳定的需求、国家干预性的经济政策规模收益(大批量生产)和大企业为特征。与此相关的是,区位集中和企业内部的区域分工 后福特主义,它以强烈的需求差别、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灵活适应的技术工艺和企业战略,以

15、及企业之间相对松散联系(网络)的意义增大为标志;聚集优势和地区条件具有了新的意义,在更大区域范围的相互联系作用(全球化)越来越重要,出发点 区位条件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是社会发展过程的结果 结构转换引起周期性经济危机,随着结构转换引起了单个企业区位的急剧变动 生产条件 大企业的战略,对劳动力、供货商、企业服务和基础设施一定的需求,形成了相应的结构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冲突,影响到地区的劳动条件和工资水平,也影响到工人的组织程度和“战斗力”国家的政策,通过基础结构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总体指向,在区位条件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位条件变化 由于技术和组织方面的进

16、展使其它要素相对而言失去了意义:交通和通讯的改善使区域的意义呈 现减弱的趋向,使这些要素的区域差别减小 劳动力要素在区位条件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劳动力要素的特性 劳动力要素的“购买条件”不只是工资,而且还包括诸如,提升的可能性、劳动条件、企业形象等 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在地方的共同体内(家庭、亲友圈)进行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地域相联系 的,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别,结论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中,特定的生产形式导致了专门化的区域分工,其结果形成了区位条件的巨大区域差别 企业经营者对不同区位条件做出的反应,不仅通过已阐明的区位决策,而且也通过在危机期间的各种不同的重组战略 企业实施缩减战略和合理

17、化战略,在那些对于资本利益有利的区位则进行扩张,形成了企业从老工业区向新工业区迁移的趋向,2.3 区位选择因素概述 2.3.1 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企业产品特征及技术特性 土地集约的部门除了农业之外,还有批发业、仓储业和运输业 资源集约的部门有矿产业、能源、食品工业、木材加工业和旅游业 资本集约的主要是那些自动化生产过程的部门,如汽车工业,造纸业、化学工业 技能要求较低的劳动集约的生产部门,如服装加工业、皮革制造业或电器组装 技能要求较高的劳动集约生产部门,如机器制造业、电子工业、工具制造业及生产服务业 技术集约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化及流动性程度 区域化程度涉及经济活动与设施资源在区位的集

18、中或分散 集中于区位的有:大学和研究机构,机场,高技能的劳动力,稀有的矿产资源等 流动性涉及货物或生产要素运输的可能性和成本 不可流动的有:土地房产、基础设施或者企业的 设备等,重要的聚集要素也是不可流动的要素。流动性较差的有:体积大、笨重和易磨烂的货物(运输成本高)以及建立在人际联系上的服务,劳动力超过较长距离的流动也是较少的。较高流动性的有:信息、容易运输的货物、某些能源 结论 较高的集中与非流动性或较少流动性的组合,对于区位具有高度重要性,单个要素分析 房地产:不可流动的要素,有重大的区域差别;可运输的自然资源,集中地蕴藏在某些地区,在交通运输业高度发达的状况下,流动性增强 资本要素:流

19、动性取决于资本的形式,金融资本有高度流动性;实物资本事实上是不可流动的,投资资本的流动性取决于企业的组织和类型 劳动力要素:在拥有量、价格、质量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别,在小区域内流动性较高,但 在地区之间流动受到很大限制,劳动力在大区域流动取决于特定的因素,如年龄、技能、教育 技术进步与创新:存在区域差别、新技术和新组织形式的信息,具有相对的流动性,实际扩散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需求行为,2.3.2 区位因素的历史发展过程 重大的区位的推移是同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性和信息经济)的转变相联系的。土地要素对分散的农业生产杜能模型中具有重大意义(杜能

20、模型);早期工业化阶段重要的原材料距离和一般的运输成本因素代替了土地(韦伯模型);部门之间和部门内工业分工的深化,企业和设施机构在空间上的靠近变得重要,聚集优势的作用突显 技术的改变和交通体系的改善使运输成本的重要性降低,跨国企业的出现及通信业的发展使管理和生产在空间上分离,生产企业从以前的区位需要(靠近原材料或市场)中解脱;劳动力要素指向导致了工业在乡村地区的空间非集中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服务业的扩张,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成长,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部门和企业外部(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扩建)的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增大,信息获取和联络接触的需要,以及在服务业中不同的区位需要增大 在20世纪年代

