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3408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适应新课程的普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课题项目的意义,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及至教育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是学校及至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队伍是关键。如果说,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教师队伍建设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因此,作为已全面进行新课程实验的高中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充足、优质的教师队伍,在我市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研究需要的说明,一、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二、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2、,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要有创意教学的能力,三、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提出的挑战要求,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四、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的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课题研究的主线索,一、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观;人格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观;情商与智商并重的教育观。,二、知识结构的重建,通用知识方面;学科知识方面;教育教学的知识方面;学生学习及

3、发展的知识。,三、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教育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创新教学的能力;实践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能力。,四、身心素质的提升,教师身心素质的培训;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教师的自修;学校的互培;学校的自培体系(1)带教培训(2)基础培训(3)保证性培训教师他培体系(离职进修、函授学习、新型学历提高培训、网络教学培训),课题研究主攻点,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重点进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使新课程

4、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课题阶段性工作要求,将研究分为以下阶段:一是启动、调查阶段(2007年32007年6月)。对教学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交流与访谈,了解实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制定研究计划,组建课题研究队伍,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使每个课题组成员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课题阶段性工作要求,二是实验实施阶段(2007年8月2009年6月)。(1)理论学习。树立课题意识,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保证,为此将通过组织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使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学习组织形式主要是理论学习会、参加交流研讨会、网上交流等。(2)行动研究。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采用“设计、实践、反思、调整策略、再设计、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式行动研究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题研究。以举办阶段性总结交流活动为载体,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评估,促进课题研究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课题阶段性工作要求,三是结题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召开结题会,收集过程性研究材料,如:课例(文字与录相)、照片、课题活动记录、课题论文或实验报告、教学设计、学案、课件、获奖证书等,开展评优活动,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