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的新思考(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的新思考(1).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德育工作,第一节 德育工作的新思考,一、德育的含义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总称。通过德育培养学生具有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道德品质、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德育工作的现状,幼儿园国际主义,小学共产主义,中学集体主义,大学个人主义,研究院卫生评比。,(一)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二)德育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三)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四)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
2、、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五)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三、学生道德现状,(一)积极方面(二)消极方面,四、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问题(一)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德育提出的新课题(二)教育进一步改革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三)学生自身变化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五个基本观念(一)确立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的观念(二)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三)确立德育整体性的观念(四)确立德育有效性的观念(五)确立教师是关键的观念,五、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律意识、
3、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六、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3、劳动教育 4、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5、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6、理想教育7、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8、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 德育过程概述,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二、德育过程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教育形式及方法和手段,三、
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四、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德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过程,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活动的过程,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二)联系 1、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影响制约着德育过程的效果。,五、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同时性和多端性;(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交
5、往中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多种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性;四、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第四节 德育原则,一、现实性和方向性结合的原则 二、知行统一的原则 三、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五、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六、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七、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的原则八、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五节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德育的途径1、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时事课2、其他各学科教学3、班主任4、共青团、少
6、先队、学生会5、劳动和社会实践6、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7、校外教育8、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9、校园环境建设10、家庭11、社会,二、德育方法(一)说服教育法 含义: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形成学生的正确观点,启发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方法。方式:讲解、报告、讨论、谈话、参观,(二)心理咨询法 1、含义:指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2、方式:现场咨询、匿名咨询、通信咨询、专题咨询、综合咨询,(三)榜样示范法 1、含义:指以正面人物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2、方式: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优秀学生的
7、示范,(四)实际锻炼法1、含义:指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锻炼思想,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2、方式:练习、制度、委托任务、组织活动、社会实践,(五)陶冶教育法,1、含义: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情境,给予学生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2、方式:情感陶冶、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六)自我修养法,1、含义: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教育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2、方式:学习、座右铭、批评与自我批评、立志、自我实践体验和锻炼、慎独,(七)品德评价法,1、含义:指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2、方
8、式、表扬和奖励、批评与处罚、评比、操行评定,德育工作为什么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或说明知、情、意、行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知,指道德认识。即人们对行为规范、准则的理解与掌握,也就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认识和评价能力。情,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 所表现出的喜乐爱憎的情感体验。意,指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思想品德行为而去克服来自心理内部或外部的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所作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行,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下的行动。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其中,知是基础,情和意对学生
9、品德形成起巨大调节作用,行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起关键作用。同时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这四个要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能把他们割裂开,要和谐、统一的发展。,在德育中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四个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德育中要有多种开端,从薄弱环节入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德的试金石。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第六节 国外德育思想介绍,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二个阶段:1、他律阶段2、自律阶段,二、柯尔伯格的道德
10、发展水平学说,1、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避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水平二:习俗水平(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水平三: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通原则取向阶段,三、班杜拉的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一)观察学习(二)榜样示范(三)强化的作用,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不直接作出行为反应,也不需要直接体验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及该行为所带来的正面或反面的后果就可完成学习。例如,儿童学习新歌或做家务、玩游戏等,几乎与其父母的活动一模一样,1.解释概念:德育、德育过程、说服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工作为什么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或说明知、情、意、行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4、德育原则有哪些?、德育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方法有哪些具体方式?、德育的途径有哪些?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内容有哪些?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学说的内容有哪些?9.班杜拉的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的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