21、,技术创新的区位条件成为众多研究课题的对象,靠近大学和其它研究机构、高等级的通信基础设施、高技能的劳动力以及适于吸引高技能劳动力的好的生活条件,被证明是重要的区位因素,关键术语 区位决策 区位因素 行为学派 结构学派 启迪式过程 阶梯式的区位决策 合理规划能力 区位选择标准 土地集约 资本集约 劳动集约 技术集约 区域化程度 流动性程度,思考题 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重要联系有哪些?这些联系对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如何?某一因素对企业区位决策至关重要,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区位决策有哪些不确定性?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战略性决策?区位理论中的新古典派,行为科学派和结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区别有哪些?请列举企业区位选择

22、的几个重要因素并举例说明有哪几类区位指向?试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个区位因素的意义和作用的演变,举例说明在当今条件下哪些区位因素尤为重要?,参阅书目 1.陈振汉、历以宁.工业区位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杨吾扬.区位论原理产业、城市和区域的区位经济分析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3.德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Pred,A.,1972.Behaviour and Location:Foundations for a Geographic and Dynamic Theory:Part 1,Lund:Lund Studies in Geogr

23、aphiy B,Nr.27,University of Lund.5.Schmenner,R.W.,1982.Making Business Location Decisions,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6.Scott,A.J.,1988.New Industrial Spaces:Flexibl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London:Pion.7.Storper,M.,R.Walker,1989.The Capitalist Imperative Territory,Techn

24、ology and Industrial Growth,Oxford:Blackwell.,3.新古典区位理论:运输费用的作用 3.1 运输费用和价格 3.2 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 3.3 运输费用、产量和生产技术 3.4 运输费用和区域垄断,3.1 运输费用和价格 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形成不同的价格,差别运输费用 消费者支付的有效价格(P),生产者平均收益()根据运输费用是由供给方或是需求方承担,市场价格等于有效价格或平均收益 第一种情况,称为到岸价格(CIF);第二种情况,称为离岸价格(FOB)。,t 表示一个货物单位的每公里运输费用,x 表示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距离,有效价格和平均收益之间则

25、有下列关系:=P-tx,或者 P=+tx(3.1)适用于每一个存在运输费用的市场,企业面对着各个方面的运输费用问题(采购市场、销售市场等)企业在区位决策中必须考虑到所有这些市场,价格漏斗 供给者确定了平均收益,那么在一个区域内的有效价格P就形成一个价格漏斗(见图3-1左边)需求者距离供给者(Z)的区位越远,他必须支付的运输费用越高 假定条件:运输在所有方向都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并且没有障碍,在平面上表现为一个园锥状 园锥的外高线就表示相等的运输费用点,它们被视为等值线(运输费用相等),价格锥体 生产者在出售产品之前,把它们运到销售地,存在到销售市场的运输费用,形成运输费用漏斗 运输费用要从可获得

26、的价格P中扣除,平均收益 取决于到达销售地的距离,形成一个价格锥体(见图3-1右边)价格漏斗和价格锥体从不同方面表明了运输费用与距离的依赖关系,在平面上能以等值线来解释,用沿着切点的直线就足以解释运输费用的影响,3.2 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 假定条件 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量既定,价格既定 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都由企业承担运输费用 企业的销售地点和采购地点都是既定的,图例说明 M 销售地 B 采购地 tm 单位距离的每一单位最终产品的运输费用 tb 为了生产每一单位最终产品所需的初级产品的单 位距离运输费用 X 销售地作为区位(产地),初级产品的运输距离 tbX 初级产品的运输费用 采购地和销售地之间

27、作为区位(产地)x 初级产品的运输距离 X-x 最终产品的距离 tbx 初级产品的运输费用 tm(X-x)最终产品的运输费用,结论(1)BM线段之外的区位,企业不感兴趣,因为对应位于B点左边的每一个区位都存在位于B右边的另一个区位,它到B点的距离与左边区位到B点的距离相等,但离M点则更近,对于M点右边区位也是同样道理(2)B点是最佳区位,也就是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B点总运输费用最小(3)B点利润最大,收益大于生产成本,在M点成本大于收益,总运输费用曲线走向与最佳区位 采购和销售运输费用曲线的走向形成总运输费用曲线,若为一条直线,只能出现三种情况:(1)tm小于tb,总运输费用曲线向采购地倾斜,

28、B点是最佳区位(2)tm大于tb,总运输费用曲线向销售地倾斜,M点是最佳区位(3)tm等于tb,在这种情况下,总运输费用曲线呈水平状,企业在B和M之间的所有区位无差别的,运输费用曲线呈递减的走向 固定费用 选择运输工具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费用 可变费用 与距离相联系,每一单位距离产生的费用 便宜的运输工具:短途运输是公路、中等距离是铁路、长途运输则是空运,运输费用曲线呈递减的走向(图 3-4中,粗黑线代表的就是这条曲线),结论 企业将偏好选择采购地B或者销售地M作为自己的区位,运输费用曲线的递减趋向更为强烈,第三种情况不能出现,三个点的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 一个销售地M,两个采购地B1,B2 等

29、值线 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所需的那些初级产品量的运输费用形成的闭合曲线,所需的数量小的初级产品的等值线将比数量大的等值线位于更远处 等费线 总运输费用的层高线,在线的每一点上总运输费用相等,在图36中粗黑线即代表等费线 最佳区位 不会在一个采购地或销售地,也不可能位于由三点构成的三角区之外,位于运输费用最小的A点,3.3运输费用、产量和生产技术 假定条件区域内每一点上生产条件相同,需求集中在中心(Z)生产者必须把他们的产品运到中心的市场点销售有许多需求者,形成竞争价格,单个供给者和需求者 都不能影响价格所有生产者生产函数相同,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生产者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他们所在区域的需求状况,图

30、例说明 GK 边际成本;DK 平均成本 平均收益;P 价格;q 产量 X 距离;Z 中心需求地 平均收益 取决于生产者所在的区位 产量为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时利润最大,位于需求地的生产者 平均收益达到 0,等同市场价格P;产量达到q0;平均成本(Dk0)位于平均收益之下;利润为:G0=(0-Dk0)q0(3.2)位于中心较远的生产者 获得较低的平均收益(1);产量为q1;平均成本DK1;利润为(位于G0之下):G 1=(1-DK1)q1(3.3)位于区位z的生产者 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产量为qZ;利润为零;z点为产品生产区的边界,z点以外的生产者没有盈利,生产产品意味着亏损,

31、形成一个以需求中心为中心点,以距离Z为半径的圆圈状的生产区;如果离开中心,由于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下降,产量也随之下降;生产者在每单位面积上投入的资源减少,生产的集中性减弱;利润或地租在Z点上的值为零,运输费用与产量提供到城市中市场上的产品,是在多个区位生产的产品量的总产量,一种产品就有一个围绕城市以Z为半径所生产的产量提供到市场上 当供给量太少时,价格将上升,每一个生产者的平均收益都会提高,他的生产集约程度也会提高,每一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增大了地租为零的区位的距离也会扩大,这意味着生产区扩大了,这两种效应导致供给量增加,这一过程一直到供给与需求一致时为止当供给量太多时,价格就会下降,生产集

32、约程度,生产区规模,都会减小,运输费用与生产技术 假定有两种生产要素:一种到处都有,价格在每一个区位都相同;另一种只在某些地方拥有,价格随着离供给地的距离增大而提高 生产者将用第一种生产要素替代离他距离较远的第二种生产要素;第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将相对减少,而第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将相对增加 结论 运输费用使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产生区域上的差别,3.4 运输费用和区域垄断 出发点 在一个需求分散的区域内只有一个集中的供给者,处于垄断地位 假定条件 市场是线性的,也就是说,生产者和所有消费者都 分布在一条线上 所有消费者都有相同的线性需求函数 三种价格战略:(1)统一出厂价格(2)统一消费者价格(3)

33、区域价格歧视,(1)统一出厂价格 生产者制定统一的出厂价格,消费者承担除此之外的运输费用;消费者必须接受取决于他们的区位因运输费用而提高的价格 根据假定,每一个消费者都有相同的呈下降趋向的需求函数d,当价格 P 提高时,需求下降 结果:消费者需求随着同生产地距离 X 的扩大而下降,运输费用太大,消费者对这个产品不再有需求 消费者无需保持最低消费量(消费替代假定),因此消费量持续下降到零为止,在点Xm的距离成为供给者市场区的边界 如果生产者提高产品价格,消费者的需求将会下降,市场区边界也向里边移动,垄断者的生产决策 选择可能性 利润:产量 Q 平均收益 平均成本 DK 平均收益定高,没有足够的需

34、求;平均收益定低,只能以较高的成本生产所需求的产品量;在这两种情况下,利润都会下降 约束条件 需求函数(D)下降;边际成本曲线(GK)上升;边际收益(GE)曲线 下降 最佳产量 位于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平均收益位于*点,结论 确定了中心地的消费者价格,以及对所有消费者的价格结构,如图3-9左上角部分所示 基于垄断地位,生产者实现了垄断利润;与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者相比,他生产的产品价格高而产量少,(2)统一消费者价格 生产者不依赖于每个消费者距离他的区位远近,而实行相同的价格;表面由他承担运输费用,实际上是把运输费用在消费者之间分摊;距离生产地近的消费者承担的运输费用多,距离远的消费

35、者承担的少 每一个消费者都支付相同的价格,需求量也相同 生产者平均收益依消费者所在区位的不同而不同 市场区的边界(Xm)不是由消费者,而是由生产者确定,达到生产成本与平均收益相等时的距离为止,结论 统一出厂价格和统一消费者价格这两种价格战略,都具有同样的市场区和同样的产量;在这两种战略中,生产者的利润也是相同的 对消费者则存在差别:在统一消费者价格中,生产者承担运输费用,价格订得比出厂价格高,消费者都要支付相同的运输费用加价,无论他们距离生产地远近 靠近生产地的消费者偏爱支付出厂价格,自己承担运输费用;位于市场区边缘的消费者到偏爱固定价格,(3)价格歧视 生产者根据消费者所在的区位而区别对待,

36、确定不同的消费者价格,即价格歧视战略 生产者力图使每一距离范围内的利润贡献最大化 利润贡献:一定距离内的销量和这个距离内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成本之间差额的产物 市场边界位于利润贡献为零的地方 结论 在价格歧视战略中,生产者的产量和利润比实行其它两个价格战略下要大,因而其市场区也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价格歧视下的曲线走向是其它两种价格战略曲线平均的结果 相对于统一出厂价格,在价格歧视条件下靠近生产地的消费者受损,距离生产地较远的消费者受益 因为价格歧视比其它两种战略给生产者带来的利润大,所以生产者在可能的条件下总要试图采取这个战略,因为他拥有区域垄断,他可以确定战略性的价格,(4)区域垄断的稳定

37、性 区域垄断 生产者靠近 市场不稳定 新加入者风险 原因:新进入者所占的市场区小(图3-13)三个原有的供给者(A,B,C)新进入者 争夺需求,d点立足,六分之一市场区 A,B,C 六分之五 D 六角形的一半 结论 如果D不能以这一小块市场区的销量覆盖成本,将 不得不退出,市场重新回到初始状态,关键术语 运输费用 有效价格 平均收益 价格漏斗 运输费用最小区位 总运输费用曲线 最佳区位 等值线 等费线固定运输费用 可变运输费用 地租 区域垄断 统一 出 厂价格 统一消费者价格 区域价格歧视,思考题1.请解释消费者价格、平均收益和运输费用之间的关系?2.什么是等值线和等费线?3.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38、才能使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同时成为利 润最大的区位?4.请解释图3-4中的运输费用递减性的走向是如何产生的?5.请结合图3-7说明区位和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6.什么是区域垄断?区域垄断者有哪些在竞争条件下的供给 者没有的可能性?7.为什么在市场自由进入的条件下也难以消除区域垄断?8.试述区域垄断者的三种价格战略?9.为什么实施价格歧视战略比其它两个战略能够获得更高的 利润?10.请解释图3-14的含义。,参阅书目1.德 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周起业.西方生产布局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87.3.美 乔治斯蒂格勒.价格理论M

39、.北京:北京经济学 院出版社,1990.,4.Greehut,H.L.,1956.Plant Location and Practice,Chapel Hill(Nor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5.Greehut,H.L.,G.Noeman,C.-S.Hung,1987.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A Spatial Approac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6.Maier,G.,F.Tdtling,1995.Regional

40、-und Stadtkonomik,Wien;New York:Springer Verlag.7.Schtzl,L.,1996.Wirtschaftsgeographie 1,8.Auflage,Paderborn;Mnchen;Wien;Zrich:Ferdinand Schningh.,4.区位模式和区位结构理论 4.1 分散的和集中的区位模式 4.2 中心地理论 4.3 勃温特对区位结构理论的整合 4.4 聚集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4.5 外部效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含义,4.1分散的和集中的区位模式 分散的区位模式形成机制 区域垄断倾向,避免竞争者相互靠近:所有行业 以原料为指向的行业围绕资源

41、的竞争:矿山、木材 加工和食品工业 对要素价格反应敏感,寻找要素方面存在过剩供给的区位:农业、旅游业、纺织业、电子工业 经济活动集中带来的聚集负效应,促使空间分散化,集中的区位模式形成机制 经济活动的特性需要一个最低的需求量,才能保证具有盈利的供给,它们集中在那些有较大需求的地区:银行、咨询机构、研究机构、文化产业 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聚集效应的作用,如汽车工业,企业容易获得生产服务(广告、企业咨询、市场研究等)和配套产品,通过专业化降低成本 基础设施的状况提高吸引力,强化区域经济活动的集中 区分的相对性 取决于区域的层面(区域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对所考察的活动的规定,4.2 中心地理论 代表

42、人物 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德国经济学家 假定条件 地域面积具有同质性生产要素随处拥有,居民和 与之相应的需求均匀分布 所有方向上交通体系相同运输费用只取决于距离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4.2.1 市场区边界 市场区“上边界”在生产者的市场区空间范围内,当有效价格在一定距离上过高时,其产品就不再有需求,这个市场区边界即为市场区的“上边界”(o);在生产成本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这一边界由消费者的行为决定 市场区“下边界”如果生产者的成本固定,就需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销售量才能进行生产而不损,与这个最低限度销售量相对应的就是最低限的市场区,其边界称之为市场区的

43、“下边界”(u);它取决于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和消费者的密度以及消费者行为,A,Aa,图,4,-,1,市场区边界,A u o,4.2.2 最佳市场区的形成 在市场区上边界之外,生产者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这里就会有其他生产者进入,逐渐占满了市场 新进入市场者与已有生产者相互靠近,各个市场区相互交叉;结果至少使位于中间的生产者达不到他的最低需求量,在市场区下边界内的需求者也因竞争而变化 位于中间的生产者就会亏损,从市场上退出,达到了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每个生产者正好供给他的最低需求量,利润为零 不存在没有得到供给的区域,由此构成了一个六角型市场区,市场区所有面积内都能以最小的运输费用得到供给

44、,4.2.3 多种产品条件下的市场区 考察n个产品,按照其市场区下边界的大小加以排列;G1,G2,Gn表示产品,产品G1市场区下边界最大,产品Gn的市场区下边界最小 由于G1的引起的需求,G2也迁入,供给同样大的市场区;他的上边界等于 G1的下边界,所以实现了超额利润 其它产品的生产者G5,G6,继续进入,将会有这样一种产品,它的市场区下边界是如此之小,以至不能再落脚生根,从而形成不同等级的中心地 那些在产品等级中标志从一级中心地向下一级中心地过渡的产品被称之为等级边际产品,G1是第一等级中心地(A产地)的等级边际产品,G5第二等级中心地(B产地)的等级边际产品,如此类推,4.2.4 中心地体

45、系 性质特征(1)一个产品的市场区下边界越大,其中心地等级越高。这些产品产地(中心地)的空间分配模式和市场区取决于市场区的下边界(2)每个中心地都提供按其中心地等级确定的产品并向低一级中心地提供所有产品(3)每一个中心地都由中心地所在的市场区和低一等级的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构成一个封闭的功能性体系,与之相应的和低一级中心地的产品不能穿越市场区边界(4)一个中心地等级内的所有产地都提供相同的供给,这些产地之间不存在专业化分工 中心地理论忽略了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问题,中心地和其市场区的排列机制 一个中心地的市场区边界上有序地形成了几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它们之间的固定比例关系:一个A市场区等于三倍的B市场

46、区,一个B市场区等于三倍的C市场区,依此类推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值,即K3;一个A市场区等于3B,9C,27D,81E市场区,等等;这一比例关系又称为供应原则或市场原则 其它两个原则,即交通原则和管理原则:交通原则要求市场区的安排能建立有效率的交通体系;管理原则规定了每个中心地应明确管辖的次级中心地的数目;在一个中心地体系中,前者的K值等于4,后者的K值等于7,4.2.5 中心地结构的变化 中心地理论解释的影响因素(1)购买力的提高导致新的高序列的产品供给增加,因而使中心地等级上升,它也会引起次级中心地内的供给小幅扩张(2)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居住人口的增长也会导致区域购

47、买力提高,并且导致中心的供给地更加密集(3)由于人口流动性提高,一部分序列等级较低的中心地会崛起,这些购买力在次级中心地也发挥效力(4)企业主为了提高收益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因而销售量起点提高,在空间上的需求分配不变的条件下,这只有通过扩大销售区域才能实现,进而一部分难以盈利的供给者被排挤出市场,中心地理论之外得到解释的影响因素(1)交通线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那些交通连线开发较好的区位能够扩大销售区域(2)面积广阔的购物中心具有水平的和垂直的聚集优势(聚集效应),大大节省了成本和消费者购物的时间,从而强化了购买力向这些地方的集中,其它地方则被削弱了(3)由于来往于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流动人口增

48、长,人们的购物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商品从中心地居住地点转移到工作地点的购物中心(4)最后,贮存条件的改善(例如冰箱的普及)致使经常性购物减少,与人口流动相似,这也会导致一部分低等级中心地崛起,综合结论 只有购买力的提高和居住人口的增长导致中心地等级的提升,即相关的中心地数量和产品供给数量扩大 其它的影响因素则导致中心地的收缩 富有活力的核心区和停滞的边缘区域所受到的单个因素变化的影响不同:人口和购买力的下降以及流动性的提高有利于边缘区的崛起;购物中心的聚集优势和流动人口的购物行为则有利于核心区域,4.2.6 廖什的解释 市场网络理论 代表人物:廖什(ALcsh),德国经济学家 假定条件:地

49、域面积具有同质性,生产要素和市场 需求均匀分布 得出结论:六角形市场区,其大小取决于需求条件 和生产条件;不同的产品呈现出不同大 小的蜂窝状的市场网络,与中心地体系的区别市场网络体系的性质(1)克里斯泰勒是在K为固定比值的假定下推导出中心地等级结构,而廖什则是运用K为可变比值的方法推导出市场网络体系的结构;由此,可以使市场区的大小灵活地与企业最佳规模相适应。(2)克里斯泰勒的等级体系是由暗含的中心地等级构成的,而廖什则相反,在他那里专业化生产地的存在是可能的;只有中心区才生产和提供所有产品,其它地方企业规模相同,数量一样,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它们可以在生产结构和供给结构上存在差别;高一级的中心

50、也并非必须囊括低一级中心的所有功能(3)在空间分布结构上,市场网络模型表现出更大的适应性,区分了“城市富裕部门”和“城市贫穷部门”,划分界限取决于是否有交通干线;在一个部门内各个产地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不同的;随着与大城市距离扩大,次级中心的规模也就越大,这是一个规律,4.2.7 中心地理论的局限性 局部性分析:既没有考虑到企业之间的联系(聚集效应),也没有考虑到与居民居住地选择的相互作用。廖什(ALcsh)除了提出在整个体系中运输费用最小的思想之外,也没有公开说明经济活动的集中和生产地专业化形成的原因;二人都很少涉及聚集效应和由于供货商空间上靠近而带来的成本优势,生产地的集中对消费者的区位决策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